趙忠譜 張素萍
摘要 介紹了小麥新品種鐵春7號的選育經過,闡述了其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xiàn),總結了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整地施肥、適期播種、水分管理、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鐵春7號;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33-01
鐵春7號是鐵嶺市農業(yè)科學院1993年以鐵春5號[1]作母本,自選系鐵89022(鐵84113/鐵82015)作父本進行有性復合雜交,經過8個世代選育成穩(wěn)定的品系,2005年經遼寧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鐵春7號。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東北地區(qū)春小麥的種植備受農民的青睞。鐵春7號適宜在遼寧、吉林、內蒙等地種植,具有廣闊的開發(fā)領域;粗蛋白及濕面筋含量高,可進行優(yōu)質面的開發(fā)。
1 選育過程
1993年配制組合即93070,經過8個世代系譜法選育,其中3個世代在海南加代完成,該品系經受了南北地理差異及水旱交替的選擇,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根據(jù)多年的田間調查和觀察,1999年進入觀察圃進行觀察比較試驗,2000—2001年進入旱地產比圃進行產量比較試驗,為了客觀、公正、科學地鑒定該品系在本區(qū)域的適應性、豐產性、穩(wěn)定性、抗逆性及其應用價值,2002—2003年參加遼寧省春小麥品種水地組區(qū)域試驗,2003年參加遼寧省春小麥品種水地組生產試驗。2005年完成全部試驗程序,為品種審定提供依據(jù)。經遼寧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鐵春7號。制、繁種首先要建立三圃制,即穗行圃、穗系圃、原種圃,各圃要逐年升級,以便進行提純復壯,保證原種的純度。
2 品種特特性
2.1 植物學性特
鐵春7號幼苗直立,根系發(fā)達。葉色深綠,葉片上沖,白色葉耳,主莖葉片7~9片,稈強,長勢好,株高75~90 cm。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穗長8~12 cm,多花多實,每穗小穗數(shù)13~16個,穗粒數(shù)35粒左右,最高達60粒。穗粒重1.0~1.4 g,千粒重35~40 g。紅粒,粒卵圓形,硬質。
2.2 生物學特性
鐵春7號品種籽粒飽滿,千粒重高,既適合水澆地種植,又適合旱地種植,豐產性好。生育期85 d左右,較遼春10號多5 d。經國家指定單位洛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進行抗旱鑒定,抗旱性達到1級。耐肥水,抗倒伏。對稈銹病免疫,感白粉病,抗葉枯病,抗高溫高濕,抗干熱風。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
2.3 籽粒品質
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品質分析:粗蛋白含量15.8%,濕面筋含量32.8%,沉降值39.2 mL,穩(wěn)定時間4.2 min,評價值略高于遼春10號。達到國家中筋小麥標準。
2.4 適種地區(qū)
該品種適宜在遼寧、吉林、內蒙、河北等春麥種植區(qū)。
3 產量表現(xiàn)
2000—2001年在院內進行旱地品種比較試驗,2年平均較對照遼春9號增產44.8%。2002年參加遼寧省春小麥品種水地組區(qū)域試驗(第1年),平均產量4 984.5 kg/hm2,較對照遼春10號增產11.8%;2003年繼續(xù)參加遼寧省春小麥品種水地組區(qū)域試驗(第2年),平均產量4 390.5 kg/hm2,較對照遼春10號增產1.9%。2年平均較對照遼春10號增產6.9%。2003年參加遼寧省春小麥品種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 470.5 kg/hm2,較對照遼春10號增產5.9%
4 栽培技術
4.1 整地與施肥
做到秋翻秋整地,土地平整,無坷垃[2]。整地前施優(yōu)質農家肥45~75 t/hm2,播種時施磷酸二銨或復合肥300 kg/hm2,三葉期追施尿素300 kg/hm2。
4.2 適期播種
適時頂凌早播,一般土壤化凍5 cm左右即可播種,遼寧最佳播期為3月10—20日。鐵春7號合理的種植密度旱種為675萬~720萬株/hm2,水澆地為630萬~675萬株/hm2。
4.3 水分管理
整個生育期灌水3~5次,即分別于分蘗、拔節(jié)、孕穗、揚花、灌漿時灌水??筛鶕?jù)小麥的需水情況進行前重后輕節(jié)水灌溉[3-4]。
4.4 蟲草害防治
適時防治蚜蟲和粘蟲。做到適時進行化學藥劑除草[5]。
4.5 適時收獲
鐵春7號小麥品種在蠟熟中期至末期籽粒一直都在增重,應在蠟熟末期收獲[6]。
5 參考文獻
[1] 趙柏青,金永珍,張素萍.高產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鐵春5號[J].麥類作物學報,2003,24(1):99.
[2] 楊克力,王書峰.高產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邯7086[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7(9):9.
[3] 唐健,裘志新,李前容,等.優(yōu)質強筋春小麥新品種:寧春51號[J].麥類作物學報,2013(1):207.
[4] 李紅霞,魏亦勤,王平,等.優(yōu)質專用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2的選育[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4(6):11-13.
[5] 張可飛,侯秀濤,王歡,等.高肥水地塊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12):4-5.
[6] 趙廣才,常旭虹,楊玉雙,等.冬小麥高產高效應變栽培技術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4):69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