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強 王保群
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是中國經(jīng)濟、金融、貿(mào)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也是長三角規(guī)劃的核心和龍頭。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年鑒,上海市土地面積0.6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0.07%;2016年末常住人口2419.7萬人,占全國的1.8%;2016年上海市天然氣消費總量為78.3億方,占全國3.8%,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超過10%,高于全國6.4%的平均水平。上海市自從1999年使用東海平湖天然氣開始,經(jīng)過18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形成“N+1”的供氣格局?!癗”指多個氣源,“1”指上海市天然氣輸配系統(tǒng)“一張網(wǎng)”。
西氣東輸一線起于新疆塔里木油田,途經(jīng)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市區(qū),終止于上海白鶴末站,全長3864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設計輸量為120億方/年,于2003年建成投產(chǎn)。該管道白鶴末站位于上海市青浦區(qū)白鶴鎮(zhèn),上海境內(nèi)管道長約9公里。
西氣東輸一線自投產(chǎn)以后,2004年、2005、2008年向上海市供氣量分別為4.94億方、12.69億方和25.36億方,2011年則超過了28億方。目前,西氣東輸一線已累計向上海市平穩(wěn)供氣約310億方,為建設“美麗上?!碧峁┝嗽丛床粩嗟那鍧嵞茉?。
該管道干線西起川東北普光首站,東至上海末站,管道干線自西向東途經(jīng)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五省二市,長約1635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設計輸量120億方/年。上海境內(nèi)管道長度約7公里,項目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于2010年8月31日建成投產(chǎn)。根據(jù)川氣東送可研國家核準方案,供應上海氣量20億方/年,但目前實際最高供應氣量僅1億方/年。
西氣東輸二線南昌-上海支干線是西氣東輸二線配套支干線之一,起自管道干線南昌分輸壓氣站,經(jīng)江西、浙江、上海,止于上海金山末站,管道長784公里,上海境內(nèi)管道長度約1公里。該管道已于2012年6月30日建成投產(chǎn),金山末站位于上海市金山區(qū)金山衛(wèi)鎮(zhèn)永聯(lián)村境內(nèi),為上海市安全平穩(wěn)供氣再添保障。
目前,西氣東輸二線累計向上海年供氣量超過50億方,相當于替代標煤6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5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4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量11萬噸。
該管道北起如東縣洋口港開發(fā)區(qū),向南經(jīng)南通濱海園區(qū),在海門市穿越長江進入上海崇明島,管道長88.77公里,管徑610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18.4億方/年。2014年11月20日開工建設,2017年10月13日建成投產(chǎn)。該管道的建成標志著崇明島正式進入管道天然氣時代,將為崇明島建設成為世界級生態(tài)島助一臂之力。
甪直-寶鋼輸氣管道工程由江蘇段和上海段兩部分組成。江蘇段管道由中國石油建設,管道起自西氣東輸一線甪直分輸站,終止于蘇滬交界處洋橋,與寶鋼集團自建上海段天然氣管道相連。管道長72.9公里,管徑610毫米,設計壓力為4兆帕斯卡,設計輸量為20億方/年。
江蘇段管道于2009年10月15日開工,于2011年8月19日正式投產(chǎn)。上海段管道起自上海洋橋,止于金石路寶鋼末站。管道長約8.6公里,管徑813毫米,設計壓力6.0兆帕斯卡,2008年10月建成。管道建成后,每年向上海寶鋼集團供氣約2.5億方。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我國管徑最大、壓力最高、輸量最大、鋼級最強、涉及單位最多、管道系統(tǒng)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包括1條干線、3條支線,其中管道干線起自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邊境,途經(jīng)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省市區(qū),止于上海市白鶴末站,干線全長3371公里,設計輸量380億方/年,設計壓力12兆帕斯卡/10兆帕斯卡,管徑1422毫米/1219毫米。
該工程將按北段(黑河-長嶺)、中段(長嶺-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分段核準分期建設,計劃2019年10月北段投產(chǎn),2020年底全線貫通。其中,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境內(nèi)76公里試驗段工程已于2015年6月開工建設,并于2017年11月建設完成;2017年12月13日,隨著黑河-長嶺段干線管道11個標段同時打火開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全面加快。中俄東線新建管道盡管沒有直接進入上海市境內(nèi),但可通過西氣東輸一線、甪直-寶鋼支線等已建管道向上海市轉(zhuǎn)供天然氣。
該管道為海底管道,起自平湖油氣田,止于上海市南匯天然氣處理廠,管道長375公里,管徑388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約5.6億方/年。平湖油氣田位于上海市東南方向約450公里處,是我國在東海海域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投入開發(fā)的油氣田,該油氣田自1999年投產(chǎn)以來,平均每天可向上海市供氣120萬方,2003年日供氣規(guī)模增至180萬方。
上海洋山LNG接收站由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中海油投資45%,上海申能投資55%。接收站位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qū)中的西門堂島,設計能力為600萬噸/年,其中一期工程為300萬噸/年,配套建設3座16萬方LNG儲罐,海底輸氣管道干線起自洋山LNG接收站在東海大橋東側(cè)登陸后,由陸域輸氣管線輸送至臨港新城輸氣末站,進入上海城市天然氣高壓主干網(wǎng)系統(tǒng)。管道長約40公里,管徑914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100億方/年,已于2009年投入運行。
上海五號溝LNG事故氣源備用站位于浦東新區(qū)曹路鎮(zhèn)九二墾區(qū),由上海申能集團建設運營,該站主要用于長輸天然氣管道事故工況下向上海市城市管網(wǎng)提供臨時應急氣源。
一期工程于2000年4月建成投運,配套建設2萬方LNG儲罐1座,液化能力174方LNG/天(相當于10萬方天然氣/天),氣化能力120方LNG/小時(相當于6.9萬方天然氣/小時),氣源來自上海市高壓天然氣管網(wǎng)。該項目擴建工程于2008年建成投用,新建LNG專用碼頭一座,可接卸4萬方小型LNG運輸船,新建5萬方LNG儲罐2座,氣化能力達30.9萬方/小時,大幅提高向上海市天然氣輸配管網(wǎng)的應急保障能力。
該項目二期工程于2015年10月建成投產(chǎn),新建10萬方LNG儲罐2座,屆時上海五號溝LNG事故氣源備用站LNG儲罐容量達32萬方,氣化能力達51萬方/小時,上海市天然氣應急保障能力提高至20天。
上海市天然氣主干輸氣管網(wǎng)系統(tǒng)由上海天然氣管網(wǎng)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該公司2000年8月成立初期,主要運營浦東地區(qū)東海天然氣高壓輸配管道,自2004年西氣東輸一線建成后,該公司開始接收“西氣東輸”天然氣,并與浦東地區(qū)高壓輸配管道連通。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上海市天然氣輸配系統(tǒng)日趨成熟,目前已形成“東西互補、南北貫通、兩環(huán)相連”總長約750公里的上海天然氣主干管網(wǎng)系統(tǒng),配套新港、白鶴、臨港、練塘、金衛(wèi)、崇明等6個高壓門站,初具氣源點多、輸送平穩(wěn)、調(diào)動靈活、儲備充足的“N+1”供氣格局,可實現(xiàn)向上海市各直供大用戶和各區(qū)域性燃氣銷售公司供應天然氣。
根據(jù)《上海市能源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上海市天然氣消費量將達100億方,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2%。隨著天然氣逐步邁向多氣源格局,上海天然氣管網(wǎng)有限公司不斷對輸配系統(tǒng)完整性和信息化進行升級改造,努力構(gòu)建智慧調(diào)度、智能服務的智慧燃氣管網(wǎng),助力打造青山綠水、生態(tài)文明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