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峰
(北京祥云京城皮膚醫(yī)院,北京 100068)
選擇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月門診診治的急性期血熱證尋常型銀屑病患者90例,均符合《皮膚病性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學》[4]中進行期銀屑病的診斷標準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血熱風燥證的診斷標準。患者均不存在皮膚系統(tǒng)的腫瘤,不存在光敏性疾病病史,患者皮損為泛發(fā)型或者面積較大適合全身紫外線光治療,在1個月內沒有經過系統(tǒng)化治療,在2周內沒有局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及維甲酸類藥物應用史。排除哺乳期與妊娠期患者,近期內應用免疫抑制藥物、皮質類固醇以及維甲酸類藥物系統(tǒng)化治療者,心、肝、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存在精神系統(tǒng)異常者,無法完成治療方案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20~56(35.48±6.33)歲;病程(1.64±0.53)年(3個月~6年);病情輕度19例,中度26例;皮損面積4%~27%(11.85±2.67)%。對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2~54(35.12±6.45)歲;病程(1.58±0.79)年(4個月~7年);病情輕度20例,中度25例;皮損面積6%~28%(12.01±2.57)%。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均衡性良好。
2組患者均在入院后選擇NB-UVB治療,初始照射劑量為0.3 J/cm2,每周照射2次。在紫外線照射皮膚后未出現紅斑反應,則固定劑量每次增加0.1 J/cm2。2組患者均在治療過程中以黃芩油膏涂抹患處,早晚各1次。對照組同時給予阿維A膠囊(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88)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涼血止癢方加減治療,組方:虎杖15 g、土茯苓30 g、白蘚皮10 g、生槐花15 g、白花蛇舌草15 g、丹參15 g、山豆粉6 g、生甘草5 g。咽喉干痛較為嚴重者加板藍根30 g、大青葉15 g;風熱而瘙癢較為嚴重者加烏梢蛇10 g;存在明顯血瘀癥狀者加紅花10 g、桃仁10 g、莪術15 g、三棱15 g;存在便秘溲黃以及口渴心煩者加制軍10 g、黃連3 g。每日1劑,水煎早晚飯后30 min口服。
①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銀屑病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分,首先計算軀干、頭頸部、下肢與上肢皮損面積,再根據皮損類型分別計算鱗屑程度積分(D)、紅斑程度積分(E)、浸潤程度積分(I),將各個部位的D、E、I積分相加并與相應的系數相乘后得出PASI總積分,病情嚴重程度與PASI積分呈正相關[5]。②治療8周后根據PASI評分評估臨床療效。痊愈:療效指數在95%以上;顯效:療效指數在60%~94%;有效:療效指數在30%~59%;無效:療效指數不足30%。療效指數計算方法選擇尼莫地平法,療效指數=(治療前PASI評分-治療后PASI評分)/治療前PASI評分×100%。③治療前后抽取2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ELISA方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與干擾素-γ(IFN-γ)水平。④統(tǒng)計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PA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ASI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PAS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分)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8周后痊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治療前后血清IL-2與IFN-γ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血清IL-2與IFN-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血清IL-2與IFN-γ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2與IFN-γ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
2組不良反應比較 2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現代臨床醫(yī)學研究中發(fā)現,銀屑病的致病原因較為復雜,包括外傷、感冒、心理情緒、飲食問題以及煙酒等不良嗜好等[6]。所以臨床研究還無法完全明確銀屑病的病理以及發(fā)病機制。而通過中醫(yī)辨證的方式對銀屑病患者的病機進行分析,不同類型及發(fā)病原因的銀屑病患者病情發(fā)展中血熱風燥的病機一直存在,而究其根本是肺衛(wèi)積熱、心火肝旺所致[7]。而NB-UVB光療對銀屑病治療有良好的作用,而治療機制與T細胞凋亡有密切關系[8]。紫外線能夠將細胞核DNA形成光聚物,從而有效控制患者表皮細胞的增殖。同時還可以延長銀屑病患者的表皮細胞循環(huán)周期,提升抗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0水平,減少IL-2的分泌。而皮損中IFN-γ的表達與IL-2有明顯關系[9],銀屑病患者治療后IFN-γ降低,同時IL-2也明顯降低,表示紫外線光療能夠有效控制表皮細胞中的黏附分子分泌,降低炎性細胞的浸潤[10]。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IL-2與IFN-γ水平比較
本文選擇涼血止癢中藥方劑加減治療,君藥為虎杖,性味苦寒,歸于膽、肝、肺經,能夠有效利濕清熱解毒、化瘀活血。而臣藥為土茯苓與槐花,兩種藥物互相配合,從血分與氣分的方向散解熱毒,將濕熱毒邪經由中焦化解,在經絡中舒散。土茯苓性味平而甘淡,歸于肝經與胃經,可以通利關節(jié)、祛濕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可以“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jié),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痛,解汞粉銀朱毒”?;被ㄐ晕⒑犊?,能夠有效止血涼血,降肝清火,《本草備要》記載槐花可以“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佐藥包括白蘚皮、白花蛇舌草、丹參與山豆根。白蘚皮性味苦寒,主要從皮膚行走發(fā)散,具有明顯的燥濕清熱、解毒祛風作用,可以有效接觸處于衛(wèi)表的外邪濕毒。白花蛇舌草性寒味甘苦,可以清熱、利濕、解毒。丹參則是祛瘀活血的重要藥物,能夠通過活血而起到祛風的作用。山豆根性味苦寒,能夠利咽消腫、解毒散熱,是治療咽喉腫痛的重要藥物。使藥為生甘草,在發(fā)揮解毒清熱功效的同時,還能夠調和多種藥物。以上藥物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散風活血的作用。針對銀屑病的血瘀內熱證型,以血分內蘊熱毒,解除風燥并通暢血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11-15],虎杖具有擴張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環(huán)、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自由基等作用;土茯苓可選擇性地抑制致敏T淋巴細胞釋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癥過程,即選擇性地抑制細胞免疫反應,且具有鎮(zhèn)痛利尿作用;槐花具有良好的抗炎、止血、抗病毒等作用,可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力,減輕血管通透性,恢復毛細血管正常彈性;白蘚皮具有抗菌、收縮血管及平滑肌、抗癌等作用;白花蛇舌草對多種病原體和腫瘤細胞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增強機體白細胞吞噬能力;丹參具有保護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減輕組織脂質過氧化,改善血液流變性,擴張外周血管,清除白細胞黏附,抑制細胞內鈣超載等多重作用;山豆根除具有抗腫瘤、解熱、抗炎、抗菌等作用外,還有升高白細胞、促進免疫功能作用;生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緩解因炎癥介質介導的多種變態(tài)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聯(lián)合NB-UVB治療后患者PASI評分相比治療前明顯降低,同時相比阿維A聯(lián)合NB-UVB治療的PASI評分也明顯降低。表明中藥與中波紫外線聯(lián)合治療方式在尋常型銀屑病治療中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減少患者的皮損情況,緩解病情。而在臨床療效統(tǒng)計中,中藥與光療聯(lián)合方式治療8周后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與光療聯(lián)合治療,也為中藥聯(lián)合光療方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對2組患者血清IL-2與IFN-γ檢測結果中,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IL-2與IFN-γ指標均明顯降低,觀察組患者血清IL-2與IFN-γ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涼血止癢藥物聯(lián)合中波紫外線治療后,銀屑病患者的血清IL-2含量與IFN-γ明顯減少,中藥與光療聯(lián)合可以有效誘導Th2免疫系統(tǒng)反應,同時可以有效抑制Th1細胞因子,繼而引導Th1免疫系統(tǒng)反應向Th2免疫系統(tǒng)反應的傾斜,而Th1細胞與免疫系統(tǒng)應激反應相比Th2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光療的影響。
綜上所述,中藥涼血止癢方劑聯(lián)合NB-UVB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皮膚修復,提高治療有效性,改善臨床癥狀并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反應,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
[1] 張建中. 銀屑病的流行病學與危險因素[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1):4-6
[2] 樊卓,覃靜凈,王丹丹,等. 窄譜中波紫外線對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擾素誘導的T細胞α趨化因子表達的影響[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5,31(2):92-94
[3] 章媛華. 中藥藥浴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研究[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2):95-96
[4] 雷鵬程. 皮膚病性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3:457-459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6] 龐春坤,高婷婷. 中國人群銀屑病發(fā)病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4):235-238
[7] 張丹,劉青,榮光輝,等. N B-UV B照射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J]. 醫(yī)學信息,2014,(27):171-172
[8] Susana Coimbra,Hugo Oliveira,Luís Belo,et al. Principal determinants of the length of remission of psoriasis vulgaris after topical,NB-UVB, and PUVA therapy:A follow-up study[J]. Am J Clin Dermatol,2013,14(1):49-53
[9] Kakinuma T,Saeki H,Tsunemi Y,et al. Increased serum cutaneous T cell-attracting chemokine (CCL27)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psoriasis vulgari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111(3):592-597
[10] 楊藝,楊春俊,李晴,等. 中藥藥浴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護理體會[J]. 醫(yī)藥前沿,2017,7(4):314-315
[11] 朱胤龍. 實用臨床中藥學[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51-223
[12] 戴揚,王麗君,閆小兵,等. 涼血解毒消風藥對血熱型銀屑病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J]. 中國臨床研究,2015,28(8):1087-1089
[13] 陳瑞生,陳相銀,賈王俊,等. 祛風解毒的白鮮皮[J].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24(15):52
[14] 張紅燕,丁天紅. 山豆根臨床應用及毒性反應概述[J]. 西部中醫(yī)藥,2013,26(3):121-124
[15] 張耕,馬威,徐宏峰. 常用中藥毒性研究進展及應用[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4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