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培育工作不僅是育種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亦是養(yǎng)殖場挖掘羊只產(chǎn)奶遺傳潛力的重要措施。只有在羔羊迅速生長階段采取正確的培育措施,塑造出高產(chǎn)羊的體質(zhì)外貌,促進其內(nèi)部器官的發(fā)育,健全其生理機能,才能使羔羊的遺傳潛力得以充分的發(fā)揮。羔羊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營養(yǎng)和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據(jù)羔羊生長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
如果母羊在干奶期飼養(yǎng)不善,胎兒生長發(fā)育異常,羔羊出生后由于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突然變化,羔羊的適應能力較弱,抗病力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因此對羔羊的護理和哺育很重要。
羔羊出生后的5~6天里,主要的食物是初乳,它對羔羊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初乳是母羊分娩后5~6天內(nèi)分泌的奶汁,比一般奶汁濃稠、色黃,略有咸味。產(chǎn)后第一次擠出的初乳含干物質(zhì)達27%,比常奶高1倍;其中蛋白質(zhì)含量為13.13%,是常奶的4倍;乳脂的含量為常奶的2倍,維生素A和D是常奶的10~100倍,礦物質(zhì)比常奶多1倍;乳糖含量較少,為常奶的60%。此外還含有較多的白細胞,初乳中還有大量的免疫體,對羔羊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很大作用。初乳呈酸性反應,在腸胃內(nèi)可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黏稠的初乳可以附著在胃腸壁上,阻止細菌侵入血液;初乳還有輕瀉作用,有利胎糞排出,清理腸道。
羔羊出生后應盡量早喂和多喂初乳,健康的羔羊在生后20~30分鐘就能站立,開始尋找乳頭吸吮,這時可讓羔羊直接吸吮母奶;亦可把初乳擠出后,再讓羔羊從哺乳瓶中吸取。每日哺乳4~6次,每日的喂奶量為初生重的1/5~1/4。如初生重3千克的母羔,每日喂奶為0.6~0.7千克,以后逐日增加,到生后第六天,喂奶量可增加到0.8~1.0千克。在這種條件下,羔羊的日增重應在150~200克。
要注意的是初乳加熱后就會凝固,所以在用哺乳瓶喂初乳時,應隨擠隨喂;如果奶溫下降到35℃以下時,可加溫到40~42℃時再喂,初乳溫度太低,食后易引起腸胃機能失常而拉稀。
從初乳期到40日齡的培育期內(nèi),母羊奶是羔羊的主要飼料。公羔的喂奶量為體重的1/4,而母羔為體重的1/5。從15日齡起,就開始調(diào)教羔羊采食優(yōu)質(zhì)嫩干草,以促進瘤胃的發(fā)育,并可防止羔羊撿拾臟東西吃。方法是捆綁幾束青干草,并把草束掛在圍欄上,讓羔羊自由采食,從20日齡開始調(diào)教羔羊采食混合精飼料。在天氣暖和、無風的條件下,每日可讓羔羊到室外運動場活動2次,每次1~2小時,這一階段是羔羊從單純以奶為營養(yǎng)逐步向采食草料過渡的階段。
40~60日齡這階段喂奶量逐漸減少,草料量逐漸增加。60~100日齡喂奶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草料喂給量還應逐漸增加。從100日齡起到斷奶,喂奶量已減少到很少,羔羊基本上靠草料生活,此時日糧中粗蛋白含量應不低于20%,粗纖維含量不超過6%。
這個階段羔羊已斷奶,稱青年羊,它們的生長仍處在旺盛時期,體重、體長、胸寬和胸深增長迅速;如果培育不適當,青年羊就會呈現(xiàn)腿高、淺胸等發(fā)育不良的情況,甚至造成終生產(chǎn)奶量不高的后果。這一階段每日除給青年羊補飼200~300克混合精飼料外,還應喂給足量的青草和青干草,使日糧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6%。此外,每日還應加強運動,以采用全牧飼養(yǎng)方式最理想;這樣羊長大后體格大,采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體質(zhì)結(jié)實,將來產(chǎn)奶量也大。
有人錯誤地認為,給羔羊喂羊奶和精飼料愈多愈好,其實不然,用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青年羊,體重雖然增長較快,但身軀短,肋骨排列緊密,肌肉厚、骨架小、成熟早。這種羊?qū)懋a(chǎn)奶量低,利用年限短,已成肉用體型。相反若羔羊長期缺奶或哺乳期短,后期飼喂草料不足也不行,這樣使羊只長得體格瘦小,肚子大,兩頭尖,成年時產(chǎn)奶量也不高。
(楊果平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 0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