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君??
摘要:女性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始終備受各界學者們的普遍關注。本文通過對女性主義當中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流派的研究,并且以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為視角,來探索我國當代的女性觀,包括現時代女性的愛情家庭觀、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等方面的分析,從而發(fā)現現時代女性主義所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女性觀;男女平等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著作中并沒有一部是專門來討論婦女問題的,但在他們的許多作品里,理論思想體系中能找到一些關于婦女問題的論述,包括《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等。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而20世紀的女性主義運動提出的口號就是實現婦女的徹底解放,因為人類的一半是女性,伴隨著女性的解放才能最終達到全人類的解放。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寫道:“根據唯物歷史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qū)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到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發(fā)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fā)展階段的制約。在第二種生產過程中,女性受到男性的壓迫和剝削。恩格斯十分贊同,最初的分工是男女之間為了生育子女而發(fā)生的分工,指出女性的從屬地位是隨著階級社會的產生而形成的一種壓迫形式,其中,勞動分工與財產私有制是產生階級社會的決定因素。男性打獵、作戰(zhàn)、制造工具,女性做飯、織布、照顧孩子,在這樣的自然分工模式下,男性自然主了外,女性自然主了內,因此,女性與“家庭”這個詞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恩格斯認為,婦女的壓迫發(fā)生在家庭內部,那么婦女的解放就必須讓婦女走出家庭,從家庭走上社會的公共領域。
當婦女們走向社會,伴隨而來的則是公共領域中階級的壓迫,婦女們仍然無法擺脫生理限制所造成的受壓迫的命運。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出,受壓迫者因為其特殊的受壓迫地位更少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而能獲得對世界的更客觀的認識。由此可見,女性作為受壓迫的地位,更能獲得對世界更為客觀的認識。一定的社會關系總是會反映一定的社會制度,女性主義認為把女性置于受壓迫位置的真正原因在于人類文明中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因此,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一個理論主題便是對父權制的批判。
女性完全參與生活的每個領域的激進觀念與女性的生物性可能只允許她們部分地參與,而男女之間特定的未說明的生理差異,則意味著不可能完全拋棄對勞動的性別區(qū)分:在家里,在工廠里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源泉,性別的分工涉及到對性別差異的理解,同樣面臨著如何理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社會性別分工的問題,然而是否能夠合理地解決這一問題也意味著是否能夠合理地解釋婦女受壓迫的這一社會事實。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女性主義者不斷地借鑒吸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對女性問題不斷深入研究,筆者將首先選取20世紀中國最杰出的女性代表之宋慶齡,對她的婚姻與家庭觀做進一步分析,然后再對21世紀的女大學生們做分析,最后比較傳統(tǒng)與現代婚姻家庭觀念的異同,以此反映中國當代女性的婚戀和家庭觀。宋慶齡一生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同時為世界和平和中國女性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謂的婚戀觀就是一個人對待愛情、婚姻的根本看法和觀點,集中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以及為人處世的根本。
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結合完全是愛情自由選擇的結果。宋慶齡在年幼時還處于中國半封建社會,但她擁有一個民主開放的家庭背景,這對宋慶齡來說無疑是一種幸運,這也正好培養(yǎng)了她平等、獨立的人格,表現在婚姻家庭中亦十分明顯。她不贊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贊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宿命論,她的思想超前,認為“婦女地位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尺度”。宋慶齡對愛情的認識卻是她寧可犧牲自我,也要與孫中山同甘共苦。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危急關頭孫中山請宋慶齡先行撤退,但宋慶齡請求孫中山先行撤離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边@是何等的犧牲精神。宋慶齡認為,奉獻自己去成全幸福的愛情才是婚姻愛情的真諦。但是孫中山先生逝世后,陵墓被設在南京中山陵內,而宋慶齡生前已經表達了自己的意愿,死后不與孫中山埋葬在一起,她的言行已經表明了她平等獨立的人格,她對婚姻生活獨到的見解給了我們深刻啟示,對構建和諧婚姻、和諧家庭做出了貢獻,對整個構建和諧社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于未來婚姻的模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的“一夫一妻”制,選擇新的或者被迫選擇新的家庭模式的人們越來越多,如丁克家庭越來越多,選擇單身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她們更注重自身事業(yè)的發(fā)展。有相當一部分的女性擁有獨立堅強的性格,她們意識到了自我的價值,想在事業(yè)中去發(fā)揮她們的聰明才智,去體現自己對社會的價值。她們就是所謂的“女強人”。她們在經濟上完全可以獨立,依靠她們自身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來養(yǎng)活自己,另外她們樂于接受一些新的觀念與思想,她們渴望著平等。因此可以看出,女性的平等意識要強于男性。總體來說,當代女大學生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在擇偶觀念上更加傾向于尋找一位人品、能力都較好的,并且能同舟共濟的對象。
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離異后的單親母親與她們的兒子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而離異男性的經濟狀況卻有所提高,這正是兩性在職業(yè)發(fā)展上的不平衡所致。反過來,女性在經濟上對男性的依賴性又使得女性更依賴于婚姻,從而在婚姻關系中更少主動性與選擇自由。所以,僅僅將女性推向社會的公共領域中,讓女性有平等的勞動機會,對女性來說仍然是一種不徹底的解放。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的從屬地位是具有必然性的,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父權制社會的性別統(tǒng)治、性別壓抑和它的一整套意識形態(tài)鑄造了歷史性的女人?!庇纱伺灾髁x者推斷出“歷史性女人”的形成真正原因在于男性利用他們在公共領域中的身份和建立起來的一種男性權威,來對女性的思維、行為、性格等進行潛移默化地分化,然后將其與生物學相聯系來找個合理解釋和根據。女性主義者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男性至上的神話,從而建立起男女平等關系。家庭的重擔影響著女性的就業(yè)機會,工作與家庭的沖突又嚴重影響著女性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女性背負著生育與照顧家庭的重擔,在工作崗位上很難與男性一樣平等地進行競爭,包括各種培訓、進修、提升等等任職的機會,往往會優(yōu)先考慮男性而避開女性,女性在人才市場上被歧視、被排擠的現象很多,有的單位直接表明:只限男性。女性在人才市場上漸漸被邊緣化了。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女性主義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終究無法徹底解決,有待不斷的社會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逐步改變。
由于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性別分工由男女生理結構與生理功能不同所決定,??略谟嘘P“譜系學”的著作中提到:“實踐比信仰更重要。我們的身體受到訓練、塑造,并銘刻上歷史上的各種流行形式,包括自我、欲望、男性氣質、女性氣質等?!币环N文化的預設規(guī)定了男女兩種不同性別的不同特質,這并不有利于男女兩性的個人發(fā)展,漸漸投射出女性是弱者,男性是強者,強者保護弱者,女性則應該依附于男性,聽從于男性。大多數情況下,差異的對立面是相同。因此男女之間的相同更要多于差異。當我們認為男人通常比女人更愛好從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更有競爭力、更具有理性等斷言的時候,往往并不適用于每一個女人,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即使女性在家中奉獻自己,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雖然是隱形的,但這也是的確不能忽略的內在勞動價值,男女也做到了分工與協作。只要男女雙方能夠正確對待男女分工的代價與意義,能夠正確理解男女雙方勞動的價值,不管女性創(chuàng)造的是隱性的價值還是顯性的價值,都是能夠在保證女性地位與男性一致的情況下,達到男女兩性的和諧共處。
由此可見,真正的男女平等應該是男女在權利、機會和自由方面的平等。也就是說應該在充分考慮了男女之間自然性別差異的提前下,按照社會需求和個人意愿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澳信降取辈⒉皇且痪淇谔枺鼞撌且环N觀念,一種心態(tài),能讓女性真正自信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兩性的和諧相處。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理論對于我國的女性事業(yè)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梢哉f,女性主義哲學在中國,特別是中國化的女性主義哲學,尚處于起始階段。女性的解放事業(yè)下一步該通往哪里?將女性引向社會公共領域是解放,還是將女性停留在家庭私人領域,更好地服務于家庭才是對女性的真正解放?男女兩性也并不矛盾,并非存在相互的敵視,將男女兩性看成有差異的平等關系,各自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長,共同推動人類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促進我國和諧社會更好地發(fā)展。
作者簡介:
張文君,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