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如何細讀文本語言入手,剖析了文本研讀應重視朗讀文本語句、品味文本語言、進行語言訓練三方面策略,充分凸顯文本個性閱讀,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關(guān)鍵詞:細化;個性;感悟;語用學生個性閱讀能力的形成在于是否深入文本之中,是否對文本字詞內(nèi)涵、情感、表現(xiàn)形式細細品味,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學情,立足于文本教學目標要求,優(yōu)化閱讀活動策略,細化閱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掌握文本語言表達形式和運用語言表述的技巧,陶冶語感,培養(yǎng)語用能力。一、 由讀促悟,生成個性感悟教師利用各種朗讀方式,要求學生對文中的語句反復朗讀,體會文本作者的情感,個性感悟文本語句的內(nèi)涵,品味作者運用精煉的語言,表述文章中心的情感。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了深入的誦讀,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激起學生自身的閱讀情感,并與文本情感相互交融,個性閱讀情感獲得釋放,感悟由朗讀的深入逐步走向個性化。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引導學生研讀“頂峰殲敵”和“跳下懸崖”片段。教師利用多媒體影音設備范讀文中這兩個片段的語句,輔以場景影音渲染,學生在聆聽中的情感與文中描述的壯士們英勇殺敵同仇敵愾的氛圍相互共染,心中激起一股對日寇的仇恨。接著,教師讓學生朗讀“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敵人紛紛滾落深谷”這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一邊有感情朗讀文中語句,一邊體會文中是怎樣描述五壯士英勇殺敵?學生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互探究,進行分享交流,討論文中哪個詞語應讀重音,哪個詞語應讀輕聲?哪個語句應朗讀輕快,哪個語句朗讀得鏗鏘有力?等等,經(jīng)過一番反復體會與揣摩,學生通過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朗讀方法,從“擰”“奪過”“舉起”“大喊”等重音詞語,體會和感悟班長馬寶玉的英雄氣概;激情澎湃朗讀文中語句,感悟出五壯士在頂峰沒有子彈,就用石頭當作武器砸向日寇,充分表現(xiàn)出五壯士的勇敢和壯烈。學生初步研讀了“頂峰殺敵”這一片段,教師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和指名朗讀這個片段,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五壯士的英勇頑強。“跳下懸崖”是文中的高潮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激情朗讀這一部分,學生自由嘗試運用激昂的語調(diào)朗讀五壯士喊口號的片段,在小組中探討交流應怎樣運用堅定又豪邁的語氣朗讀,才能凸顯五壯士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二、 細讀語言,深化個性感悟只有深入文本語言之中,細細品味文本語言內(nèi)涵,學生才能形成個性化的感悟,也才能對文本有著個性化閱讀觀點。學生也就會積極參與表達,參與品味、體會語言深入包蘊的深刻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本語言,從文本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刻含義,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中心內(nèi)涵,并能積極表達個性化解讀觀點,這將有利于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結(jié)構(gòu)篇章的嚴謹性,掌握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深化解讀文本語言思想內(nèi)涵,形成個性化閱讀觀點。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研讀文中第一自然段語句內(nèi)涵,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語句,尋找出文中讓自己感覺震撼的語句,認真品味、思考,個性深入解讀語句的內(nèi)涵。學生初步研讀第一自然段的語句內(nèi)涵,感悟到這一自然段作者運用摹狀貌、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描述了宇航員在太空所看到地球的樣子。接著,教師運用班班通屏幕出示文中重點語句:“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碧岢觯骸罢埻瑢W們把這句話朗讀一遍,認真體會語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學生表達各自感悟:“這句話里有兩個比喻句,把地球比作母親、比作搖籃,母親是每個人生活中最親近的人,搖籃是每個人生活歷程必須經(jīng)歷最可親的物品,作者準確地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發(fā)自內(nèi)心表達了作者對地球的愛?!薄鞍训厍虮茸髂赣H和搖籃,意味著我們應該要像愛母親和搖籃那樣愛地球?!毖凶x課文第二自然段語句內(nèi)涵時,教師要求學生從文中尋找描述地球渺小的語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采取什么說明方法準確地概括地球的渺小?學生分別進行例舉出作者采用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說明方法,凸顯在宇宙中的渺小。學生通過細讀文中語句,個性解讀了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有助于學生的運用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三、 運用語言,訓練個性語用學生的語用能力能否生成,關(guān)鍵在于是否在平時閱讀課堂活動中進行語言訓練,是否借助文本語言進行表達,借助文本的語言結(jié)構(gòu)進行仿寫,借助文本的空白處進行補白活動,借助文本課后小練筆活動進行表達,都將有助于提升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語用能力。教師要善于緊扣文本教材特點,挖掘文本教材的深刻內(nèi)涵,結(jié)合學生語用學情和閱讀目標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語言訓練活動預案,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知識的同時,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會讀、會說、會想、會寫,在深刻研讀文本內(nèi)涵的過程中,充分表達富有個性化的閱讀觀點,描述出個性化的語言場景,逐步提升個性語用能力。例如,教學《藏戲》時,學生研讀了課文基本內(nèi)容后,教師設計一系列語言訓練題目。(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請再反復品味課文語言,從中提煉詞語填入下列橫線上:①的舞臺;②的面具;③的演唱風格。(二)請運用下列關(guān)聯(lián)詞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一段話:……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學生通過這種語言訓練,更進一步解讀藏戲的藝術(shù)特色,掌握了課文闡述的中心內(nèi)涵,也讓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個性語用能力。又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學生研讀課文語句,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個性解讀課文中心內(nèi)涵,訓練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教師設計了語言訓練題目: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課后作業(yè),看到小女孩命運這么悲慘,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說嗎?請你動筆寫寫,然后在小組中相互分享交流。學生動筆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之后,把習作作品在小組中相互交流,這樣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參考文獻:[1] 肖煥民.“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用了什么修辭格[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34).[2] 馮鵬飛.開放課堂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6(4).[3] 陳芳.小學說明文教學有效策略探微[J].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5(12).作者簡介:賴志鵬,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