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穎
(河南省林州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 林州 456550)
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為臨床常見腦梗死類型之一,是由高血壓小動脈硬化誘發(fā)的特殊類型微梗死,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頭暈及肢體麻木等癥狀[1]。相關調(diào)查顯示,LI占腦梗死患病人數(shù)約80%,且受老齡化趨勢、膳食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等因素影響,其發(fā)病率不斷攀升[2]。LI屬中醫(yī) “癲狂”、“中風”等范疇,多認為腎虛血瘀證為其主要證型,治療需遵循益氣補腎、清熱化痰、通絡逐瘀原則。本研究中用加味左歸四藤湯聯(lián)合清腦滴丸治療LI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LI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頭暈及肢體麻木等癥狀。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女15例,男28例;年齡43~87歲,平均(62.38±8.41)歲。對照組女16例,男27例;年齡44~88歲,平均(63.15±8.64)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LI相關臨床診斷標準[3],并經(jīng)頭顱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小于7d;③年齡43~88歲;④中醫(yī)辨證分型均為腎虛血瘀證;⑤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②合并顱內(nèi)出血疾病或具有出血傾向疾??;③無癥狀性LI;④伴有腎、肝、心等重要臟器疾?。虎莺喜?nèi)分泌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原發(fā)性疾??;⑥重度意識障礙;⑦合并惡性腫瘤;⑧過敏體質(zhì)或?qū)Ρ狙芯克盟幬镞^敏。
兩組均予以吸氧、控制血壓、糾正水電解質(zhì)、降顱壓及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綜合治療。并用加味左歸四藤湯治療。水蛭5g,紅花5g,山茱萸8g,石楠藤10g,絡石藤10g,海風藤10g,雞血藤10g,當歸10g,桑寄生10g,懷牛膝15g,枸杞子15g,熟地30g。日1劑,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
觀察組加用清腦滴丸10粒,日3次口服。
2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觀察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漿黏度(PV)、全血中切黏度(WBMSV)、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EAI)]及NIHSS評分變化情況。
采用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分值越高,則缺損越嚴重[5]?;局斡篘IHSS評分下降90%以上,無病殘。顯效:NIHSS評分下降46%~90%,病殘1~3級。有效:NIHSS評分下降18%~46%。無效:NIHSS評分下降少于18%。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NIHS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NIHSS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NIHSS評分比較 (±s)
時間 組別 WBMSV(mPa·s) PV(mPa·s) EAI NIHSS(分)治療前 觀察組 6.15±1.12 1.82±0.37 2.94±0.86 18.69±3.25對照組 6.02±1.24 1.87±0.31 2.89±0.92 19.07±3.68 t 0.510 0.679 0.260 0.508 P 0.611 0.499 0.795 0.613治療后 觀察組 4.43±1.12 0.81±0.30 1.36±0.41 9.13±2.58對照組 5.29±1.11 0.98±0.35 2.18±0.52 11.88±2.95 t 3.576 2.418 8.120 4.601 P 0.001 0.018 0.000 0.000
LI多由纖維素樣壞死、脂質(zhì)透明變性、血管炎、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淀粉樣、玻璃樣血管變性引發(fā)的微動脈粥樣硬化所致,但多與高血壓有關[6]。中醫(yī)中并無LI記載,但臨床上根據(jù)其病因、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表現(xiàn)將其歸屬于“眩暈”、“中風”、“癲狂”等范疇,屬腎虛血瘀之證。人至老年,外邪久居、臟腑久病、腎氣減虧均可影響于腎,致使腎虛。中醫(yī)認為LI氣虛、腎虛、痰瘀、血瘀共存,腎虛血瘀為該病主要病機,治療當以益氣補腎、清熱化痰、通絡逐瘀為主。
左歸四藤湯為益氣補腎、通絡逐瘀代表湯劑,方中四藤(石楠藤、絡石藤、海風藤、雞血藤)具有舒筋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水蛭、紅花、雞血藤及當歸化瘀活血,桑寄生、山茱萸、枸杞子、熟地具有強筋壯骨、補益肝腎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腎、通絡逐瘀之功效。藥理研究證實,左歸四藤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抗自由基損傷,從而有效改善血流流變學[7]。清腦滴丸由三七、天麻、黃連及梔子等組成,其中三七散瘀消腫,天麻熄風止痙,黃連燥濕、解毒,梔子降壓、鎮(zhèn)痛、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通絡熄風之效。
綜上所述,加味左歸四藤湯聯(lián)合清腦滴丸治療LI效果顯著,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
[1]宋麗艷,翟萬慶,唐甲凡,等.西洛他唑聯(lián)合阿司匹林對老年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腦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環(huán)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1):5328-5330.
[2]顧梅紅,呂勇,徐力遠.長春西汀注射液對老年腔隙性腦梗死患者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372-1374.
[3]張濤,周華東,王延江,等.老年腔隙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及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系研究[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3):55-59.
[4]劉莉莉,徐蕾,王加梅.急性腦梗死患者丁苯酞靜注治療期間血漿NT-proBNP水平及NIHSS評分變化[J].山東醫(yī)藥,2015,55(47):46-48.
[5]謝駿,莫穗林,李董男.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4,23(11):1249-1252.
[6]蘇琳,張慶文,李衛(wèi),等.老年高血壓患者不穩(wěn)定性頸動脈斑塊與腔隙性腦梗死、腦白質(zhì)病變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16):1855-1858.
[7]蘇國良.左歸四藤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6,32(5):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