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肇慶開放大學,肇慶 526040)
云計算是計算機行業(yè)發(fā)展到當今的一種新的態(tài)勢,作為計算機行業(yè)的人們,孕計算從概念走向了實踐,無論是GOOGLE還是IBM,諸多云計算中心的運營的成果,使得云計算走入了大眾的視野,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云計算將計算機的應用從桌面系統(tǒng)帶入了網絡應用模式,不但改變人們對于計算機的方式以及獲取信息的方法的傳統(tǒng)理念,也以數據共享、規(guī)模宏大的特點成為了當今各個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所需要的技術支撐。[1]
大數據云計算,采用的是分布式、并行性、網格化計算模式,將計算機和網絡融合在儀器,形成了集合網格存儲、網格計算、虛擬化在內的數據處理和網絡運營形式。這種計算的方法,將資源進行遠程的操控,使得計算資源能夠遠程地進入大數據計算機組成的資源池內,然后用戶就可以自己操控遠程計算機和存儲設備,使得大數據云得到直接的利用,用戶進入大數據云,只要通過終端就能夠與之交流。
大數據云計算采用的是將武術臺計算機組成成一個具有計算能力的虛擬化平臺,先進的服務模式將這些能力分散到用戶那里,采用的先進的軟件包括SAAS、PAAS等,大數據云計算的核心優(yōu)點在于不能提高大數據云的處理能,減少終端用戶的負擔[2]。
(1)大數據云存儲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通過集群、網格、分布式的處理將設備聯(lián)合在儀器然后通過IDC進行與終端的連接,用戶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登錄大數據云,獲取一定的資源,人們可以打破資源的限制,幫助使用者能夠在大量的資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3]。
(2)大數據云計算采用的是靈活的虛擬技術,這一技術將計算的自愿使用軟件或者人工進行管理。用戶點擊登錄,在虛擬的平臺上運用數據和資源,所有的服務均由大數據云來操控,從數據的調取、篩選、分析、整理到最后的呈現(xiàn),用戶只需要一個終端,就能得到完美地哦服務,而且操作起來基本是非常簡單的。計算機的硬件要求也不高,大大降低了用戶的成本。
大數據孕計算的發(fā)展是飛速的,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安全的問題。安全是計算機網絡云服務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建立在通信網絡基礎上,本身就會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數據放在大數據云上,作為虛擬的概念,數據的來處、去處以及操作和控制,都會帶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大數據云的安全性對于客戶來說,是不確定的,這是因為客戶面對大數據的時候,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被惡意地竊取走數據,在數據放在共享的設備的時候,數據丟失的可能性會更高[4]。
(1)由于后臺的應用程序對于使用者來說是與網絡有直接關系的。在前端的網絡的設備中,常常會有各種不同的裝置用于存儲服務。對于入侵者來說,一個極為便利的攻擊方式就是通過路徑來攻擊整體的服務。導致系統(tǒng)出現(xiàn)愛你漏洞而出現(xiàn)深入的攻擊現(xiàn)象。
(2)大數據是通過服務給各位使用者提供數據的。系統(tǒng)的變化往往來自于數據。各種應用隨時隨地地會發(fā)生變化,使得安全的場景也發(fā)生著變化。安全的場景王昂是人為操控的,有的是字典攻擊,有的是阻斷攻擊。
(1)對于云處理的數據,應將其自身的一些缺陷和漏洞考慮在內,重要的數據不能放在云數據平臺上,尤其是不能作為共享資源放在大數據云中。安全性的主動權應該由自己來掌控,用戶應建立私有的大數據云,面對內部客戶應提供更加穩(wěn)定的大數據的云環(huán)境,同時還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2)大數據云往往需要訪問控制和身份認證,但是由于大數據云的數據是虛擬和共享的。因此在安全性上往往要注意控制大數據云用戶的權限,將大數據云的控制與網絡安全技術結合起來,使用密碼技術等保障數據的安全,通過統(tǒng)一的身份認證技術,可以將用戶身份管理加以統(tǒng)一,并且通過訪問的管理來增強安全性。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是,對大數據云的依賴性將增強,但同時也要面對高危的風險。大數據云的片面性往往容易在使用中放棄安全性,因此正視這個技術的正面和負面的功能,大力挖掘這項新興技術的潛在優(yōu)勢,彌補其不足,完善各種現(xiàn)代社會中需要的功能,使得大數據云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求,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1] 邢偉,蘇圣魁.大數據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數據安全分析[J].通訊世界,2016,(13):25-25.
[2] 欒志乾,湯谷良.大數據、云計算環(huán)境對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選擇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動態(tài)能力的視角[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14,(5):23-25.
[3] 宋文超,王燁,黃勇等.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云計算網絡安全入侵檢測模型仿真[J].中國西部科技,2015,(8):86-88.
[4] 王宇翔.云計算環(huán)境下面向大數據的在線聚集優(yōu)化機制研究[D].東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