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圖片提供/周一海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每個戀愛中人都想聽到的話語,一次半次都能做到,但一輩子做到卻不容易。
家住廣西柳州市魚峰區(qū)元江社區(qū)燎原路的駱志忠老人和老伴兒熊燕蘭,從64年前牽手至今,相敬如賓,從未吵過架。至今出行,都是十指相扣。
“習(xí)慣了,不牽著他(她)的手,我不放心!”老兩口異口同聲地向人們解釋道。面對人們羨慕的眼光,駱志忠笑著回答說:“年輕時,我們把時間精力給了工作和孩子、老人,沒時間生氣吵架。真正的二人世界是從退休后才開始,舍不得吵架。”熊燕蘭老人1985年退休,駱志忠是1989年退休。兩人此前同在原柳州市味精廠工作。
每天,駱志忠和老伴兒吃完早餐后,就到公園走一圈。兩人從出門到回家,都是十指相扣乘公交、過馬路、逛公園。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已經(jīng)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就這樣牽著手走路了。”駱志忠笑著說,他只記得1953年結(jié)婚時,從拉住對方的手開始,“就沒有放下過”。只要一起外出,兩人有一只手空著,都會很自然地拉住對方。
駱志忠大老伴兒5歲,他是家中獨(dú)子,五歲時父親病逝,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過生活。熊燕蘭的家一樣困苦,她和妹妹都因家貧而未進(jìn)過學(xué)堂,靠賣菜為生。18歲嫁給駱志忠時,兩家大人對他們說,都是苦出來的,要互不嫌棄。這樣的一句話,讓這對患難夫妻堅持了半個多世紀(jì)。
家里最艱難的日子,是20世紀(jì)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先后六女一兒出生,加上駱志忠的媽媽、熊燕蘭的父母和妹妹,家里最多時同住了十多口人。那時夫婦倆的工資加起來,也只能買米、買菜。但夫婦倆相扶相攜,克服困難,為了節(jié)約每一分錢,一家人去附近的山邊整地種菜,去樓梯山砍柴,在家養(yǎng)雞、養(yǎng)豬……數(shù)十年來,從來沒有欠過一分外債,夫婦倆沒有因為困難而責(zé)備過對方,更沒有讓一個孩子輟學(xué)。
雖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但在兒女眼里,他們越來越像年輕的戀人,總是寸步不離,每天都有說不完的快樂事。
駱志忠告訴筆者,他覺得自己年紀(jì)大了,越來越想為老伴兒做些什么:“跟了我60多年,我沒幫過她什么,總是她照顧家?!?/p>
“幫得夠多啦!”駱志忠的話音剛落,熊燕蘭就笑起來,她轉(zhuǎn)身拿出一個首飾盒,指著一只金光閃閃的手鐲告訴筆者:“這是老頭子買給我的金鐲子,好貴啊,總叫我戴,我都舍不得?!瘪樦局也缓靡馑嫉財[擺手,羞澀得像個小男生。
駱志忠笑呵呵地說,好生活不在于穿什么、吃什么,只要一家人和睦、身體健康就好。他現(xiàn)在最開心的是,兒女輩均已退休安度晚年,最小的孫子也已工作,“我們老兩口平平淡淡過日子,好好保重自己,不鬧病,就是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xiàn)。這比什么都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