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宇,宋永貴,許元峰,馬海林,馬丙堯,劉方春,井大煒
(1.山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2.濱州市林業(yè)局,山東 濱州 256600;3.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棗(ZiziphusjujubaMill.)是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具有適應性強、易于栽培、結果早、收益快、市場前景好的特點。同時也是重要的木本糧食樹種,素有“鐵桿莊稼”之稱[1]。棗果營養(yǎng)很豐富,是滋補佳品。目前棗果已被加工成各種系列產品,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此外,棗樹還具有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溫、防止與減輕干熱風的效應[2],已成為林糧間作發(fā)展立體農業(yè)的優(yōu)良樹種,亦是農田林網樹種理想的選擇。黃河三角洲是我國冬棗(ZiziphusjujubaMill.cv.Zhanhua)的主要產區(qū),冬棗種植面積每年持續(xù)增加,但冬棗品質卻呈顯著下降趨勢,這與棗園土壤養(yǎng)分的生物有效性緊密相關[3-4]。長期以來,在冬棗日常生長中經常存在重氮磷肥、輕鉀肥的現象,施肥比例的嚴重不協調導致該區(qū)域土壤中的鉀庫容量急劇下降[5]。因此,不科學的施用鉀肥對冬棗產量、品質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日趨加重,已成為黃河三角洲冬棗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黃河三角洲地區(qū)的土壤鹽漬化是阻礙該區(qū)農林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子[6]。鉀素是植物重要的無機溶質,參與植物體內水分平衡、溶質在木質部中轉移等重要生理過程。有研究發(fā)現[7],植物細胞中的鉀離子能維持細胞質pH值的穩(wěn)定并調控液泡的滲透能力,可以有效減輕鹽脅迫對植物的損害。諸多研究表明,鉀素能夠促進光合產物的轉移,進而提高果實品質[8-9]。這些積極效應主要體現在鉀能提高果實中Vc、可溶性糖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實酸度,提升果實的糖酸比[7]等諸多方面。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報告證實鉀對果樹的果實品質具有顯著促進作用[10]。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蘋果、梨、桃、葡萄、臍橙等果樹上,針對鉀對棗品質影響的研究目前卻少有報道。柴仲平等[1]和陳波浪等[2]的研究表明,增施鉀肥可提高新疆灰棗和紅棗果實中的還原糖和Vc含量,降低果實總酸度。棗果實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這些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廣泛的生理活性[11]。棗果實還含有豐富的三萜類化合物和環(huán)磷酸腺苷(cAMP)[12]。三萜類化合物是棗果實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護肝腎、增強白細胞、提高免疫力、殺傷癌細胞的功能[13]。cAMP作為蛋白激酶致活劑,具有抗過敏作用,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14]。劉孟軍和王永蕙[15]采用蛋白結合法測定了14種園藝植物中cAMP的含量,發(fā)現棗果實中cAMP含量最高。目前尚未發(fā)現有鉀對冬棗品質和產量影響的研究報道,對其他棗果品質的研究也只限于很少幾個棗品種,品質指標也僅有糖、Vc和酸度幾個常規(guī)指標。關于鉀對棗果實中黃酮類、三萜類化合物和cAMP的影響作用目前尚是研究空白。
為此,本研究以12年生冬棗為試材,開展了鉀肥不同施用量對冬棗產量與品質的探討研究,旨在為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鉀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參考。
1.1 試驗點概況
試驗于2015年4~10月在濱州市沾化縣下洼鎮(zhèn)王家村(37.22°N,108.02°E)進行。土壤類型為鹽化潮土,冬棗果園土壤基本理化性狀如表1所示。試材為生長正常﹑長勢相近的12年生冬棗,砧木為酸棗,株行距為2.0 m×1.5 m,胸徑和樹高平均值分別為7.82 cm和2.56 m。
表1 供試土壤基本理化性狀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同行排列,共設5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試驗小區(qū)20株,單行排列,兩小區(qū)間設1個保護行。兩次施肥,施肥時間分別為萌芽前和幼果期,每次施肥量見表2所示。以不施鉀肥(處理1)為對照,處理2~5為不同水平施鉀量(以K2O計),各處理的氮、磷肥施用量均為0.1 kg/株。
表2 施肥方案 (kg/株)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樣品采集時間為2014年冬棗的成熟期(10月18日)。在施鉀和對照處理中分別選取有代表性的10株樹采摘果實,用于果實品質分析。冬棗產量測定以田間實際收獲產量為準。
冬棗果皮花青素含量的測定參照楊光道等[16]的方法;果皮葉綠素含量采用80%丙酮浸提,分光光度計比色法測定;可滴定酸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糖量計測定;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藍法測定;總黃酮含量采用硝酸鋁絡合比色法測定[17];三萜酸含量的測定參照Guo等[18]的方法;環(huán)磷酸腺苷含量的測定采用張巖等[19]的方法。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3處理數據并制圖,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
2.1 鉀對冬棗產量與外觀品質的影響
不同施鉀量對冬棗產量與外觀品質的影響如表3所示??梢钥闯?,隨著施鉀量的增加,冬棗的產量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當施鉀量為0.1 kg/株時,產量達最大值,并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較施鉀量0、0.05、0.15和0.2 kg/株提高13.24%、7.19%、7.03%和9.58%。從單果重來看,0.1 kg/株施鉀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而0.05、0.2 kg/株施鉀量與對照無顯著性差異。果皮花青素含量在不同施鉀量處理下的大小次序為0.1>0.05>0.15>0.2>0(CK),且各處理之間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從表3還可看出,同對照相比,施鉀量為0.05和0.1 kg/株時的果皮葉綠素含量變化不明顯,而當施鉀量增加到0.15和0.2 kg/株時則出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不同施鉀量對冬棗產量和外觀品質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施鉀量為0.1 kg/株(相當于333.3 kg/hm2)時的作用效果最佳。
表3 鉀對冬棗產量與外觀品質的影響
注:數據為平均值±標準誤,同一列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2.2 鉀對冬棗酸度、糖分和Vc含量的影響
從表4可見,當施鉀量為0.15 kg/株時冬棗的可滴定酸含量達最高值,并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而最低值出現在施鉀量為0.1 kg/株時。隨著施鉀量的增加,冬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表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并均在施鉀量為0.1 kg/株時達最高值,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比施鉀量0、0.05、0.15和0.2 kg/株時顯著高出13.81%、5.30%、6.11%和7.32%;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施鉀量0.15 kg/株處理時的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0、0.05和0.2 kg/株施鉀量處理。從表4還可知,與對照相比,各施鉀處理均顯著提高了冬棗的Vc含量,其中施鉀量為0.15 kg/株時冬棗的Vc含量最高,并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為0.1和0.2 kg/株施鉀量處理,亦明顯高于0.05 kg/株施鉀量處理。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施鉀量對冬棗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含量的作用效果各異,其中施鉀量為0.1 kg/株對冬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改善效果最明顯。
表4 鉀對冬棗酸度、糖分和Vc含量的影響
2.3 鉀對冬棗總黃酮、總三帖酸、cAMP含量的影響
鉀對冬棗總黃酮、總三帖酸、cAMP含量的影響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施鉀處理所表現出的效應存在明顯差異。隨著施鉀量的增加,冬棗總黃酮、總三帖酸和cAMP含量呈現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并均在施鉀量為0.1 kg/株時達到最高值,其中總黃酮和cAMP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總黃酮含量分別較0、0.05、0.15和0.2 kg/株施鉀量時提高62.17%、15.67%、16.57%和51.85%,cAMP含量分別較0、0.05、0.15和0.2 kg/株施鉀量提高103.63%、17.27%、5.55%和37.15%;此時三萜酸含量與0.15 kg/株施鉀量處理時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0、0.05和0.2 kg/株施鉀量處理。結果表明,適宜的施用量對于提高冬棗的總黃酮、總三帖酸和cAMP含量至關重要,并非施鉀量越多越好。
表5 鉀對冬棗總黃酮、總三帖酸、cAMP含量的影響
2.4 相關性分析
對冬棗產量、單果重和外觀品質、內在品質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表6),冬棗產量與單果重、果皮花青素、可溶性糖、總黃酮極顯著正相關,與三萜酸、cAMP顯著正相關;單果重與果皮花青素、可溶性糖、總黃酮顯著正相關;果皮花青素與可溶性糖、糖酸比、總黃酮呈極顯著正相關,與三萜酸、cAMP呈顯著正相關;可滴定酸與糖酸比極顯著負相關;可溶性糖與總黃酮、三萜酸、cAMP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糖酸比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總黃酮與三萜酸、cAMP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分析結果表明,冬棗產量與外觀品質、內在品質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進一步說明這些指標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20-21],也表明冬棗對施鉀量的響應是多種生物學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
表6 冬棗產量、單果重與品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顯著性相關(P<0.05),**表示極顯著相關(P<0.01)。
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冬棗的產量、單果重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在施鉀量為0.1 kg/株達最高值,并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這與李明秀等[22]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鉀素可以增強光合作用,加速碳水化合物向產品器官的運輸轉移,進而促進產品器官膨大[23]。有研究發(fā)現[3],植物果實膨大期所吸收的鉀較多,并且將所吸收鉀的30.47%分配到果實中。這表明施鉀肥可以促進光合產物在果實中積累,進而提高冬棗產量,同時也說明鉀肥的施用量并非越多越好。
施鉀肥與冬棗的品質有密切的內在聯系[6,20]。本研究結果表明,鉀肥的不同施用量對冬棗的品質產生了顯著的差異。與對照相比,施鉀量為0.1 kg/株能明顯提高冬棗果皮的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并顯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且作用效果優(yōu)于其他鉀肥的施用量處理。這與前人在其他作物上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24-25]。這與鉀在植株中主要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具有很強的移動性有關[3],導致施鉀肥促進了冬棗汁液含糖量與酸度的改善,從而使冬棗果實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同時,相關分析也表明,冬棗果皮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糖酸比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關聯。
環(huán)磷酸腺苷是細胞內參與調節(jié)物質代謝和生物學功能的重要物質,是生命信息傳遞的“第二信使”,對細胞內多種代謝途徑能產生影響[18],同時也是棗果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之一[19]。本研究表明,不同施鉀肥處理較對照均顯著提高了冬棗的總黃酮、總三帖酸和cAMP含量,這些物質對于降低人體膽固醇和高血脂發(fā)病率、調節(jié)細胞物質代謝與生物學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積極意義。本試驗還得出,在不同施鉀肥處理中,冬棗的總黃酮、總三帖酸和cAMP含量隨著施鉀肥量的增加而表現出先升后降的趨勢,這表明適宜的鉀肥施用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此外,相關分析認為,冬棗產量與單果重、果皮花青素、可溶性糖、總黃酮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與三萜酸、cAMP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這進一步說明冬棗總黃酮、總三帖酸和cAMP含量的升高與果皮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亦有一定的內在聯系。
綜上,不同鉀肥施用量對冬棗產量與品質的作用效果存在顯著差異,且施用量過少或過多均會導致效果減弱??梢?,改變鉀肥的盲目施用,選擇適宜的鉀肥用量意義尤為重大。本試驗表明,0.1 kg/株(333.3 kg/hm2)施鉀量為推薦用量,可以獲得較好的冬棗產量與品質。
[1] 柴仲平,王雪梅,孫霞,等.不同氮磷鉀配比滴灌對灰棗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果樹學報,2011,28(2):229-233.
[2] 陳波浪,盛建東,李建貴,等.氮、磷、鉀肥對紅棗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3):1-3.
[3] 姜昭然,楊守軍,杜振宇.濱海鹽堿地冬棗對鉀肥的響應[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4,45(10):1803-1806.
[4] 董波濤,嚴麗.冬棗栽培區(qū)土壤營養(yǎng)狀況分析與評價[J].北方園藝,2011,(6):175-177.
[5] 張兆斌,趙學常,史作安,等.生態(tài)因子對冬棗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9,17(5):923-928.
[6] 王清華,張?zhí)m英,馬丙堯,等.土壤施鉀對冬棗幼苗生長、養(yǎng)分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14,32(3):68-71.
[7] 井大煒,邢尚軍,劉方春,等.保水劑施用方式對側柏根際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6,47(5):146-154.
[8] 王馨笙,徐坤,楊天慧.生姜對氮、磷、鉀吸收分配規(guī)律研究[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0,16(6):1515-1520.
[9] 辛承松,董合忠,羅振,等.黃河三角洲鹽漬土棉花施用氮、磷、鉀肥的效應研究[J].作物學報,2010,36(10):1698-1706.
[10] 孫騫,楊軍,張紹陽,等.鉀營養(yǎng)與果樹光合生理及果實品質關系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6,(12):126-129.
[11] 霍文蘭,劉步明,曹艷萍.陜北紅棗總黃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6,(10):45-47.
[12] Tripathi M,Pandey M B,Jha R N,et al.Cyclopeptide alkaloids from Zizyphus jujuba[J].Fitoterapia,2001,72(5):507-510.
[13] 曹艷萍,楊秀利,薛成虎.紅棗中齊墩果酸提取工藝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7,28(10):165-167.
[14] 孫靈霞,張秋會,陳錦屏.紅棗的保健作用及其綜合利用[J].農產品加工,2008,(4):55-57.
[15] 劉孟軍,王永蕙.棗和酸棗等14種園藝植物cAMP含量的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1,14(4):20-23.
[16] 楊光道,段琳,束慶龍,等.油茶果皮花青素、糖含量和PAL活性與炭疽病的關系[J].林業(yè)科學,2007,43(6):100-104.
[17] 趙春艷,普曉英,曾亞文,等.大麥麥芽總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測定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0,11(4):498-502.
[18] Guo S,Duan J,Tang Y,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riterpenic acids in fruits ofZiziphusspecies by HPLC-ELSD-M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0,58(10):6285-6289.
[19] 張巖,呂品,王紅,等.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濃縮棗汁中環(huán)磷酸腺苷和環(huán)磷酸鳥苷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9,30(18):321-322.
[20] 楊守軍,張忠蘭,杜振宇.冬棗果園土壤鉀素分布特征[J].現代園藝,2015,(12):6-7.
[21] 井大煒,邢尚軍,劉方春,等.保水劑-尿素凝膠對側柏裸根苗細根生長和氮素利用率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6,27(4):1046-1052.
[22] 李明秀,楊守軍,杜振宇.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冬棗對鉀的吸收與分配規(guī)律[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5,43(2):35-38.
[23] Song S S,Long X H,Liu L,et al.Effects of Na+/K+on ion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organs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Catharanthusroseusat the flowering stage under salt stress[J].Acta Pedologica Sinica,2011,48(4):883-887.
[24] 井大煒,王明友,張紅,等.雞糞對蕓豆土壤有機碳氧化穩(wěn)定性與碳庫管理指數的影響[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6,47(8):192-200.
[25] 郁萬文,曹福亮,謝友超.氮磷鉀配施對白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3,(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