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蔚
(江蘇分社 鎮(zhèn)江辦事處,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自升式移動平臺是國內外最為廣泛應用的鉆井平臺,主要由來臺、樁腿和升降機構三部分組成。自升式移動平臺海上作業(yè)時,將樁腿插入或坐入海底,平臺則繼續(xù)沿著樁腿上升,離開海面直至作業(yè)所需高度,工作時不受海浪的影響[1-2]。拖航時,平臺可再從樁腿降下,浮在海面上,同時將樁腿從海底拔出,收回至船體內,即可無障礙地拖航到新的作業(yè)區(qū)域上[3]。
樁腿是自升式移動平臺的關鍵結構,它不僅承擔著平臺所有的載荷,而且其自身尺寸及安裝精度直接決定平臺能否順利升降。因此,樁腿制造檢驗的過程顯得尤為重要[4-5]。
本文以某多功能海上自升平臺建造檢驗過程為例,闡述該平臺樁腿制造檢驗控制要點[6]。
該平臺采用單步進插銷式液壓升降系統(tǒng),平臺最大作業(yè)水深40 m。艏部設有1臺最大起重能力1 200 kN、最大吊高110 m(距主甲板)的全回轉起重機用于起吊作業(yè)。該平臺入級符號如下:
★ CSA Self-elev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 Service Unit/Crane Unit/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Repair Unit; DP-1; Thruster; IWS; Lifting Appliance; PSPC(B)
(1)樁腿主要設計參數(shù)
樁腿數(shù)
4
升降系統(tǒng)型式
液壓插銷式
長度(包括樁靴)
73.00 m
外徑
3.80 m
材料
EH690
結構型式
圓筒形(鋼板卷制焊接)
筒壁厚度
68 mm
作業(yè)溫度
-10 ℃~+45 ℃
(2)樁腿制造精度要求
整樁長度公差
≤50 mm
外徑公差
圓度
≤3 mm
直線度
5 mm/10 m;60 mm/整樁
樁腿結構示意見圖1。
(3)主要檢驗依據及參考標準
設計圖紙、技術規(guī)格書;
《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
《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2018);
CB/T 4000—2005中國造船質量標準、美國材料與試驗協(xié)會ASTM及其他相關行業(yè)標準。
本項目樁腿制造大體流程見圖2。
圖2 樁腿制造簡要流程圖
根據樁腿材料特性和設計要求,整個制造檢驗過程中的關鍵點是焊接和精度控制,因而有必要對各個制造環(huán)節(jié)的檢驗控制要點進行研究。
本次檢驗的樁腿原材料厚度大,需要多道焊成型,焊接工作量大,焊接過程控制要求極高。為考察E690材料的焊接性能,首先應核算其碳當量。依據《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2018)中的碳當量計算公式,最終得出本次選用的E690鋼板碳當量約為0.56%,遠高于一般高強度鋼碳當量(0.42%)。由此可見,其焊接性能遠不如一般高強度鋼。為保證焊接接頭的性能,避免產生冷裂紋,焊接之前應采取預熱措施,焊接過程中嚴格控制層間溫度,焊后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并保溫緩冷。
關于焊接材料的選用,《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有明確要求,E690材料僅有“4Y69”、“5Y69”兩種等級的焊材可供選擇。現(xiàn)選取三種認可后的焊接工藝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三種認可后的焊接工藝對比分析
樁腿船臺合攏焊接位置為橫焊,有兩種工藝可供選擇。船廠最希望采用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原因主要是效率高、成型效果好。據測算,在船臺施工條件下,若采用手工電弧焊,一道樁腿合攏縫總的焊接時間為5~6 d(不包括焊前預熱及焊后保溫時間);采用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時,總的焊接時間可縮短為2~3 d。但是,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對環(huán)境要求極高。本項目施工現(xiàn)場實際環(huán)境條件很難長時間滿足要求,同時保護氣體的純度是否穩(wěn)定也會影響焊接質量。最終,經過綜合考量,樁腿船臺合攏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電弧焊。
2.2.1鋼板下料和卷制
不同于普通結構用鋼,E690鋼材一般延伸率較低,屈強比較大,其機械加工性能遠低于普通結構用鋼,若加工過程操作不當,極易產生裂紋。
由于樁腿筒體由鋼板卷制成型,因此鋼板加工工藝中應考慮到延伸率的限制,必要時應進行冷彎工藝評估。加工時應按工藝要求設定卷板機的加工參數(shù),加工輥輪表面應時刻保持清潔。筒體卷制、焊接、輥圓完成后,應仔細檢查,確認無表面缺陷。
2.2.2焊前準備工作
為控制焊接變形,工廠應根據前期工藝試驗的數(shù)據預留變形收縮量。筒體完成后應在端部做好對接標記點,對接裝配時應注意按設計要求將縱縫接頭錯開規(guī)定距離。
焊接工作開展前,應檢查車間環(huán)境狀況。車間應盡量封閉,焊接工位應避開風口,確保無雨水滴淋。環(huán)境濕度大時,應采取除濕措施或者停止焊接。
2.2.3筒體分段焊接
根據《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2018)的要求,本項目焊工需通過母材級別為“W03”的考試。焊工需接受焊前培訓,熟悉筒體焊接程序和WPS相關要求。
焊接過程應嚴格執(zhí)行WPS要求??紤]到溫度突變對材料的影響,應使用電加熱裝置進行焊前預熱,禁止使用火焰割刀進行加熱。由于埋弧焊速度相對較快,焊縫層間溫度經常來不及降至WPS要求的范圍,因此,每道焊焊前應測量記錄層間溫度。若層間溫度超標,需要等焊縫自然冷卻至WPS要求的溫度范圍方可繼續(xù)施焊。焊接過程必須全程監(jiān)控并留有詳細記錄,所有焊縫需實名記錄。
焊后應隨即進行熱處理,加熱至WPS要求的溫度范圍并按時間要求保溫。冷卻過程應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必要時采取緩冷措施。
2.2.4插銷孔加工
在插銷式升降系統(tǒng)中,插銷孔是樁腿結構直接受力點,直接承受整個平臺的載荷。為準確測量插銷孔的加工尺寸,應使用定制的專用樣板。插銷孔邊緣打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探傷,確保無裂紋。插銷孔內部水密封板焊接完成后應進行密性試驗。
2.2.5樁腿分段制造精度測量
根據設計要求,樁腿直徑允許0~-5 mm的偏差,筒體外部焊縫需做磨平處理。根據本項目插銷式升降裝置的設計特點,樁腿直徑最好控制在0~-2 mm范圍內。為達到控制目標,精度測量應貫穿整個筒體分段制造過程。
單個樁腿筒體焊接、輥圓后應測量各項參數(shù)。圓度測量需要制作專門的樣板。
筒體每個合攏環(huán)節(jié)完成后均應進行精度測量。所選的測量環(huán)面應包括所有容易產生變形部位,如環(huán)縫兩側、筒體自由端、內部環(huán)狀結構安裝位置等。為確保測量精度和效率,盡量選擇使用高精度全站儀進行測量。
第一節(jié)筒體(樁腿最底部區(qū)段)完工后,需要與樁靴進行裝配焊接。根據《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的定義,與樁靴相連接部分的樁腿垂直結構屬“特殊構件”,即“關鍵載荷傳遞點”和“應力集中處”,見圖3。同時,查閱樁靴結構有限元分析結果可見,樁腿與樁靴頂板、底板連接位置也是受力集中區(qū)域。樁靴頂板受力云圖見圖4。因此,這些位置的裝配精度、焊接質量也應特別關注。
圖3 樁靴關鍵結構
圖4 樁靴頂板受力云圖
2.4.1樁腿分段吊裝定位
受起吊高度影響,升降系統(tǒng)裝配流程如下:樁靴隨平臺主體預定位后,進行樁腿分段吊裝預定位,然后進行固樁室(包括動定環(huán)梁)定位及精控測量(包括上下耐磨板中心對位),最后進行樁腿及樁靴定位。樁腿分段定位環(huán)節(jié)應進行各種參數(shù)的精度測量,如與耐磨板間隙、周向對位精度、直線度、合攏口上下插銷孔孔心距(包含預留的焊接收縮量)、筒體板對接位置錯邊量等。
2.4.2樁腿船臺合攏焊接
(1)現(xiàn)場防護措施:所有焊接位置應有牢固的防風、防雨雪圍擋。根據其他船廠同類項目的經驗教訓,應特別注意防止雨水沿筒體外壁向下流至焊縫區(qū)域。
(2)焊材管理:焊條使用前應嚴格按使用說明要求進行烘烤、保溫。
(3)焊接程序和過程控制:為控制變形量,樁腿合攏縫應安排雙數(shù)焊工進行對稱焊接。焊接過程必須嚴格按WPS要求進行控制,焊前預熱、層間溫度控制、焊后熱處理等過程必須全程監(jiān)控記錄。
(4)其他注意事項:焊接工作應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焊接過程中打磨時不得使用氣動打磨機,必須使用電動打磨機;焊縫缺陷返修不得超過2次,超過2次需經過特別認可。
樁腿結構無損探傷(NDT)需滿足《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的相關要求。根據規(guī)范,本項目樁腿相關結構焊縫探傷要求見表2。
表2 規(guī)范要求的樁腿結構焊縫探傷比例
根據規(guī)范要求,所有探傷應在焊縫熱處理結束72 h之后進行。本項目樁腿鋼板厚度為68 mm,常規(guī)射線探傷效果不佳,作為替代,選用相控陣超聲(PAUT)和衍射時差法(TOFD)聯(lián)合掃描方法對樁腿對接焊縫進行檢測。根據相關要求,檢驗前應針對項目實際情況對以上檢測工藝進行認可。樁腿結構探傷比例見表3。
表3 樁腿結構焊縫實際探傷比例
本次檢驗的平臺樁腿總長73 m,從最底端到頂部出口僅有一條通道(見圖5),樁腿內部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單出口(800 mm×600 mm)的垂直狹長空間。這種設計給平臺后期營運過程中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同時還埋下了安全隱患。經查閱《MODU CODE》(2009)及其他相關資料,未明確要求樁腿內部需設置兩條檢驗通道, UI MODU 1(Rev.1)明確了樁靴和升降基礎的開孔可以不必滿足PMA檢驗通道的要求。
圖5 樁腿內部通道
針對該問題,作者建議:后續(xù)同類項目設計時,在結構強度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設計一條聯(lián)通樁腿與樁靴,然后從樁靴上部人孔蓋通向外部的檢驗通道。在平臺塢檢時,這種設計能確保樁腿同時有兩條通道可以進出(見圖6),為人員在樁腿內部施工增加安全保障。
《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guī)范》(2016)對圓柱形樁腿插銷孔位置的密性試驗無明確要求。
根據本項目規(guī)格,平臺最大作業(yè)水深為40 m,在某些作業(yè)工況下,樁腿最大入泥深度為13 m。根據上述設計指標,在制定插銷孔密性試驗參數(shù)時應同時考慮水深和插銷孔入泥深度的影響。
圖6 兩條通道示意圖
作者建議:針對圓柱形樁腿插銷孔以及類似結構的密性試驗要求,規(guī)范給出適當?shù)恼f明,以便現(xiàn)場檢驗時有據可依。
隨著海洋產業(yè)的發(fā)展,海上移動平臺的設計趨于大型化、復雜化。平臺結構的材料等級越來越高,制造精度要求也大幅提升。本文闡述了平臺樁腿制造檢驗控制要點,為保證檢驗質量、降低風險,對樁腿制造檢驗過程中的控制要點進行了概括。這些都給建造廠家的工藝技術、管理水準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和工程應用價值。
(1)本項目施工現(xiàn)場實際環(huán)境條件很難長時間滿足要求,樁腿船臺合攏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電弧焊。
(2)為達到控制目標,精度測量應貫穿樁腿制造的整個過程。
(3)無損檢測時,選用相控陣超聲和衍射時差法聯(lián)合掃描方法對樁腿對接焊縫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