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秀 王薇 趙茹 楊成君 彭衛(wèi)東
摘要:人迎氣口脈法首見于《靈樞》,是《黃帝內經》中記載最多的診脈法,同時這套脈法能明確具體病變的部位,為臨床帶來了極大便利。導師經過大量臨床后總結出,以左右手關前一分初步判斷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陰陽屬性,以同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對比來定病位,即先定病性,再定病位,這樣為臨床診病提供了簡捷、實用,又易于掌握的一個技巧。同時將人迎氣口脈法應用于婦科盆腔炎性疾病后顯著提高了臨床診療效果。
關鍵詞:人迎氣口脈法;脈法應用;婦科;盆腔炎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R7113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5-0102-03
人迎氣口脈法是《黃帝內經》中記載最多的診脈法,在《素問》、《靈樞》中多篇均有記載。以《靈樞》中《禁服》、《始終》、《經脈》三篇記載最詳細。古人著述言簡意賅,大量的論述足可見其重要性。但是由于診脈位置的不統(tǒng)一,使歷代醫(yī)家對于該診脈法產生了較大的分歧。其中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源自《內經》,另一種源自《脈經》。
1.1.《內經》中的人迎氣口脈法《內經》中已經明確給出人迎、氣口脈的候診部位。人迎脈在頸動脈搏動處,氣口脈的位置在撓骨莖突內側的撓動脈搏動處?!鹅`樞·寒熱病》[1]曰:“頸側之動脈,人迎。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靈樞·本輸》:曰“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鹅`樞·經筋》曰:“手太陰之筋,結于后,行寸口外側?!薄鹅`樞·經脈》曰“手太陰之脈,入寸口,上循魚際”?!鹅`樞·本輸》日:“肺出于少商,……行于經渠,經渠,寸口也,動而不居?!?/p>
氣口一詞最早見于《內經》。但是《內經》對于氣口的稱謂不盡一致,有“寸口”、“氣口”、“脈口”三種說法。如《靈樞·禁服》篇在表達與《靈樞·五色》“脈口主中”相同的思想時寫作“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同樣的內容在《靈樞·四時氣篇》又寫作“氣口候陰,人迎候陽”?!鹅`樞·五色》:“其脈口浮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其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大小等者,病難已”??梢钥闯鲈谶@篇文獻中脈口又稱作寸口。這種做法和現(xiàn)今作者寫文時,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詞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明·張景岳[2]認為“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于此,故曰氣口;肺朝百脈,脈之大會聚于此,故曰脈口;脈出太淵,其長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雖三而實則一耳?!?/p>
1.2.《脈經》中的人迎氣口脈法《脈經·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3]篇中:“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脈經·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后脈》篇中:“心實,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實者,手厥陰經也。病苦閉,大便不利,腹?jié)M,四肢重,身熱,苦胃脹。刺三里。心虛,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虛者,手厥陰經也。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理解為左手寸口脈關前一分為“人迎脈”的部位,右手寸口脈關前一分為“氣口脈”的部位。
1.3.導師總結的人迎氣口脈法《靈樞·禁服》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病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病在手少陰;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陰,三倍而躁,病在手太陰”。不難看出人迎氣口脈法是通過上下脈動的對比,來候診人體陰陽經脈的虛實寒熱,也可稱作陰陽對比脈法。人迎脈在上,為天為陽,寸口脈在下為地為陰。同時這套脈法能明確具體病變的經脈,為臨床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晚晴的何夢瑤還在《醫(yī)砭》[4]中說:“結喉旁人迎脈,怕大兩手寸口脈數(shù)倍,從無寸口脈大于人迎脈者?!蓖鮽ピ凇稉荛_迷霧學中醫(yī)——重歸中醫(yī)經典思維》[5]中說:“懂點西醫(yī)常識的人都知道,人迎脈實際是頸總動脈,寸口脈實際是橈動脈,頸總動脈的寬度大于橈動脈許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診脈,人迎脈永遠大于寸口脈,兩個粗細相似的脈管可以相互比較,相差如此懸殊的頸動脈與橈動脈如何比較?”筆者也認為公正診脈的話,頸總動脈和橈動脈無可比性。導師經過大量臨床后總結出以左右手關前一分初步判斷脈之陰陽,以同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對比來具體病變部位更為合理實用。
1.4.人迎氣口脈法中“倍”、“盛”的具體理解《靈樞·終始》曰:“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余不足,平與不平,天道畢矣……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陰;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陰……人迎與脈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陰陽俱溢”。
《靈樞·終始》中的引文與上述《靈樞·禁服》中的引文,兩者在行文幾乎如出一撤的情況下,卻單單保留了各自獨特的衡量標準,一者為“倍”一者為“盛”。對于“倍”、“盛”的字義,歷代醫(yī)家?guī)缀踹_成共識,即均為“倍”字之義。筆者以為這也就如同現(xiàn)在的作家,在表達同一個意思的時候,喜歡用同義詞一樣的道理。
王偉在《撥開迷霧學中醫(yī)——重歸中醫(yī)經典思維》[5]指出:“盛”字下為“皿”字,為器皿之意,上為象形,代表高高聳起的谷物,其原始意思為器皿中放滿了滿溢的谷物等祭祀用品,后來演變成一種計量單位。一盛、二盛、三盛即是脈搏小、中、大三種衡量標準。人有高低胖瘦之分,針灸取穴所用尺寸的長度因人而異,盛數(shù)如何因人而異?究竟多大是標準的一盛大?經過反復臨床,最終找到了答案:關脈的大小為標準的兩盛”。筆者深以為意,即當同手關前一分明顯小于關脈則為一盛;關前一分與關脈差不多大則為二盛;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則為三盛,余此類推。
1.5.人迎氣口脈法在婦科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具體應用盆腔炎型疾病歷來讓萬千女性苦不堪言,若盆腔炎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時、徹底治療,可導致慢性盆腔炎反復發(fā)作,日久纏綿難愈,其帶來的長期慢性盆腔痛,不孕或宮外孕等,不僅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經濟負擔。因此,治療慢性盆腔炎及減少其復發(fā)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西醫(yī)及中醫(yī)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亦不十分理想。盆腔炎反復發(fā)作,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被濕邪所困,所謂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另一方面加之長期過用清熱藥物,更易耗傷陽氣。此類患者多見陽虛夾濕熱為患的寒熱錯雜證。然而目前的脈法此類寒熱錯雜證的診斷不能明確判斷陰證和陽證。導師經過大量臨床發(fā)現(xiàn)人迎氣口脈法十分適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診療,為這類復雜的病癥診斷帶來極大便利。
根據(jù)人迎氣口脈法可明確具體病變所在,以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少陽 左手關前一分大于右手關前一分,如果左手關前一分明顯小于關脈,則病在少陽。
太陽 左手關前一分大于右手關前一分,如果左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大小差不多,則病在太陽。
陽明 左手關前一分大于右手關前一分,如果左手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則病在陽明。
厥陰 當右手關前一分大于左手關前一分,如果右手關前一分明顯小于關脈,則病在厥陰。
少陰 當右手關前一分大于左手關前一分,如果右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大小差不多,則病在少陰。
太陰 當右手關前一分大于左手關前一分,如果右手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則病在太陰。
值得指出的是導師引入胡希恕的六經觀點,病位分為半表半里證、表證、里證。病性:陽證(熱實)、陰證(虛寒)。病位與病性結合,三陽證:半表半里證-少陽證、表證-太陽證、里證-陽明證;三陰證:半表半里證-厥陰證、表證-少陰證、里證-太陰證。需要指出的是,表證:指體表,即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軀殼。若病邪集中地反應于此部位時,便稱為表證;里證:是指人體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所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地反應于此部位時,便稱為里證;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內、里之外,即胸腹兩大腔間,為諸臟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反應于此,便稱為半表半里證。
經過以上論述可知,導師認為左手關前一分大于右手關前一分,則定位為三陽證,左手關前一分明顯小于關脈為半表半里證;左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大小差不多為表證;左手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為里證。當右手關前一分大于左手關前一分,則定位為三陰證,右手關前一分明顯小于關脈為半表半里證;右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大小差不多為表證;右手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為里證。
2 典型病例
李某,34歲,女,已婚,門診號2466093,患者因反復右下腹疼痛10余年,復發(fā)2月于2017年8月7號來我院初診。月經量中,色暗,有血塊,小腹冷痛,伴腰酸。右下腹明顯疼痛,經行腹痛加重,腰酸脹,腹脹,食欲不佳,大便時溏時結,惡食生冷,偶出現(xiàn)口腔潰瘍,時感口干口苦,喜溫飲,疲乏無力,少氣懶言,小便黃,心煩,難以入睡。白帶色黃白相間,粘稠,偶感瘙癢,無異味。舌暗紅,苔白膩,右手關前一分大于左手關前一分,右手關前一分明顯大于關脈,三盛。婦科檢查:外陰良好;陰道暢,充血;宮頸輕糜,無舉痛,已婚已產式;子宮明顯壓痛,雙附件輕壓痛。白帶常規(guī):II度,白細胞酯酶活性(+)。
西醫(yī)診斷:慢性盆腔炎 中醫(yī)診斷:婦人腹痛-寒熱錯雜證 治法:寒溫并用,益氣活血;處方:法半夏15 g,黃芩10 g,黃連6 g,炮姜10 g,南沙參20 g,炙甘草5 g,大棗10 g,火麻仁10 g,威靈仙15 g,雞矢藤15 g,薏苡仁30 g,狗脊15 g,草紅藤15 g。6劑,水煎服,2日1劑,1日3次。電話隨訪,患者十分滿意,訴現(xiàn)無腹痛,腹冷、腰酸、疲乏、大便溏結、失眠等癥狀明顯緩解,現(xiàn)患者月經未凈,打算經凈后繼續(xù)鞏固一月。
3 小結
通過以上總結,導師經過大量臨床后總結出,人迎氣口脈法以左右手關前一分初步判斷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陰陽屬性,以同手關前一分與關脈對比來定病位,即先定病性,再定病位,這樣為臨床診病提供了簡捷、實用,又易于掌握的一個技巧。
然而導師對于人迎氣口脈法有一下幾點說明:1彭老師總結的人迎氣口脈法適用于婦科盆腔炎性疾病能清晰的定病性、病位,但不能廣而用之。2人迎氣口脈法不能代替四診合參。3對于脈象不典型的病人更應四診合參綜合判斷。4對于合病,如少陽陽明合病等,脈法上不能直接判斷,必須根據(jù)各經提綱來綜合判斷。
參考文獻:
[1]河北醫(yī)學院校釋靈樞經校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
[2]李志庸 主編張景岳醫(y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47
[3]李挺醫(yī)學入門[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06-209
[4]何夢瑤醫(yī)砭[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
[5]王偉《撥開迷霧學中醫(yī):重歸中醫(yī)經典思維》[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2014
[6]李志庸 主編張景岳醫(y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