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馬 瑞,劉雁紅,*
(1. 天津科技大學新農村發(fā)展研究院,天津 300457;2.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天津 300457)
離子液體是接近室溫或室溫呈液態(tài)的熔鹽體系,也稱室溫熔鹽[1]。它一般由含氮、磷的有機陽離子和無機陰離子組成。離子液體兼具離子態(tài)和液態(tài)雙重特性,具有零蒸汽壓、高熱穩(wěn)定性、寬的液態(tài)溫度范圍、導電率高、溶解性好、可設計性等許多獨特性質,可循環(huán)利用,是一種有機綠色溶劑[2-3]。離子液體的應用十分廣泛,在電化學中主要應用于電池中電解質,金屬鍍層,太陽帆板等;在生物方面主要應用于生物質處理,藥物釋放,殺菌劑等;在有機合成反應中,離子液體主要作為溶劑或催化劑[4];在溶劑和催化劑上多用于合成、催化反應、微波化學;在材料合成中,作為溶劑和模板劑應用于納米金屬材料和分子篩的制備中[5];近年來,離子液體作為一種綠色溶劑,逐漸在生物大分子中有了廣泛應用,廣泛用于萃取分離蛋白質[6]、作為毛細管壁的動態(tài)涂層分離酸性以及堿性蛋白質[7-8]等。離子液體陰陽離子種類繁多,其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9]、間接法[10]、微波合成法[11]、超聲波輔助合成法[12]、電化學合成法[13]等各種方法。直接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較而言,合成步驟少,產物提純操作方便,副產物含量與種類少,可以合成種類非常多的離子液體,所以本文選用直接法合成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
烯丙基氯(分析純)、N-丁基咪唑(分析純):百靈威科技有限公司;二氯甲烷(分析純):天津市化學試劑研究所;氘水(分析純):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溴化鉀(光譜純):天津港東化學試劑廠。
集熱式磁力加熱攪拌器(JR-2):天津歐諾儀器儀表有限公司;集熱式磁力加熱攪拌器(DF-Ⅱ):山東鄄城嘉德儀器廠;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Tensor 2型):德國布魯克儀器公司;核磁共振光譜分析儀(AVANCE Ⅲ 400MHz):德國布魯克儀器公司。
1.3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的制備方法
1.3.1 實驗原理
采用直接法合成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其反應式如下:
圖1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合成的反應式
1.3.2 實驗方法
按一定比例稱取N-丁基咪唑和烯丙基氯,先將N-丁基咪唑加入三口圓底燒瓶中,冰水浴下把烯丙基氯滴加到圓底燒瓶中,保持反應穩(wěn)定,不發(fā)生劇烈反應,液體無白沫產生,瓶中無白煙產生,滴完后加熱回流,磁力攪拌數小時,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溶液顏色逐漸變深,由淺黃色變成黃色,粘度也隨之增大,直至反應完全后停止,旋蒸除去過量的烯丙基氯,得到深黃色液體,干燥,稱重,計算收率。
1.4.1 離子液體的傅里葉紅外光譜測定
準確稱量0.15 mg 樣品與150 mg 干燥的溴化鉀,充分研磨至細末貼壁。使用壓片機將混合粉末壓制成圓形薄片,用紅外光譜儀做全波段掃描(4000~500 cm-1),掃描次數為16次,分辨率為4,以空白樣品為采集背景。
1.4.2 離子液體的核磁共振分析
由四甲基硅烷作內標物,氘代作溶劑,核磁共振波譜測定后,分析圖中的吸收峰,分析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量,然后確定離子液體的結構。
2.1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制備的實驗
通過查閱參考文獻[14],本文從反應物烯丙基氯和N-丁基咪唑物質的量比、反應時間、反應溫度進行單因素實驗來合成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計算相應離子液體的收率情況。
2.1.1 單因素實驗
2.1.1.1 反應物物質的量比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
固定反應溫度 50 ℃,反應時間 11 h,改變烯丙基氯和N-丁基咪唑的物質的量比,考察兩者配比對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2。
圖2 烯丙基氯和N-丁基咪唑物質的量比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在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 1.3∶1前,隨著反應物比例的增加,收率呈較快上升趨勢,但在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 1.3∶1后,上升趨勢不明顯,且有輕微下降趨勢,而在物質的量比為1.3∶1處合成離子液體收率達到最大值93.77 %,推測可能是物質的量比為1.3 ∶1時已充分反應,后烯丙基氯過量對實驗結果影響不大。故選擇二者的物質的量比為1.3∶1。
2.1.1.2 反應時間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固定反應物物質的量比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 1.3∶1,反應溫度 50 ℃,改變反應時間,考察反應時間對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反應時間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
從圖3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的收率逐步增加,在反應時間為3 h 時,其收率達到最高點為93.76 %,隨著時間的增加,產物顏色逐漸變深但收率變化不大,即在3 h 時反應已基本完全,因此選擇反應時間為3 h 比較適宜。
2.1.1.3 反應溫度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
固定反應物物質的量比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 1.3∶1,反應時間 3 h,改變反應溫度,考察反應溫度對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4。
從圖4可知,產物收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特別是在反應溫度為50 ℃ 之前,產物收率增加趨勢較大,在50 ℃ 收率達到最大為93.77 %,50 ℃ 后隨著反應溫度的增加,增長速度趨于平緩,甚至有上下波動趨勢,推測可能有副反應發(fā)生從而影響收率,因此反應溫度選擇50 ℃較適宜。
2.1.2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制備的正交實驗
基于單因素實驗結果,制定因素水平表1,進行正交實驗,從而得到離子液體的最佳制備條件。
選擇烯丙基氯和N-丁基咪唑的物質的量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實驗,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表
由表2的極差R可知,三個單因素對離子液體收率的影響大小依次為:反應時間>反應溫度>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收率最高的為3號實驗組A1B3C3,工藝條件為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1.3∶1、反應溫度50 ℃,反應時間3 h,收率為93.77 %。
2.1.3 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制備離子液體的驗證實驗
在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驗證實驗
由表3可知,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的收率可穩(wěn)定在93.64 %左右。
2.2.1 離子液體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
從圖5可知,3000 cm-1附近的特征吸收峰為多種飽和與不飽和的C-H伸縮振動峰,1562 cm-1是陽離子咪唑環(huán)的特征吸收峰。1645 cm-1和1464 cm-1分別與烯丙基上的C=C伸縮振動峰和=CH2對應的C-H彎曲振動峰。1165 cm-1處是咪唑環(huán)中的C-H彎曲振動峰,在990 cm-1和920 cm-1左右對應的是烯丙基中的-CH=CH2的C-H面外彎曲振動峰。因此996 cm- 1處屬于-CH=CH2的C-H面外彎曲振動峰,947 cm-1是-CH=CH2的C-H面內搖擺振動峰。另外在3400 cm-1處有水分雜質的信號,可能是由于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具有強烈的吸潮性。從圖中分析可知該產品與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的結構相符。
2.2.2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離子液體的核磁共振分析
由圖6可以看出,該產物共有17個H,與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中H的個數相符。其中,1H NMR(400MHz,D2O)δ:0.8 - 0.9(t,3H,1-H),1.2~- 1.3(m,2H,2-H),1.8~1.9(m,2H,3-H),4.2(t,2H,4-H),4.7~ 4.9(m,2H,7-H),5.3~5.5(m,2H,9-H),6.0(m,1H,8-H),7.5~7.6(d,2H,5-H),8.8~8.9(s,1H,6-H),由以上分析可推斷出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的結構如圖7所示,與事實相符,故產物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合成取得成功。
圖7 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的分子結構
采用直接法合成離子液體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考察了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及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對1-烯丙基-3-丁基咪唑氯收率的影響,并以正交實驗來確定其最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時間為3 h,反應溫度為50 ℃,n(烯丙基氯)∶n(N-丁基咪唑)=1.3∶1,且在最佳工藝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收率可穩(wěn)定在93.77 %左右。從產品紅外譜圖和核磁譜圖分析可知,實驗得到的產品與預期結果的結構相符。該離子液體的研究意義在于其既可作為溶劑,可通過單一或復合的形式溶解纖維素,可循環(huán)利用,干凈環(huán)保,還可以作為功能單體用于聚合物的合成,用于吸附蛋白操作中[15],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