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渝 葉霖燕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 四川 綿陽 621000)
抗感染藥物在臨床應用中較為廣泛,因為其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而備受臨床重視。近兩年來,隨著抗感染藥物不斷的應用和大量使用,由抗感染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越來越高[1]。對此,為降低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確?;颊咧委煱踩敬窝芯刻卮朔治隽宋以河?012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集的80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并探討了相關預防措施。
對我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集的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80例進行研究分析,均參照《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辦法》中所提出的評價標準,患者使用合格藥品后,并按照藥物說明書及醫(yī)生囑咐正常用藥、用量的情況下,使得患者住院天數(shù)延長、致畸、致癌、致出生缺陷、嚴重危害生命安全以及其他嚴重的不良后果。
對本研究中的80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詳細記錄患者的基礎信息以及實際用藥情況,以及用藥之后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表現(xiàn),進行整理歸納,統(tǒng)計分析。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21.0軟件,予以統(tǒng)計分析。率(%)為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比較組間差異;±s為計量資料,用t比較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從患者性別方面進行分析,有45例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男女不良反應比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患者年齡角度分析,有26例年齡≤15歲的兒童患者,有11例年齡在16~49歲的患者,有43例年齡≥50歲的患者且不良反應率最高,為53.75%。見表1。
不良反應報告中,分析發(fā)現(xiàn)靜脈滴注用藥后所致的不良反應率最高,占比為70.00%。見表2。
不良反應報告中包括諸多藥物種類,其中以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所致的不良反應率最高,分別為40.00%、31.25%。見表3。
80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中,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各自為25.00%、21.25%、18.75%。見表4。
表1 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80例患者的基礎資料
表2 抗感染藥物用藥方式
表3 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涉及的藥物種類
表4 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
抗感染藥物的抗菌活性比較廣泛且優(yōu)良的治療效果,備受臨床青睞。針對本次研究中所分析得出的80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相關因素,特此提出以下預防措施:
首先,從患者年齡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50歲的患者且不良反應率最高,占總體的53.75%,除了老年患者之外,年齡≤1515歲的患者不良反應率也比較高,占總體的32.50%,提示老年患者與兒童患者是臨床用藥的重點監(jiān)測對象。因為高齡患者與兒童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薄弱,用藥后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較大,故針對此類患者用藥時,應當明確其病史,按照綜合檢查結果謹慎用藥。
其次,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根據(jù)報告分析,靜脈滴注所致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為70.00%,顯著高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用藥,對此,臨床應當對患者的用藥方法予以重視,口服用藥為首選防水,考慮患者實際情況,予以靜脈注射或是靜滴時,盡量避免聯(lián)合用藥,同時注意滴速和靜注的速率[2]。
然后,分析不良反應涉及的藥物種類,結果發(fā)現(xiàn)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所致的不良反應率最高,分別為40.00%、31.25%,有可能是因為配藥濃度過高、用量不當、注射速度過快所致。故臨床給藥時需重視配藥濃度、注射速度以及用藥量,掌握患者禁忌癥、過敏史,若患者容易過敏則謹慎應用,以防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最后,分析不良反應的癥狀,結果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故臨床應當重視抗感染藥物應用的合理性、規(guī)范性。醫(yī)護人員時刻留意患者用藥期間的面色、精神等情況,一旦發(fā)生異常,立刻予以應急處理。
[1]劉曉,孔妍,崔一民,梁雁.抗感染藥物相關嚴重不良反應147例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01):70-73.
[2]周新.常用抗感染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