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
臨沂交通醫(yī)院麻醉科,山東臨沂 276000
老年人為骨傷高危發(fā)病人群,近些年老齡化進程加重,導致骨傷發(fā)生率亦呈上升趨勢。由于老年人群受年齡因素影響,身體各項機體逐漸下降,手術耐受性較差,在進行骨科手術治療時麻醉時間較長,術后易發(fā)生認知功能下降情況[1]。該研究為明確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內麻醉的應用效果,該院針對性選取116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6例骨科手術老年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年齡在60歲及以上、術前意識正常者納入;將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排除。對照組(58 例),男女比例 30:28,年齡 61~78 歲,平均(69.78±2.16)歲;體質量 56~77 kg,平均(62.18±3.14)kg;研究組(58 例),男女比例 31:27,年齡 62~78歲,平均(69.83±2.24)歲;體質量 55~77 kg,平均(62.25±3.28)kg。 兩組基線資料比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至手術室后均建立靜脈通路,并對其生命體征予以監(jiān)測;對照組予以全身麻醉:0.05 mg/kg咪唑安定(國藥準字 H10980025,1 mL:5 mg)+4 mg/kg芬太尼(國藥準字 H20030197,2 mL:0.1 mg)+1.5 mg/kg丙泊酚(國藥準字 H20040079,50 mL:500 mg)+0.1 mg/kg維庫溴銨(國藥準字H19991172,4 mg),行靜脈滴注;接通麻醉機進行通氣,設置參數:呼吸比1:2,8~10 mL/kg潮氣量,1 L/min氧流量;期間依照麻醉深度需求對麻醉藥物濃度予以調整。研究組予以椎管內麻醉,于L3-4椎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之后將1 mL 0.5%布比卡因(國藥準字 H31022839,5 mL:37.5 mg)注入,依照患者體質量及麻醉狀況進行追加;術后采取微量止痛泵鎮(zhèn)痛,輸注3 mg/mL芬太尼+0.12%羅哌卡因(國藥準字H20050325,75 mg),速率為2 mL/h,自控給藥為0.5 mL/15 min。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包括睜眼時間、麻醉藥用量、語言陳述時間;兩組認知功能,采取MMSE(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2]評估,總分30分,分值愈高則認知功能愈佳。
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行該研究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 t檢驗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各項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s)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s)
注:組間對比,aP<0.05。
組別 睜眼時間(min) 麻醉藥用量(mL) 語言陳述時間(min)對照組(n=58)研究組(n=58)t值aP值3.21±1.49(2.32±1.18)a 3.5662<0.05 1916.38±215.82(1 520.11±128.4)5)a 12.0162<0.05 8.53±2.77(3.84±1.96)a 10.5260<0.05
兩組術前MMSE評分無顯著差異性(P>0.05),術后1、6 h MMSE評分均以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 MMSE 評分[(±s),分]
表2 兩組 MMSE 評分[(±s),分]
注:組間對比,aP<0.05。
組別 術前 術后1 h 術后6 h對照組(n=58)研究組(n=58)t值aP值27.91±1.79 27.82±1.78 0.2715>0.05 20.41±1.69(24.23±1.47)a 12.9884<0.05 23.64±2.36(26.61±1.89)a 7.4810<0.05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睜眼時間(2.32±1.18)min、麻醉藥用量(1 520.11±128.45)mL、語言陳述時間(3.84±1.96)min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術前MMS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1、6 h MMSE 評分均以研究組(24.23±1.47)分、(26.61±1.89)分高于對照組;此次研究結果與楊青云[3]相似,表明老年骨科手術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較全身麻醉效果佳,可有效恢復術后患者認知功能。骨傷為老年群體一種常見疾病,臨床多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因老年患者年齡因素影響,手術麻醉方案的制定需予以重視。麻醉藥物可致使中樞神經遞質及受體系統(tǒng)出現異常,且對神經元間突觸可塑性產生影響,從而導致神經元間傳遞信號過程受影響,使得患者術后記憶力、學習受到影響[4]。骨科手術老年患者選用全身麻醉方案,丙泊酚與芬太尼均為臨床常用麻醉藥物,且均具遺忘作用,因麻醉藥物的用量較大,可對患者神經元間信號傳遞產生影響,從而造成術后認知功能恢復速度較慢。椎管內麻醉主要是經椎管腔隙將麻醉藥物注入,可使得神經傳導功能被阻斷,進而產生麻醉效果[5]。而且,與全身麻醉相比,該麻醉方式可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加快,并減少對神經功能的損害。MMES評分將意識異常、情緒等干擾因素排除,側重于機體大腦認知功能的測定,所以常用作麻醉手術后患者認知功能評定指標。據該次研究結果可知,椎管內麻醉患者術后1、6 h MMES評分均高于全身麻醉患者,提示椎管內麻醉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恢復較全身麻醉患者佳。
綜上所述,椎管內麻醉方案應用于骨科手術老年患者中,可加快其術后睜眼與語言陳述時間,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且對患者認知功能無顯著損害,具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