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民,司敖登
阿拉善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
乙型肝炎為目前流行最為廣泛,且危害性最大的一種傳染疾病,接種乙肝疫苗為預防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手段[1]。相關研究表明[2],依據(jù)免疫程度接種乙肝疫苗能夠促使機體產生大量乙肝抗體,以阻止乙肝病毒傳播,進而減小機體感染乙肝病毒風險性。該研究為探討不同劑量乙肝疫苗應用于成人接種中的免疫效果,就選取的130名于該中心予以乙肝疫苗接種的健康人群資料予以對比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資料分析該中心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行乙肝疫苗接種成人者130名,納入接種者血清乙肝指標(HBsAg、HBeAg、HBcAb、HBeAb)均為陰性,并于3年內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者;排除乙型肝炎病史及乙型疫苗接種禁忌證者。依據(jù)劑量不同分為對照組(60 名)與實驗組(70 名);前者年齡 18~72 歲,平均(42.63±4.57)歲,男女比 35:25;后者年齡 20~74 歲,平均(43.96±5.21)歲,男女比 40:30;基線資料在 2 組中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依據(jù)0、1、6個月免疫程序注射10 μg/0.5 mL乙肝疫苗;實驗組依據(jù)0、1、6個月免疫程序注射20 μg/0.5 mL乙肝疫苗;均予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接種第3針1個月后抽取靜脈血,對表面抗體滴度予以檢測;疫苗均由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接種1個月后,予BIO RAD 550型酶標儀對2組血清HB-sAb水平予以測定;依據(jù)檢測結果判定2組接種效果。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HBsAg、抗-HBc及抗-HBs中任意一項檢測即陽性;予改良Hollinger公式計算GMT(抗體平均滴數(shù)),抗體滴度大于10 nIU/mL即抗體GMT陽性[3]。比對2組不同時點HBsAb陽轉率及GMT水平。觀察且比對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概率,具體表現(xiàn)于低熱、接種部位疼痛及其他方面。
探究數(shù)據(jù),皆由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解析,計量資料經由(±s)表達,組間之比經由t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由[n(%)]表達,且在組間對比經χ2表達,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1、3、6個月HBsAb陽轉率分別為94.29%(66/70)名、92.86%(65/70)名、91.43%(64/70)名;對照組 1、3、6 個月 HBsAb 陽轉率分別為 73.33%(44/60)、70.00%(42/60)、 68.33%(41/60);比對對照組,實驗組不同時點HBsAb陽轉率均顯著更高,對比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比對對照組,實驗組1、3、6個月GMT水平均顯著更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對2組不同時點GMT水平[(±s),nIU/mL]
表1 比對2組不同時點GMT水平[(±s),nIU/mL]
注:組間比較,aP<0.05。
組別1個月3個月 6個月對照組(n=60)實驗組(n=70)29.01±3.25(61.82±4.36)a 28.61±2.54(59.39±4.21)a 26.30±1.42(57.92±4.28)a
實驗組低熱2名(2.86%)、接種部位疼痛2名(2.86%)、其他 2名 (2.86%);對照組低熱 1名(1.67%)、接種部位疼痛 2名(3.33%)、其他 2名(3.33%);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概率對比 (8.57%vs 8.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乙型肝炎是因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發(fā)的一種傳染疾病,此病將造成肝癌與肝硬化,且能夠引發(fā)多器官受損,屬于嚴重危及人類生命安全的疾病。目前雖然使用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可有效刺激機體以產生乙肝抗體,但是相關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接種者于接種乙肝疫苗后均產生乙肝抗體。
因為個體差異,導致乙型肝炎疫苗無效原因較為復雜,大致包含下列幾種因素:①遺傳因素:不同遺傳背景對乙型肝炎疫苗反應程度均不同,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免疫應答情況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②免疫程序的不規(guī)范因素:因為乙型肝炎疫苗需先后接種3次,程序比較復雜,導致大部分人忽視其重要性,故無法嚴格遵守接種程序,使得疫苗接種之后免疫效果欠佳。③免疫機制因素:目前大量文獻針對于細胞因子角度考慮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之后的免疫應答發(fā)生機制予以研究,經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免疫應答或無免疫應答較弱者體內的誘導性T細胞與輔助性T細胞比值比有免疫應答者顯著更低;輔助性T細胞的數(shù)量顯著減少,進而導致白細胞介素-2、干擾素分泌隨之下降。此研究結果說明無免疫應答者的體內細胞免疫應答出現(xiàn)異常,進而無法介導正常細胞免疫應答形成,并造成疫苗接種無效。該研究為對比不同劑量乙肝疫苗應用于成人接種中的效果,就選取的130名健康接種人群資料予以分析,經研究綜合分析:比對對照組,實驗組不同時點HBsAb陽轉率均顯著更高;比對對照組,實驗組1、3、6個月GMT水平均顯著更高;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概率對比(8.57%vs 8.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高劑量乙肝疫苗應用于成人接種能夠顯著提高其HBsAb轉陽率及GMT水平,且不良反應少。由此可知,20 μg劑量(高劑量)免疫效果更佳,保護周期更長;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劑量乙肝疫苗比較容易對機體產生刺激以誘發(fā)免疫應答,進而產生乙肝表民抗體。該研究對2組不同性別抗-HBs陽轉率由于受樣本等因素制約未加以分析,待進一步調查再作報告。由于乙肝患者及其家屬對乙肝傳播方式等疾病相關知識的防范意識較為缺乏,導致很大程度上提高疾病傳染率。因此,臨床醫(yī)護人員需針對該類患者及其家屬加強進行健康知識教育,首先從患者的家庭成員入手,增強對其乙肝知識宣傳,可通過多媒體、發(fā)放宣傳冊等一系列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乙肝相關病因、傳播方式及注意事項,囑家屬主動與患者生活方面保持距離,并樹立良好的防御乙肝意識。同時告知患者家屬需定期到中心予以檢查,且接種乙肝疫苗,以提升預防保健能力;對于攜帶病毒人群,需對其予以健康指導,尤其是妊娠期的婦女,以保證新生兒安全。
綜上所述,成人接種予高劑量乙肝疫苗,不僅能夠顯著提高HbsAb轉陽率,而且有效提高GMT水平,進而提高免疫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