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16年1月—6月河池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實習的10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的大中專院校,且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
1.2.1 培訓形式
①集體培訓:護生入科后前3周由專科護士采用多媒體授課、個案討論、操作演示等方式進行疼痛管理知識培訓,每周1次,每次60 min~90 min。第4周開始實踐練習,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疼痛評估、疼痛測量工具應用及疼痛宣教等。②一對一培訓:由各帶教老師一對一指導護生進行疼痛管理案例分析及實踐操作,整個普外科實習期間(4周),一對一培訓次數(shù)不少于2次。
1.2.2 培訓內容
疼痛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疼痛的部位、程度、時間、性質,疼痛加重或減輕的因素,普外科常見術前、術后疼痛表現(xiàn),疼痛管理概述,疼痛管理誤區(qū),疼痛的評估方法,疼痛測量工具及應用,疼痛護理記錄規(guī)范,藥物鎮(zhèn)痛和非藥物鎮(zhèn)痛的疼痛干預方法,鎮(zhèn)痛反應程度評分及標準等。
1.3.1 評價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我科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已實習科室、是否接受過疼痛相關知識培訓或學習、是否有過較深刻的疼痛經驗、是否閱讀過與疼痛有關的期刊或書籍、是否使用過疼痛評估工具及使用頻率等。②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調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問卷表(中文版)[4]:該量表包含疼痛一般知識、疼痛評估、疼痛用藥原則、綜合應用4個維度共40個條目,其中第1條~第22條為是非題,第23條~第36條為選擇題,第37條、第38條為案例分析題(又分為37A、37B和38A、38B),評分時根據(jù)標準答案進行計分,不回答或答錯得0分,答對得1分,滿分40分。答對率=答對題數(shù)/總題數(shù)(40)×100%,答對率≥80%為及格。問卷重復測量Pearson相關系數(shù)為0.660,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43,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960[4]。
1.3.2 評價方法
于護生入科時、出科時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由專人向護生詳細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然后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護生采用不記名方式獨立完成,填寫時間15 min~20 min,填寫完畢當場收回。本研究護生入科和出科時各發(fā)放問卷100份,均全部回收,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培訓前護生KASRP問卷答對條目數(shù)最少為8條,最多為23條,答對率為(41.36±5.98)%;培訓后護生答對條目數(shù)最多為33條,答對率為(69.58±6.72)%,與培訓前相比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得分情況見表2。
表1 普外科實習護生一般資料(n=100)
表2 培訓前后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得分比較 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前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總分為(15.28±4.01)分,答對率為41.36%±5.98%,遠遠達不到KASRP問卷中作者建議的80%及格線標準,與國內相關調查結果[5-6]相似,表明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水平較低,護理疼痛病人的能力缺乏。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問卷正確率最高的前10個條目為第1條、第3條、第7條、第14條、第15條、第16條、第21條、第22條、第27條、第32條,其中是非題8條,選擇題2條,主要涉及疼痛一般知識和評估;正確率最低的前10個條目為第6條、第8條、第10條、第11條、第19條、第23條、第36條、第37B條、第38A條、第38B條,其中是非題4條,選擇題3條,案例分析題3條,主要涉及疼痛用藥原則、疼痛評估和綜合應用,說明疼痛的評估及處理是護生疼痛管理知識不足的主要方面。護生臨床實習前疼痛管理知識來源主要為課本和課堂教學,但目前我國尚缺乏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疼痛管理教育課程,導致護生相關知識缺乏;而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教學內容多側重疾病護理基礎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疼痛管理知識僅來源于護理病人的體驗及帶教老師簡單的講解,護生對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水平亟待提升。
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約75%的病人手術后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7]。外科術后疼痛可誘發(fā)代謝、內分泌和循環(huán)功能紊亂,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影響病人術后康復[8]。護生是未來病人疼痛的評估者和鎮(zhèn)痛的執(zhí)行者,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水平對病人術后疼痛的控制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針對護生疼痛管理知識不足的主要方面,即疼痛評估、疼痛用藥原則和疼痛的綜合應用進行理論授課、情景模擬、角色扮演以及術后疼痛病人實例評估指導、案例討論分析,提高了護生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水平。本研究結果可見,培訓后護生疼痛一般知識、疼痛評估、疼痛用藥原則、綜合應用4個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培訓前;答對率(69.58%±6.72%)與培訓前(41.36%±5.98%)相比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疼痛管理知識培訓能提高護生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本研究中,護生培訓后答對率(69.58%±6.72%)未達到80%,可能與護生在普外科實習時間較短、科室護理工作繁重、護生需要掌握的實習任務較多,且護生培訓前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基礎水平較低有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習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水平欠缺,建議在護生實習計劃和目標中增加相關內容,以期在臨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有利條件下提高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為今后護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本研究由于護生在科實習時間較短、普外科日常護理工作較繁忙等原因,對不同年齡、性別、學歷等護生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未能進一步調查,有待研究者在日后工作中深入研究,以期為護生臨床實習中的疼痛管理教學及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1] 許婷婷,戈嬋,潘雅俊.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相關因素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562-565.
[2] 丁蕓,劉曉新,戴雯.疼痛管理模式在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6):60-61.
[3] 林潤,蘆葦,李紅,等.臨床護士疼痛管理知識與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4):290-292.
[4] 童鶯歌,葉志弘.《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的調查》問卷的漢化及應用測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66-68.
[5] 周英華,張偉.本科護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及自我效能感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13-217.
[6] 鄧雪,馮希源.本科實習護理學生疼痛管理知識和態(tài)度的調查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6,31(8):1437-1440.
[7] 廖紅珍,吳國友,毛德蓮.冥想訓練在術后疼痛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7):27-28.
[8] 謝素美.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