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敏
(眉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眉山 620010)
微創(chuàng)化是目前外科發(fā)展的趨勢,以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為代表的胸部微創(chuàng)手術正在被廣泛應用于胸部腫瘤的診斷及治療中,且涉及到胸外科的大多數(shù)病種,并取得重大成功[1]。胸腔鏡手術治療方式現(xiàn)如今被廣泛應用于胸部腫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過程中,對胸部腫瘤相關病癥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結果,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式相比,胸腔鏡手術術后創(chuàng)口較小、術中出血量低、在院治療時間短、恢復進程較快[2]。本文對采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實施救治的患者開展不同時間早期活動的術后康復結果展開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并采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實施救治的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9例。對照組男38例,女31例,平均年齡(59.43±4.32)歲;觀察組男37例,女32例,平均年齡(61.28±3.2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活動始于術后12~24 h;觀察組活動始于術后6~12 h,并給予早期活動指導。首先需于活動開展前對兩組患者實施評估操作,檢測患者意識清醒程度是否符合開展相關活動標準?;顒舆M行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各項指標的波動情況,一旦發(fā)生異常應立即中止活動或徹底停止活動。術后早期活動的具體內容包含上肢主動性活動,如握拳、抬臂等,每次動作重復進行3次;包含有效咳嗽及叩背的呼吸能力練習,相關工作人員需指導并輔助患者完成此項活動;包含下肢屈伸、抬舉等下肢活動;床上自主翻身及其他床上全身性活動;床邊坐立及小范圍行走;室外自行活動;日常生活自理活動。相關工作人員需輔助并監(jiān)督患者開展活動,4次/d,活動時間不超出20 min/次。
觀察并比較兩組術后疼痛感、在院治療時間、腸蠕動康復情況、胸管拔出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術后疼痛感評分第1天 第5天對照組 69 8.23±0.68 3.72±0.45 5±0.62 6.2±1.5 3.3±1.2觀察組 69 6.23±0.62 3.15±0.5 4±0.83 5.6±1.7 2.4±0.7組別 n 在院治療時間(d)肛門排氣時間(d)胸管拔出時間(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術后開展早期活動及適當?shù)捏w位更換均對患者的胃腸道蠕動功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能力,加快患者胃腸功能的康復進程,同時對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具有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使患者身體及心理共同實現(xiàn)活動調節(jié),相互作用,進而產(chǎn)生良性循環(huán)[3]。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及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生理及心理反應,也是影響術后早期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臨床疾病的常見癥狀,它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巨大傷害,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4]。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患者麻醉清醒后,第一反應便是疼痛,患者會出于本能及自我保護而不愿活動[5]。有研究證實,對采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實施救治的患者24 h內開展早期活動具有一定可行性,且符合安全性要求[6]。
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疼痛評分數(shù)值相比于對照組下降趨勢顯著;觀察組在院治療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胸管拔出時間等方面相較于對照組縮短程度顯著;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采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實施救治的患者開展不同時間早期活動,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產(chǎn)生的疼痛感,對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胸管拔出時間及在院治療時間的縮短有積極作用,具有良好的術后康復結果。
[1] 楊 威.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20):3171-3174.
[2] 王輝斌,李丹峰,苗優(yōu)筍,等.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三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4):624-625.
[3] 劉亞景,劉 梅.針對性護理措施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患者術后呼吸道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6):3071-3072.
[4] 王歡歡.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療效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5(33):66-67.
[5] 吳藝根,熊 偉,李占清,等.單操作孔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33):48-50,51.
[6] 崔慧琴.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患者術后呼吸道護理[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