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申
通過鮮明的人物形象來彰顯故事情節(jié),以曲折故事來詮釋人物形象,進而深刻地闡釋影視作品主題與主旨,這是電影藝術形成的寶貴經(jīng)驗。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能夠堅持辯證法,則是直接決定整部電影作品特別是紀實電影的成敗。
2018年6月21日,紀實電影《文朝榮》舉行首映式,數(shù)百名干部群眾飽含熱淚地觀看了電影,認為這是一部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禮贊英雄的力作,也是一部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主旋律電影作品,具有很高的彰揚正能量影片的藝術水準,展現(xiàn)了國產(chǎn)主旋律電影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改革開放大跨度的社會歷史背景上,電影《文朝榮》將審美視點聚焦貴州省赫章縣河鎮(zhèn)彝族苗族鄉(xiāng)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朝榮——一位平常卻不平凡的共產(chǎn)黨員,奮斗在農(nóng)村基層的“時代楷?!?,通過辯證處理主人公文朝榮與周圍干部群眾的關系,辯證看待文朝榮的個性特點,合理、合情地詮釋了一個優(yōu)秀基層黨員干部的使命與擔當,很好地詮釋好“照辯證法辦事”的偉力。研究《文朝榮》電影中人物的邏輯關系及人物形象塑造的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 人物定位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一個典型生命力的強弱、影響力的大小,往往取決于對典型的定位。定位準了,其生命力就強、影響力就大;定位不準,典型宣傳只能曇花一現(xiàn),很快便會被人們淡忘?!盵1]這個定位,首先在于怎樣辯證地看待先進人物與周圍群眾的關系?!皳?jù)我看來,現(xiàn)實主義的意思是,除了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盵2]這一典型環(huán)境,既體現(xiàn)在展現(xiàn)時代氣息的特殊自然經(jīng)濟環(huán)境,也反映在由群眾所構成并創(chuàng)造的社會環(huán)境。因特有的個性和先進性,紀實電影中的主要人物與周圍群眾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關系,這一矛盾關系,是彰顯主要人物內(nèi)涵的根本需要,但處理不好這對矛盾,往往既歪曲了典型人物,又簡單否定周圍群眾,使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南轅北轍,效果自然適得其反。因此,要堅持辯證看待電影主要人物與周圍群眾的特殊聯(lián)系,根本要求在于堅持走好群眾路線,也就是從群眾觀點看待典型人物,明確主要人物是干部群眾的一員,畢竟只有植根于群眾的沃土,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滋養(yǎng),先進典型才能脫穎而出。電影《文朝榮》中,主要人物文朝榮與群眾,猶如紅花與綠葉之間的關系,相互扶持、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傳記電影與大多數(shù)劇情片一樣,是寫人及人性的,其核心特質(zhì)在于人物的‘真實性和人物形象建構的‘客觀性”。[3]人物形象塑造要走好群眾路線,要重點把握這兩個方面要求:一方面,在描述主要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突出事跡,生動展示周圍群眾的守望相助和正面情感時,勿將群眾乃至典型人物的家屬描述為反面角色,以此反襯“英雄”的“超群”。紅花要有綠葉配,但配置須得當,綠葉與紅花并非簡單的對立、此消彼長關系,而是相得益彰。盡管在電影人物形象塑造過程中,主要人物是紅花,次要人物是綠葉,但在通過次要人物的言行襯托主要人物時,不可通過降低次要人物甚至歪曲次要人物的手段推動主要人物趨向完美。電影《文朝榮》的藝術呈現(xiàn)就很貼切、很合理。另一方面,表現(xiàn)主要人物是某個先進集體的骨干和代表時,在主旨上要凸顯。正是有這樣的先進集體,才能涌現(xiàn)出先進典型,突出表現(xiàn)主要人物正是在群眾的懷抱中成長、成熟并走向時代前沿。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建設者。從本質(zhì)上講,群眾的實踐是一切真理和智慧的源泉,更是先進典型的生長之根和發(fā)展之源?!段某瘶s》電影中,一連串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文朝榮在條件極其艱苦、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以敢于擔當?shù)漠敶薰拇鬅o畏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群眾戰(zhàn)荒山、斗貧困、求生存、謀發(fā)展,在畢節(jié)這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視為“不適宜人居”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絕地逢生的奇跡。這個過程中,實質(zhì)上也在彰顯海雀村所有干部群眾堅持“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yǎng)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只有戰(zhàn)勝風沙,我們海雀才會有希望”的發(fā)展理念,讓曾經(jīng)“苦甲天下”的海雀村變成了“林茂糧豐”的幸福村。電影中,文朝榮帶有自責的一句:“救濟糧也是跟咱們一樣的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覺得羞嗎?”這更是20世紀90年代海雀村村民乃至貧困老百姓的一種自我覺醒。《文朝榮》電影不僅講述了一個窮則思變、變則富裕的故事,更展示了一群不懈奮斗“拔窮根”的基層群眾形象。
因此,《文朝榮》這部現(xiàn)實題材電影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切忌將典型人物描述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完人”,置于群眾之上、群眾之外,而應將典型人物視為群眾中的一員,如同將一顆足以折射陽光的水滴置于人民群眾這一汪洋大海中刻畫、展現(xiàn)。
二、 情感呈現(xiàn)必須把握好情感可接受性
塑造可學可信可感的人物形象,必須辯證看待人物情感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系,堅持“寫人”,而非“造神”,這是增強紀實電影人物形象塑造可接受性的要旨。主要人物往往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人格魅力,但我們常??吹竭@樣的電影人物形象塑造:某人物為了工作始終堅守崗位,家人過世卻不能奔喪或家人病重照顧不了、妻子分娩顧不上;某人物家庭貧困卻不忘慈善,不自量力地捐贈甚至導致妻離子散等等。這類人物的敬業(yè)精神固然令人欽佩,事跡固然催人淚下,但受眾不免要追問乃至質(zhì)疑:除非特殊情形,否則是否有必要采取這種相對極端的方式完成工作、履行好職責?典型人物是否就得作無謂的犧牲和付出?社會對典型人物的關懷是如何落實的?
近年來,紀實電影的人文關懷意識越來越強,摒棄先進典型的“神性”,逐漸回歸到“人性”上,這是現(xiàn)代文明的要求,同樣是紀實電影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標志。電影人將人文關懷作為一種職業(yè)態(tài)度,更加關注人的生存狀況,更加突出人的尊嚴,更加肯定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更加注重人的解放和對自由的不懈追求。電影《文朝榮》中描述,文朝榮們是新時代“中國的脊梁”,其生命品質(zhì)中所蘊涵的深厚時代意韻是一種“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這種品格是魯迅所稱贊的。但僅有這一主要品格還不夠,“無情未必真典型”,電影《文朝榮》生動地展示了主要人物文朝榮的情感。1982年,文朝榮出任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時,上萬畝的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嚴重,可以說是“風一刮黃沙漫天,雨一來泥沙俱下”,毀林開荒,讓當?shù)氐纳鷳B(tài)破壞嚴重。文朝榮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決戰(zhàn)貧困的同時,其對家庭的溫馨情感也滿溢其中。文朝榮的擔當,如江水一般清澈;文朝榮的堅毅,如大山一般沉穩(wěn)。與此同時,文朝榮對家里的柔情,同樣如陽光一般溫暖。這樣的文朝榮,更富有“人性”。以此觀之,《文朝榮》這部現(xiàn)實歷史主題的時代楷模電影有一個重要的品格,就是真實性,是源于生活的,其展現(xiàn)的主要人物的品格是有光彩的。
作為以“人”為主要描述對象的紀實電影,必須盡可能拒絕不合常理或者不合人情的話語,“……回歸人文關懷,必須破除從概念出發(fā)塑造先進人物的條條框框。讓先進人物走下道德神壇,回歸正常人性,表達他們平凡而真實的思想狀況、情感世界和生活追求,在平凡中表現(xiàn)他們不平凡的一面”[4]。這是紀實電影人物形象塑造避免人性缺位、道德傾斜、人文關懷缺失的主要路徑。
三、 形象刻畫必須全面飽滿
典型人物往往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具體行動或實踐成效等方面高于一般群眾,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在刻畫、傳播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傳播高度,展現(xiàn)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可貴品質(zhì),也要正確評估、衡量并切合人們的可接受度。換言之,在先進典型宣傳報道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大眾對先進典型人物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尋求藝術高度與大眾可接受性的最佳平衡,才能實現(xiàn)傳播效果最大化。否則,哪怕刻畫技巧“神乎其神”,也是揠苗助長,等同于捧殺先進人物,甚至導致先進人物不敢當?shù)湫?。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恩格斯說:“每個人都是典型,而又有明確的個性,正如黑格爾所說的‘這一個?!盵5]從影視角度突出先進人物,方法就在于彰顯人物個性。
“如果從綜合的觀點來考察,個性乃是由社會環(huán)境獲得的各種印象的獨特整合。從自然科學的觀點來看,個性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類型特點與以大腦皮層上一定暫時聯(lián)系的形式鞏固下來的生活印象的合金。”“個性是反映整個生活的結果,因而是在個人與環(huán)境相互積極的作用下形成的?!盵6]生動反映出人物的個性形象,才能深刻反映出個人在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中富有“穩(wěn)定性和動力性”的一面。在紀實電影中,人物個性如何展現(xiàn),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情感豐富、可信可學的形象?
做好紀實電影人物形象塑造,必須辯證認識人物優(yōu)點與缺點的有機統(tǒng)一。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定要講清楚他們是在什么條件下,怎樣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搞起來的,不能把他們說得什么都好,什么問題都解決了……”[7]過于求全責備,故意回避電影人物缺點,甚至人為予以修正、加工和美化,或者一味給人物“貼金”,通過營造光環(huán)效應來推出“神像式”“足金足赤”的電影人物,不僅違背了藝術創(chuàng)造規(guī)律,而且人為地拉開了電影人物與受眾的距離,缺乏人物應有的可信度。在新聞寫作中,也常囿于這樣的困境:“有些先進典型人物,卻是木匠斧子一面砍,只寫好的一面,回避差的一面,甚至把缺點也描繪成了優(yōu)點,結果,一個活生生的人竟變成了不食人間煙火、趨凡脫俗的‘至圣‘至賢。這樣的典型宣傳必然會產(chǎn)生副作用,它使人感到其主人公可敬而不可親,可望而不可及?!盵8]以此觀之,這樣的電影人物,必然始終端坐在白云深處,離讀者十萬八千里,其事跡不可信,其精神更不可學。
“美言不足以章身,美譽不足以飾人。君子之道,自盡而已。”①作為主要電影人物,固然是人盡其善,但人無完人,要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看待典型人物,對先進事跡進行實事求是剖析,防止電影人物形象塑造簡單化和片面化。電影《文朝榮》很好地闡釋了這一點。一方面,《文朝榮》既不回避典型人物缺點,又注重凸顯典型人物的優(yōu)點,充分體現(xiàn)其先進性,真正做到揚其長、叫得響,畢竟“龍有蛇之一鱗,不害其為領。玉有石之一脈,不害其為寶”。在此前提下,不對人物整體形象的真實性造成影響的缺點盡可能規(guī)避,努力做到“不以小故妨大美”。另一方面,《文朝榮》充分挖掘人物缺點的正面價值,努力做到瑕不掩瑜反襯瑜。也正因此,使這部英模傳記類影片具有了特殊的藝術風格和感染力。事實上,“單項突出的先進個人、集體也能當?shù)湫汀保宫F(xiàn)優(yōu)點是突出主題,描述缺點同樣是為主題服務。真實地反映人物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瑕點”,看似揭了先進人物的丑,實質(zhì)上卻使人物少些神性,多些人性,形象更為豐滿立體。當然,這并不是意味著在寫每一先進典型時都要強調(diào)其缺點,“為賦新詞強說愁”。
參考文獻:
[1]林洪相.典型的發(fā)現(xiàn)和預判[J].中國報業(yè),2013(7).
[2]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2.
[3]侯軍,胡慧.傳記電影的人物形象建構[J].當代電影,2016(1).
[4]孫鳳至.典型報道重在可信可學[J].中國記者,2014(8).
[5]恩格斯.致敏·考茨基[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453.
[6]楊建國.典型宣傳藝術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97.
[7]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7.
[8]程天敏.典型人物宣傳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J].新聞界,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