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香
【作文題】(江蘇六校高三下學(xué)期初考)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70分)
有個成語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墒且灿幸痪浜苡忻脑捊小安シN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蛋”。
【寫作指導(dǎo)】
這一材料作文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話,因為前后兩句話之間用“可是”連接的。“播種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可理解為:①期望很高,結(jié)果令人失望;②投入很大,收獲微乎其微;③精力花了不少,成效甚低。
從后一句人手或者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談,視為核心立意。如:①即使收獲跳蚤,也要播種龍種;②得到瓜豆當(dāng)可喜,收獲跳蚤也不悔;③付出與回報……如果只從前一句闡述,也視為切題。如“付出總有回報”。(在閱卷過程中聽取了部分老師意見,如按后一句的原意,對后一句采取否定態(tài)度,也算切題。然而實際閱卷過程中,幾乎沒有這樣的立意)以“理想與現(xiàn)實”“要辯證地看待”立意,則視為合題。如果談“環(huán)境決定……”“不忘初心”等,則視為偏題。
切題從45分判入,合題從42分判入,偏題從40分判入。再考慮其他因素,加減分數(shù)。偏題的原則上給不及格分。建議均分在48分左右,閱卷結(jié)果均分為47.6分。
補充說明:在實際閱卷中,對“播種龍種”出現(xiàn)了兩種理解:一種應(yīng)該說是屬于名句的原有解釋,“播種龍種”,即整體理解為“辛勤地播種”“踏實地耕耘”。還有一種理解,把“播種”“龍種”分開理解。這樣就把“播種龍種”理解為“先天條件好”“起點高”。第二種理解更廣義一點。我們覺得也有道理。
【作文示例】
見龍在田
在你挑燈夜讀準備考試卻不盡如人意的時候。
在你辛勤工作月末卻只領(lǐng)到可憐的一點薪水的時候。
在你斥資千萬進行投資卻兩手空空血本無歸的時候。
你是否會自語:播種的是龍種,收獲的怎么會是跳蚤?
《易》云:見龍在田。然而事實卻是,人們對著掌中的跳蚤欲哭無淚。且慢,何不捫心自問:你是否盡了收獲龍種所需的努力了呢?
答案或許為否。“造一片草原需要一株三葉草,一只蜜蜂和一個夢。要是蜜蜂少,光靠夢也行。”狄金森筆下的草原光靠夢就足夠,可現(xiàn)實的農(nóng)田里容不得農(nóng)夫杠著鋤頭做白日夢。你或許還記得小學(xué)課本里“桃三杏四梨五”的種果樹故事,而正如故事里所寫的,達不到結(jié)實應(yīng)有的樹齡,你只得擁有滿枝綠葉而無果實。這在想收獲“龍”的急功近利者眼里,可不只是只無甚可用的跳蚤么?
此刻收獲,是否都來源于你平日里貪玩而耽誤了學(xué)業(yè)?是否歸根于工作質(zhì)量的堪憂?是否是盲目投機貪心不足的自食惡果?錢鍾書言:“人生亦如磨盤,團團旋轉(zhuǎn)而終無法擺脫陳陳相因。”《管錐編》其言,足以為鑒,慎之!
而答案又或許為是。既已熬盡心血,為何換不來明燈一盞?難道要自念“各有前因莫羨人”來自我安慰?大可不必。梵·高生前窮困潦倒,身后卻又享盡殊榮;庫普林被當(dāng)時的批評家稱為“瑣事筆匠”,但今日誰又記住那些反對者之名?日本花滑名將在采訪中說:“你說努力就會有回報,我想現(xiàn)在成績不佳的選手不會同意。但是努力終將會有回報,如果你是‘一生懸命地去訓(xùn)練,那成功必不會缺席?!爆F(xiàn)階段收獲的是什么其實并不是終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俗諺也并不會和此相矛盾,懷有“見龍在田”的愿景,誰說你將見不到“飛龍在天”?
胡適曾這樣寫道:“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從今往后,怎么收獲,怎么栽?!笔前?,無須拘泥于昨日的跳蚤,那是過去的因果,昨日種種已譬如昨日死;更當(dāng)放眼于今后的風(fēng)物長宜,播下龍種,何懼沒有“見龍在田”,甚至是“飛龍在天”?一切的開始與終結(jié),不在“龍種”或是“跳蚤”,而在播種的你。
[點評]
手法新穎,結(jié)構(gòu)清晰。作者以四個層層遞進的問句引出論述中心,很有帶入感和節(jié)奏感,吸引讀者的同時引起反思,為下文的論述提供了很好的鋪墊。接著作者又以兩個設(shè)問,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展現(xiàn)了問題回答的兩種可能性,同時也是兩個最主要的分論點。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將兩部分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過渡自然,同時也使論述更加辯證、全面,很有說服力,結(jié)構(gòu)也因此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論據(jù)多樣,思想深刻。文中論據(jù)充實,并且都很貼切每一個分論點,同時包括了中國古典著作、中外名人名言和事例以及關(guān)乎生活的例子,既有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又不會讓讀者產(chǎn)生距離感,具有說服力。作者以“見龍在田”和“飛龍在天”之間的關(guān)系來闡述不成功的兩種原因:努力不夠和時機不成熟,從主客觀兩方面考慮很有思想,最后作者點明解決的關(guān)鍵在于個人本身,升華主旨。
親自渡涉,方達彼岸基楚彼岸是遠大的理想,是炫目的花火,而腳下是貧齋的荒地,是夢想的啟程點。此岸與彼岸的山高水長,唯有親自渡涉,一步一步接近,方能成功抵達,從而收獲“龍種”,成就自我。
哲學(xué)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著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闭\然,心比天高的他種下“龍
種”,卻不加付出辛勤與汗水,怎能收獲那般與眾不同,到達崇高理想的彼岸呢?這樣的“云端跳舞”,只會招來世人嘲笑,收獲滿地“跳蚤”。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fēng)雨兼程?!币坏┐_立了夢想彼岸,便應(yīng)當(dāng)親自實踐渡涉,一路上不知疲意:,獨具匠心,始終如一。
遙想意大利革命黨人葛蘭西,于亂世中被捕入獄,卻未嘗因此放棄對彼岸的執(zhí)著追尋。在獄中,四方籠廬的小暗室里,他每天只有三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雖疾病纏身,仍將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奉獻給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完成了《獄中札記》《獄中簡史》等多部著作。我想,不同于“瓜”“豆”的遠大理想,必然需要與之等值的堅忍與付出的。唯有不知疲爸地劃動船槳,遙遠的彼岸才可能映入眼簾。
對夢想的耕種,仍需全心全意投入,一心沉浸于此的匠人用心。
我們?nèi)チ私庖患夜谟小懊灼淞秩遣宛^”的壽司店,看見其創(chuàng)始者小野二郎每天清晨奔赴海鮮市場進行生魚肉的選購,歷經(jīng)幾十年的細心比較與總結(jié),他能準確地道出哪一家的何種魚,在哪塊部位最適宜做壽司。對米飯加壓蒸煮,對章魚認真按摩40分鐘,根據(jù)客人各異的情況確定壽司大小及分量每一處的細心專注,方使得他到達夢想的非凡彼岸,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壽司之神”。endprint
路遙曾說:“雨浸風(fēng)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斗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睕]有一條航道會一直順暢,風(fēng)平浪靜,雨浸風(fēng)蝕的落寞與蒼楚中,始終如一的精神便是我們的最大動力。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12年無緣金牌的中國女排隊面臨塞爾維亞隊的強勢壓迫,臨危不亂,團結(jié)一心,從開場至結(jié)束,一直以高昂的戰(zhàn)斗精神做著向彼岸的沖刺。追尋12年,終捧金牌歸。犀角不齒銳劍之鋒,霜霰不翁松柏之操,向彼岸渡涉的勇者亦是如此。
或許每一位啟程者都在心中埋下一粒珍貴的種子,無所謂客觀上的偉大或渺小,因為專屬自己的種子,每一粒都是獨一無二的非凡“龍種”。
重要的是,唯有揚帆啟程,親自渡涉,一路上不知疲憊、獨具匠心、始終如一,方能越過山高水長,踏足彼岸。待那時,心中的“龍種”便會發(fā)芽生花。
[點評]
結(jié)構(gòu)清晰,主旨明朗。文章首段點明主旨,并于第三段具體闡述“親自渡涉”的要求:不知疲憊,獨具匠心,始終如一。并依次列舉葛蘭西、小野二郎、中國女排的事例加以論述,結(jié)構(gòu)清晰,論證有力。且首尾呼應(yīng),點題明確。
語言流暢,引申恰當(dāng)。對材料中“龍種”與“瓜”“豆”的寓意的理解與眾不同。倒數(shù)第二段的說明,表明作者之獨到想法。文中有多處引用、對偶句,使文章語言豐富而優(yōu)美,具有積極向上的感染力。
培育決定果實
楊君涵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薄安シN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這兩句古話看似相悖,其實不然。溯其根源,兩者皆只注意到了開頭與結(jié)局卻未提及過程——即播種之后如何培育。
眾所周知,“種瓜得瓜”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每日按時灌溉,精心培育,倘若不管不顧,只怕在別人收獲果實之前你也只能對著自家的枯藤嗟嘆不已。盡管開頭相同,不同的過程必然造就不同的結(jié)果,不只耕種如此,人的培養(yǎng)、文化的發(fā)展亦遵循此道。
在悠悠幾千年發(fā)展中,中華大地上各色的小鎮(zhèn)村莊恰似散落的顆顆琉璃珠,點綴了華夏版圖。它們有的嵌在山麓之處,有的鑲在江南水鄉(xiāng),它們各有特點但也有著共同之處——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文化。
而時光荏苒,它們的命運和遭遇卻大相徑庭。有一些早已失去了當(dāng)日的閃耀,只隨著白墻上刺眼的“拆”和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被漁沒在千篇一律之中。它們也本是最為上等的種子??!卻因缺失了善于培育之人而丟失了本應(yīng)有的精彩,只孕育出下等的果實來。
而那些正依舊閃耀著的,卻也有著迥然不同的光彩。
我曾去過幾個小有名氣的古鎮(zhèn),所感受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氛圍和文化。
如西塘,依舊是老式的蘇式的建筑,木窗、青磚、小橋、流水依然古色古香的模樣。但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繁華石地旁不是窈窕的姑娘也沒有幽靜的水聲,而是各色清吧——在老遠處便能聽見那麥克風(fēng)傳出的歌聲的小酒吧。旅客們來來回回,耳朵里充斥著各家不同的音樂,交雜、混淆……
如宏村,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村口的水從各家門口的渠道流過,原住民們依舊愛用那
泉水浣衣洗菜。它讓我感覺靜謹即使同樣
游人熙攘,可過了十一點這個小村便只剩不多的燈光和誰家偶然飄出的幾聲嬉笑。住民們好似不受外界干擾似的,只過自己清閑的日子。
商業(yè)名鎮(zhèn),文化古村看啊,他們也在不同的培育方式里閃出不同色彩的光芒來。至于哪一種結(jié)果是真正的上等,還是留著讓時光來作答吧。
種子的優(yōu)劣和選擇固然決定了品種的先天條件,但也唯有選擇了正確合適的方式去灌澆、培育,才能收獲最優(yōu)等的果實,才能發(fā)揮種子的用處啊。
[點評]
對比論證,條理清晰。文章以小鎮(zhèn)村莊為主體,圍繞其發(fā)展舉了三種現(xiàn)狀為例。其中“湮沒”的與“依舊閃耀”的形成一層對比,而在“閃耀著”中的“商業(yè)化”與“文化”兩種不同的發(fā)展方式形成又一層對比。通過對比,有力論證“不僅要培育更要通過正確的方式去培育種子”的中心。
選材新穎,深化主題。同樣以培育過程為中心,這篇文章圍繞“文化古鎮(zhèn)”展開,使得文章立意上升到現(xiàn)今社會傳統(tǒng)文化何去何從的層面。選擇西塘、宏村兩個典型古村鎮(zhèn),通過描寫凸顯其差別,雖作者未明確點出哪一種更好,但字里行間已顯現(xiàn)出情感傾向。而也正因為飽含著作者自己的感受,使得選材不至于枯燥無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