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東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雅萍礦合作醫(yī)院肝病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慢性乙型肝炎屬于常見疾病,治療難度較大[1],在醫(yī)學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治療方案以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為主,但一些患者對干擾素耐受性較差,以及應用不便等導致應用范圍受限[2]。從近幾年相關研究報告可以看出,核苷類似物成為治療本病主流方案,如2005年美國批準上市的恩替卡韋成為治療本病比較有效的藥物,有不錯的抗病毒活性,但上市時間較短[3],對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還需要深入研究與探索。為了進一步探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恩替卡韋治療的效果及不良反應,本院將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對象實施了如下研究及報道。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確診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4],且均為HBeAg陽性,入組前半年未實施抗病毒治療,血清ALT在正常值2~10倍,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研究,同時將其他類型所致的病毒感染、其他因素所致肝功能損傷、核苷類藥物過敏史、嚴重身心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20~64歲,平均(38.5±5.8)歲;病程1~20年,平均(7.8±2.3)年。研究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2~66歲,平均(38.9±5.4)歲;病程1~21年,平均(7.4±2.6)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療,每天1次,每次100 mg,口服用藥。研究組患者采取恩替卡韋治療,每天1次,每次0.5 mg,空腹口服用藥,服藥后2 h內(nèi)不能進食。連續(xù)治療12個月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半年、1年時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率、HBeAg轉陰率、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并統(tǒng)計不良反應,采取統(tǒng)計學分析。
1.4 評價標準[5]病毒學顯效,即血清HBV-DNA水平不超過5×102拷貝/ml;生化學顯效,即血清ALT不超過40 U/L;血清學顯效,即HBeAg轉陰、e抗原血清學轉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9.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組間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率、HBeAg轉陰率、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清HBeAg轉陰率、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比較無差異,而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 兩組均有不良反應發(fā)生,研究組稍低,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70 6,P=0.225 2),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n(%)]
慢性乙型肝炎作為比較棘手的疾病,隨著病情進展,若未能及時有效處理,容易進展為肝硬化與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生原因在于HBV-DNA不斷復制[6-8],為此治療方案主要以抗病毒治療為主。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在過去以干擾素為主,近幾年則出現(xiàn)了核苷類似物,因為干擾素應用不便使得其使用范圍受限,而且血清病毒載量高的HBeAg陽性者聯(lián)用干擾素相比單一用藥效果更好。從有關文獻報告中可以看出核苷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發(fā)揮了不錯的作用,這類藥物主要有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韋等,其中拉米夫定作用機制在于抑制病毒DNA多聚酶、逆轉錄酶活性,從而發(fā)揮抗HBV的效果,而阿德福韋酯則主要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9]。本院近幾年主要采取恩替卡韋治療,其作用機制在于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三種活性,多位點作用可延緩藥物耐藥性。
在本次研究中將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分組研究對照組采取拉米夫定治療,研究組采取恩替卡韋治療,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清HBeAg轉陰率、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比較無差異,而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有不良反應發(fā)生,研究組稍低,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對結果分析可以看出,恩替卡韋與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HBeAg轉陰率、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上相當,但是恩替卡韋在血清HBV-DNA轉陰率、ALT改善率上則明顯更優(yōu)。盡管治療期間存在不良反應,但并不嚴重,無需特殊治療,數(shù)天后可自行消失。在一些文獻上甚至報道恩替卡韋治療后5年內(nèi)務嚴重不良反應;服藥1年也無需更換其他核苷類物藥物治療,不過應加強評估用藥期間可能進展為肝細胞癌的可能[10]。此外,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其他疾病治療方面,恩替卡韋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服用恩替卡韋后糖尿病癥狀也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慢性乙肝患者及時采取恩替卡韋治療還可避免HBV被激活[11]。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而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鑒。
[1] 劉碧霞,張倫理,李小鵬,等.慢性乙型肝炎不規(guī)范停用恩替卡韋復發(fā)后再次恩替卡韋治療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5,15(8):1263-1265.
[2] 張弦,蔣偉,甘建和,等.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及其對外周血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6,56(34):42-44.
[3] 肖寒,馬陳斌,張利霞,等.恩替卡韋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載量與TGF-β1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4):589-592.
[4] 嚴海明,葉一農(nóng),楊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認知功能改變及恩替卡韋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6,37(3):436-438.
[5] 張海濤,張曉艷,么作義,等.恩替卡韋聯(lián)合胸腺肽α1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5):1266-1267.
[6] 黃睿,郝迎迎,張俊,等.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與恩替卡韋單藥對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16(1):9-11,15.
[7] 李桃源,陳友鵬.IFN-α2b治療1年療效欠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換用恩替卡韋7年后引發(fā)HBsAg血清學轉換1例[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6(9):1303-1305.
[8] 董煥珍.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11(46):83-84.
[9] 溫煥連,楊海紅,曾文鋌,等.恩替卡韋對不同性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5,17(3):457-459.
[10]吳燕.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3,16(31):46-47.
[11]廖永華.恩替卡韋聯(lián)合柔肝散結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5(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