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洛粉
(三門峽市中醫(yī)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被稱為“病毒性甲狀腺炎”,主要由于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刹《镜炔≡w所致。該病發(fā)病率占全部甲狀腺疾病的5%左右,早期以周身乏力、心悸、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癥狀為主,隨著病情進展,發(fā)生甲狀腺腫大,出現(xiàn)發(fā)射性壓痛,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西醫(yī)臨床常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該病,此類藥物雖能較快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一旦停藥或減量,其復發(fā)率極高,且不良反應較大。因此,部分學者將治療重心轉向中醫(yī)治療[2]。中醫(yī)學認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主要是由于情志不暢、外感邪氣、正氣不足導致氣滯血瘀、氣郁痰結,日久邪毒化火、火郁熱壅、蘊結頸部而發(fā)病。2015年2月—2016年12月,筆者采用益氣清肝散結湯加減口服和解毒消癭散外敷聯(lián)合西藥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51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三門峽市中醫(yī)院收治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10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1例,其中男15例,女36例;年齡22~57歲,平均(41.06±11.03)歲;病程0.5~5個月,平均(2.87±1.26)月。對照組51例,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齡23~58歲,平均(40.83±10.96)歲;病程0.4~4個月,平均(2.53±1.02)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按照《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3]中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相關診斷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者;②知曉本研究用藥方案,并簽署同意書者;③經本院倫理協(xié)會審批通過者。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病例標準者;②橋本甲狀腺炎等其他類型甲狀腺疾病患者;③合并甲狀腺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心、腎、肝等臟器功能受損者;⑤近期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藥者。
對照組給予醋酸潑尼松片(由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70522,5 mg/片),起始劑量為10 mg/次,3次/d,溫水口服;1~2周后,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紅細胞沉降率(ESR)降低狀況逐步減量,直至ESR恢復正常水平才可停藥。總服藥時間為6~8周。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清肝散結湯加減口服和解毒消癭散外敷治療。益氣清肝散結湯藥物組成:黃芪30 g,蒲公英30 g,黨參片15 g,炒梔子12 g,鱉甲30 g,山藥15 g,白蒺藜12 g,南柴胡12 g,浙貝母12 g,夏枯草20 g,玄參15 g,牡蠣30 g,生甘草9 g。1劑/d,水煎藥汁至400 mL,早、晚空腹服用。解毒消癭散藥物組成:香附10 g,夏枯草15 g,牡蠣10 g,三菱5 g,牛蒡子5 g,黃藥子5 g。將上述藥物碾碎成末,加醋調成糊狀,均勻涂于敷料上,敷于患者頸部,固定包扎,15 min/次,1次/d。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量表,對甲狀腺腫大、心悸、眼突、多汗、消瘦、大便次數(shù)等癥狀進行評分,各項癥狀根據(jù)輕重程度計0~3分。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層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5]檢測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
采用電腦動態(tài)血沉儀全自動血沉分析儀(由Vital Diagnostics S.r.l.公司生產,型號Microsed-System)檢測ESR水平。
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測兩組痊愈患者的復發(fā)情況。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進步: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5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50%。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38,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療效對比
見表2。
組 別例數(shù)時間FT4/(ng·mL-1)FT3/(pg·mL-1)TSH/(uIU·mL-1)治療組51治療前2.82±0.334.83±0.460.63±0.18治療后1.46±0.31??##2.73±0.38??##3.42±0.57??##對照組51治療前2.91±0.424.91±0.510.59±0.12治療后2.26±0.38??4.26±0.42??1.46±0.41??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3。
組 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5134.87±9.4310.82±5.38??##對照組5135.09±10.1616.46±8.42??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治療后隨訪6個月,治療組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3.13%;對照組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33.33%。兩組對比,經卡方檢驗,χ2=6.34,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情復雜,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西醫(yī)學認為:該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采用糖皮質激素及非甾體抗炎藥進行治療。醋酸潑尼松片屬于腎上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強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然而,經過臨床長期實踐,該藥雖起效快,但存在不良反應大、復發(fā)率高等缺點。因此,臨床將治療方向逐漸轉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
亞急性甲狀腺炎屬中醫(yī)學“癭癰”“癭腫”“癭瘤”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該病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極易感觸外邪,邪氣凝滯,從而影響血氣運轉,加之七情內傷造成肝郁氣滯,氣滯則痰凝,氣凝痰結,聚結于頸前而成“癭瘤”?!稘健吩唬骸胺虬`瘤者,多由喜怒不節(jié),憂思過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氣血循環(huán)一身,常欲無滯留之患,調攝失宜,氣凝血滯,為癭為瘤?!惫P者認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主要病機為正氣不足、肝熱擾心、氣滯痰凝,治療應以化痰散結、益氣清肝為要。
益氣清肝散結湯方中黃芪為補氣之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之效,《名醫(yī)別錄》謂其“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氣,利陰氣”;夏枯草清火散結,《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寒熱,瘰疬,鼠瘺,頭瘡,破癥,散癭結氣,腳腫濕痹”;炒梔子泄肝清心,“瀉心火,安心神,斂相火妄行,瀹三焦之水道”;玄參涼血清熱,散熱結腫痛, “能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疬”;玄參、白蒺藜、浙貝母疏風清熱,化痰散結;蒲公英、南柴胡、鱉甲、牡蠣、山藥、黨參片輔助黃芪,共同發(fā)揮益氣補血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肝火、化痰散結之效。解毒消癭散方中牛蒡子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宣肺利咽,消腫;三棱、香附、黃藥子、牡蠣活血化瘀,理氣化痰,疏肝散郁,解毒化結。諸藥合用,共奏疏肝清火、散風祛邪之效。采用外敷療法,可通過皮膚直接用藥,使藥物直達病灶,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益氣清肝散結湯加減口服和解毒消癭散外敷聯(lián)合西藥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有較好療效,可改善甲狀腺功能和紅細胞沉降率,降低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舒震,徐新亞.強的松片加用解毒消癭散外敷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7):1257-1259.
[2]金哲.清熱消癭湯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4):735-736.
[3]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炎[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9):784-785.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9-173.
[5]季曉潔,華文進.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2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7,49(9):33-35.
[6]趙寧,馬序竹.以感染癥狀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11):98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