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燕
廣東 增城市 511300
【摘要】語文高考備考就像一場智謀的戰(zhàn)役,需要“師”謀韜略、“生”打配合,師生合力,才能達到“百戰(zhàn)不殆”的境界。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借助孫子兵法進行語文備考的一些思考和實踐。筆者主要運用了三法:第一法:攻心為上。第二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第三法: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關(guān)鍵詞】兵法;攻心;知己知彼;學生自主
眾所周知,《孫子兵法》首先是兵學圣典,但不僅僅屬于兵學,而以其精辟的思想成為人類競爭發(fā)展各個領(lǐng)域都可受啟迪的智慧。高考備考就像一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師為“將”,生為“卒”,需要“將”謀韜略,需要“卒”打配合,師生合力,才能達到“百戰(zhàn)不殆”的境界。高考備考既為戰(zhàn)役,何不借鑒孫子兵法?我在今年的語文高考備考中,就運用了三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法:攻心為上。
《孫子兵法》有言: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兵法的核心思想,也可借鑒到語文高考備考中,我改之為“攻學為下,攻心為上”。高考語文科目,向來不被學生待見,這與學生輕視語文的思潮有關(guān)。覺得語文學不學一個樣,不會得高分,也不至于太低分。這股天經(jīng)地義的思潮一日不消退,語文科在高考中就站不住腳跟,而在高考中不扭轉(zhuǎn)這一乾坤,會讓學生盡失高考的天下。我今年教的雖然是兩個文科實驗班,但進入高三的第一次模擬考語文平均分才95.4及91.2分(生源屬四類生源組,兩個實驗班并非平行班),但學生們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對語文還是采取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所以我覺得備考之始,有必要施行攻心法。可能有人會說,“攻學”才是高三的重頭戲。不錯,“攻學”必不可少,但“攻學”沒有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學生們只會在備考戰(zhàn)中東打一槍,西放一炮,戰(zhàn)績微乎其微。因此,攻學之前,還需攻心,并以攻心為上,方得語文增分之術(shù)。
高考語文科目要學生學之、攻之,必要其心向之,愛之。為了讓學生心向語文,我施了三術(shù):第一術(shù):“短板論”。我告訴學生,“短板論”意即一個水桶裝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而高考的總成績也將由最弱的一科決定。如果語文瘸腿,對高考就如一顆定時炸彈,會砸了十二年的高考夢。在強調(diào)理論的同時,我讓學生算數(shù),去年高考廣東文科重點線是520分,學生先預(yù)估其他科目自己最理想的分數(shù),然后再算出語文要拿多少分才能上線。比如,班里有個中等成績的學生是這么預(yù)估的:
數(shù)學 英語 文綜 語文 總分
100 110 200 ? 520
很明顯,這個學生語文要拿110分才能上線!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此生進入高三的第一次模擬考,語文才拿了91分。所以,事實面前,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語文目標分數(shù)。有了這個鋪墊,接下來我還收集了一些本校去年高考因語文瘸腿導致無法上重點的例子,讓學生們思考琢磨,學生們自然心領(lǐng)神會。
姓名 選科 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綜合 總分 分數(shù)線
王師兄 理科 89 102 112 180 483 485
李師姐 文科 90 95 122 210 517 520
第二術(shù),“鳳頭說”。所謂“鳳頭”,即語文作為高考第一炮,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打好、打響、打漂亮。“語文錯,滿盤皆落索”,第一科不好,后面的科目發(fā)揮就很可能受影響。而頭炮打響了,才能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一術(shù)之后,學生對語文的態(tài)度正悄然改變。
第三術(shù):給甜頭。其實就是給學生封頭銜,通過“詩歌默寫大王”、“ 成語辨析大師”、“ 語病解題妙手”、“ 連貫補寫專家”等課堂評選活動,給學生封頭銜,讓學生獲得心理滿足感的同時又嘗到學語文的甜頭,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又落實基礎(chǔ)知識考點,一舉兩得。
第二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何謂"知己"?對自身條件的嚴格審查和分析,才能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何在,以此進行謀略和戰(zhàn)術(shù)安排。何謂"知彼"?知彼即對對方的力量進行深入的了解,以做到避強擊弱,采取不同的應(yīng)戰(zhàn)方案。這是兵法中最光輝的軍事思想,提倡的謀略是建立在了解雙方力量的基礎(chǔ)上的。這樣的智慧,同樣適用于語文高考備考。此處之“己”我理解為學生,“彼”為高考大綱、高考真題等。
在備考之始,我對學生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首先,面對整體而言,我發(fā)調(diào)查表給學生讓其自查薄弱考點,然后統(tǒng)計出全體的薄弱板塊,再據(jù)此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比如,學生自查的薄弱考點普遍是古詩文閱讀鑒賞板塊和連貫補寫題,我就把每周的晚練內(nèi)容定為古文閱讀、詩歌鑒賞各一篇以及一道連貫補寫題。并且每次收起來全批全改,再根據(jù)學生的答題情況有針對性地評講。其次,面對個體而言,我對學生每次語文小測或統(tǒng)測的小題分作統(tǒng)計,得出每個學生的薄弱考點,并把學生按薄弱考點分類,然后對同類學生的考點練習進行面批或課外輔導。這一做法還挺奏效,學生的薄弱考點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知“己”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考點復(fù)習;而知“彼”才能明確方向,有的放矢,少走彎路。
“知彼”首先要研讀考綱,所謂“心有考綱,備考不慌”??荚嚧缶V是命題的總則,也是我們備考復(fù)習的總綱。教師研讀考綱,才能熟悉考卷框架,清楚命題趨勢,掌握題型與分值,落實各知識點的構(gòu)建,抓住典型題目和創(chuàng)新題目……這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明白自己該怎么刪繁就簡,把最需要學生掌握的題型知識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是研究高考真題。對于??伎键c,起碼要做近五年的高考題,才能更了解考點的命題規(guī)律、題型變化、解題思路等;對于新題型,則要對比全國卷的三套卷子的命題形式,從而找到解題的方向。
第三法: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孫子·謀攻篇》上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意思是說,將帥有才能而君王不直接駕御的情況下往往能取得勝利。一句話,領(lǐng)導者要充分放權(quán),要敢于放手。這個道理運用于語文高考備考課堂教學中,就是敢于把課堂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探究考點,而不是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為主角的“一言堂”,往往使復(fù)習課單調(diào)低效。我受孫子兵法的這個道理啟發(fā),在復(fù)習備考的試卷講評課上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來講題。
學生自主講評試卷的模式包括課前準備、課堂研討、課后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主要包括小組抽題、分析、討論總結(jié)、選出講題代表等;課堂研討環(huán)節(jié)包括講題、其他小組質(zhì)疑、講題小組解疑、教師點撥等;課后反思主要是對考題所涉及的知識點的反思、對答題思路的反思,特別是一些變式題的審題過程的反思等。學生要講題,首先會主動去研究考題,進而研究考點,雖然有些題目講得不是很透徹,但我會及時點撥,這樣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jīng)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覺學生比我還能講,對考點越來越清楚,答題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高考備考是一場智謀的戰(zhàn)役,孫子兵法恰好具備這樣的智慧。所以我在語文備考中借助兵法中的三法作了一點思考和實踐。事實證明,高考成績出來,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平均分分別是108.2及103.6,效果可見一斑。我相信,語文教師如果能多儲備一些這樣的方略,讓語文備考成為智謀的藝術(shù),那么在高考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場上,一定會達到“百戰(zhàn)不殆”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