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再以教師的言論為圣旨,不再唯教師馬首是瞻,教師的權(quán)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此時的教師如果還是一味的想要憑借幾千年的“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自身教師的特殊身份來獲取學生對你的尊重,那么勢必會適得其反,無形中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這個時候,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應(yīng)該是第一步的。要理解首先要傾聽,這種傾聽必須是面對面、心貼心的主動行為,而絕不是自上而下的關(guān)照。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斯狄爾指出,在人們清醒的時間里,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用來進行人際溝通,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時間用于傾聽。今天,不可否認在小學教育領(lǐng)域,傾聽依然是現(xiàn)行課堂中明顯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在與學生交往時,對“聽”的嚴重忽視,甚至漠視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但細細想來,這小小的傾聽正是學會尊重別人,學會真誠處事,學會關(guān)心,也學會合作所必不可少的。正是這小小的傾聽習慣,會對學生的人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有的時候,“傾聽”比“表達”更重要?
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年輕的媽媽指著桌上兩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對六歲的孩子說,你會選哪一個?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兩個都會選,媽媽略感失望,繼續(xù)問道,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我兩個都要嘗一口,我要把最甜的那一個留給媽媽,年輕的媽媽突然間熱淚盈眶…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為這位媽媽耐心傾聽、不輕易下結(jié)論,了解孩子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做法所感動?!盀槭裁匆@么做”一句簡單的反問,讓孩子有機會道出了心中那份最真摯的感情。我想如果我是那位媽媽,當聽到孩子說:“我兩個都要”時,我可能會認為這個孩子很自私,只管自己,也就是說我會用我過去所謂的的經(jīng)驗和意識來判斷孩子那份天真無邪善良的心,對孩子那份難能可貴的純真造成傷害,所以學會聆聽是多么的重要。
作為老師,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經(jīng)常、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的基礎(chǔ)。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他們有不同的天賦、情感、個性、興趣、愛好,有特定的品質(zhì),老師必須了解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深刻地研究各種類型,各種特定的學生,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加以正確地教育與疏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我們這個由52個人組成的班級里,有的孩子生性活潑,心里藏不住事,看到班里有什么風吹草動,總喜歡圍著老師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遇到事情總會悶在心里,上課心不在焉,老走神,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成績。平時課業(yè)較重,時間有限,作為老師的我不可能一一找學生了解情況。于是,這學期開始,我便利用每兩周一次的隊會開展"“說句心里話"”活動。
要求學生把最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內(nèi)容不限,可以是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煩惱、和同學之間的小摩擦、亦或是不愿對別人說的小秘密等等,實在沒有什么可寫的也不勉強,但也不能交白卷,老老實實地寫上“這次隊會我沒什么可寫的”,至于自己的姓名,可寫可不寫,完全自愿,最后我向他們鄭重承諾:做孩子秘密的守護者,沒有經(jīng)過孩子本人的同意,不會把秘密說給第三個人,包括父母也不行。
一開始,孩子們寫的無非都是一些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好好學習為父母爭氣之類的話題,我知道,孩子們心里還有顧慮,還沒有完全信任我。于是,課余時間里,我會抽出時間,不改作業(yè),不看手機,專門找孩子聊天,這個周末打算怎么過,最近在看什么書,將來的理想是什么。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保持微笑,用眼睛注視著孩子,對孩子講述的內(nèi)容不時地做出回應(yīng)。久而久之,孩子們開始在我面前敞開心扉了。
“說句心里話”也敢暢所欲言了。比如,有個女生這樣寫道:“老師,我想對我的父母說,你們對我太嚴了?!边@話敢對我說,卻不一定敢對她的父母說。事后我找機會傾聽了孩子的想法,和父母溝通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會給孩子另加作業(yè),每學一篇課文都要會背,每天都要寫一頁鋼筆字,常常讓孩子感到苦不堪言,終于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看到了她臉上久違的笑容。
一個平時很開朗的孩子突然間變得沉默寡言了,他寫道:“老師,我生活在一個暴力的家庭,我的媽媽經(jīng)常會打我,我的爸爸會罵我,我希望我的爸媽以后可以不再這樣對我?!蔽业男囊幌伦泳玖似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呢?另一個孩子寫道:“我的爸爸媽媽又吵架了,而且吵得越來越兇,我媽媽總說,要回老家,這是真的,我只能和爸爸過?!焙⒆诱煨氖轮刂?,怎么可能靜下心來學習呢?還有這樣寫的:“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我的成績越來越差,是因為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很傷心、、、、”孩子這么小,就要面對如此無可奈何的分離,作為老師,我能做什么呢?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細讀后分類處理,把那些急待處理的問題先挑出來,找機會和孩子聊天,主要還是傾聽孩子訴說,因為 對于一些單親的孩子來說,父母離異造成的傷害是很深的 ,他們無法理解,也理解不了,。雖然我?guī)筒涣怂麄?,但是至少可以讓孩子把心中的苦悶說出來,不用一直悶在心里,讓他們面對現(xiàn)實,忘掉心中的不快,這樣才能把心思都用到學習上來。
通過用心傾聽來了解孩子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一學年下來,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似乎更近了,孩子們有什么開心和煩惱都愿意和我說了,有些孩子甚至不止一次對我說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了吶!之前被家庭問題 困擾的學生也慢慢融入集體不再悶悶不樂了,在期末統(tǒng)測中似乎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有幾位同學甚至比平時表現(xiàn)還要出色,這是我最欣慰的。
所以,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教師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們才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guān)懷,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訴教師,求得教師的關(guān)懷和理解,求得教師的幫助和支持,這個時候師生所教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
在思想教育中,我們常常對學生進行諄諄教誨:因為什么,所以什么;應(yīng)當這樣做,不能那樣做;必須這樣做,否則如何,向?qū)W生曉之以理,曉之以利害。這本來是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是無可非議的,然而,由于我們的“自我中心”傾向,就容易形成只是訓導學生,而很難聽取學生意見的狀態(tài)。因此,必須在強化教師主導意識的前提下,淡化教育者的教育形象,以一種民主的觀念、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換意見,而且要特別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適時地給他們表達意見的機會。
如何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一是積極地、全神貫注地傾聽。 當孩子給我們講一件事的時候我們?nèi)绻诿β担惨欢ㄒ獙⒆⒁饬D(zhuǎn)移到孩子說的事情上,要適時看著孩子的眼睛,不適地配合一些肢體語言,比如點頭或者通過眼神傳遞給孩子信息:我在認真聽著,你可以放心地講。
2.二是要給予孩子回應(yīng),適當陳述孩子的感受。 少說多聽,但并不是只聽著,不是孩子說完了我們也當左耳進右耳出就沒事了。而是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不僅在聽他講,還真的很關(guān)心他。如果說認真地聽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那么給予孩子積極回應(yīng)就表示我們隊他很在乎。積極的回應(yīng)就是在適當?shù)臅r候附和兩句“哦,原來是這樣”,或者“嗯,那真的是很辛苦”,“那你一定覺得很委屈”等等,根據(jù)情景適當發(fā)揮。
3.三是注意你所有的表現(xiàn),一定要有誠意。 絕對不可以表現(xiàn)出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煩的神情。孩子雖然很小,但是孩子很敏感,他完全能夠感受到,所以不要以為小孩子就去敷衍他。相反,正因為是孩子,我們一定要用心去對待,用心去回應(yīng)他。事實上,只要積極地跟孩子溝通,多一些傾聽和肯定,少一些責罵和吼叫,孩子會自動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的。
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不但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而且是一個善于傾聽者。老師必須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之中,善于傾聽,主動創(chuàng)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老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目的。
饒有興致地傾聽,勝過咄咄逼人的提問,我們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很急進。有時候不等對方一句話說完我們又想問第二個問題,循環(huán)往復(fù)反倒讓對方?jīng)]了繼續(xù)訴說的興趣。作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其實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有興趣把故事講下去。社會太浮躁,我們都在刷所謂的存在感,忽略傾聽,只顧自說自話,也不管旁人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講給每一個人,而每次遇到事情我們想講的人,也正是愿意默默聽我們訴說,而不是只顧自己說話的人。其實,學會傾聽,便會享受到傾聽的樂趣。我們總會在聽對方故事的過程中,感悟到一些自己滔滔不絕感悟不到的東西。
人是群居動物,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關(guān)注吧,所以必要的時候,適當?shù)拈]上嘴巴,豎起耳朵,做一個傾聽者吧!
【參考文獻】
1、 阿川佐和子《傾聽的力量》2014
2、 王志紅《從學會傾聽教起》2003
3、 竇桂梅《你學會傾聽了嗎?》2004
4、張卉妍《教育孩子的100招》2014
單位:香格里拉市紅旗小學
姓名:屈天幕
電話:13388842433
郵編:674499
通訊地址: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紅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