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摘要】微媒體時代,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在展現出一定優(yōu)勢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傳播者應客觀看待微媒體的兩面性,善于利用微媒體平臺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理論教育途徑,加強自身知識積累,科學合理地運用微媒體。此外,還要借助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使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發(fā)揮出最大效果。
【關鍵詞】微媒體 愛國主義思想 傳播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訌姁蹏髁x、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痹谖⒚襟w的快速發(fā)展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便利,這給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但由于微媒體中也充斥著不少虛假信息,當愛國主義通過微媒體傳播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就需要傳播者揚長避短,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使愛國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
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有何優(yōu)勢
借助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拓展了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途徑。與單純的課堂教學相比,微媒體擁有更加開放的環(huán)境,拓寬了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渠道。網絡有力促進了思想交流,每一位受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在多元文化交匯交融的網絡環(huán)境中,微媒體無疑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愛國主義傳播方式。
借助微媒體,增加愛國主義實踐活動。微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面積傳播,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傳播,這有助于愛國主義活動在基層中的廣泛開展,吸引更多人參與。微媒體彌補了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短板,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內容。愛國主義活動需要組織者有強大的號召力,并且活動要有可持續(xù)性,而微媒體正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使愛國主義活動具有了強大的號召力。同時,微媒體的互動交流功能十分突出,能夠使人們長久關注并隨時參與愛國主義實踐活動。
借助微媒體,為群眾表達愛國情感搭建平臺。微媒體極大地方便了人與人的互動交流,為群眾表達愛國情感搭建了平臺。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者可以利用群發(fā)功能及時推送信息,網友也可以通過評論、留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這樣一來,就使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受眾的情感傳遞。
運用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面臨的四大考驗
其一,微媒體的傳播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一般是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的,而隨著微媒體時代的到來,現實世界和網絡虛擬空間的界線逐步淡化,虛擬和現實的融合讓受眾改變了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使傳播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需要傳播者重新定位受眾群體。相較于現實世界,大部分人更傾向于在相對自由的網絡空間中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也導致微媒體平臺中存在一些負面言論,可能會對受眾的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造成不良影響。
其二,微媒體傳播模式發(fā)生變化。在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過程中,傳統(tǒng)傳播模式多為“一對一”或“一對多”,在這種情況下,傳播者處于主導地位,而受眾對于信息的接受往往較為被動。在相對開放的平臺中,受眾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但這種傳播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弱化傳播者的作用,難以把握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
其三,傳播者的媒體素養(yǎng)面臨考驗。在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思想宣傳工作中,傳播者一般是引導者,組織與協(xié)調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開展,而微媒體的應用對傳播者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海量信息和快速傳播的模式中,傳播者一旦沒有把握好受眾接觸和接受新事物的最好時機,就可能會影響到愛國主義傳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其四,各種影響因素不易協(xié)調控制。微媒體時代的信息發(fā)布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從傳統(tǒng)媒體的定時發(fā)布到微媒體的實時發(fā)布,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頻率均越來越快。這也意味著網絡中一旦出現虛假信息或垃圾信息,就會在短時間內傳遍網絡,控制難度極高。此外,在網絡世界中,開放性和自由性降低了一些受眾的自律精神,這樣一來,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往往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還有一些微媒體缺少社會責任感,對信息監(jiān)管不到位,也會影響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
運用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要著力提升傳播服務質量,改善教育方式
運用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要著力提升傳播服務質量。鑒于傳播環(huán)境、傳播模式等因素的改變及其為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帶來的挑戰(zhàn),首先,傳播者應做好內容質量的把控工作,推動愛國主義傳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確保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少受負面影響,利用微媒體平臺提升傳播服務質量。其次,傳播者應正確看待微媒體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構建具有特色的傳播機制。再次,傳播者還要注重傳播的時效性,將愛國主義熱點事件即時推送到客戶端,引導受眾逐步提升是非辨別能力。最后,傳播者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與時俱進,建立并不斷充實愛國主義網絡資源庫,緊跟微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使愛國主義思想在當下越來越鮮活。
運用微媒體傳播愛國主義思想,要通過微媒體改善理論教育方式。理論是指導實踐的綱領,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必須要在理論上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傳播者可以充分運用微媒體不斷強化理論教育方式,增設在線討論、在線教育等網絡應用,使受眾的思想更加活躍。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還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要求,對新形勢、新現象進行集中講解和分析,讓受眾了解當前所處的宏觀環(huán)境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傳播者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面向廣大群眾征集熱點問題并組織討論,以得到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提升傳播者對微媒體的認識,強化愛國主義榜樣的示范作用
愛國主義傳播,要建立在傳播者對微媒體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傳播者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到傳播效果,在微媒體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傳播者首先要對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有全面認識,然后方能因地制宜地運用新媒體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其次,傳播者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yǎng),經常通過微媒體與受眾進行交流互動,及時回應受眾的疑問。此外,傳播者還應做好微媒體的信息監(jiān)管、網絡輿情監(jiān)督等工作,發(fā)揮出領路人的作用。對此,傳播者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鍛煉,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這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更好地把握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方向。
愛國主義傳播,需強化愛國主義榜樣的示范作用。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榜樣的激勵,對于愛國主義思想傳播而言,更加需要強化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傳播者可通過微媒體傳播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當受眾在微媒體上看到先進人物的事跡時,會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模仿和學習,甚至還會大范圍進行分享和轉發(fā),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在向受眾傳播愛國主義思想的過程中,榜樣的力量不可小覷。傳播者需要善于發(fā)現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也可以發(fā)動廣大群眾進行推薦,借助群體的力量,使更多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能夠為人們所熟知,起到示范與引導的作用,有效喚起受眾的愛國情感。
(作者為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系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社會思潮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7CSZJ2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劉小凡:《微博在90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5年第24期。
②李茜、劉立勛:《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微”路徑分析》,《新聞戰(zhàn)線》,2015年第5期。
③王首程:《如何補齊當前愛國主義輿論引導中的短板》,《人民論壇》,2016年第22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楊玲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