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霖
當云南一個個小村子被冠以“世外桃源”的稱號然后被游客涉足以后,能成為“桃源”的地方越來越少。古墨這個村子其實已經名聲在外,以其保存較為完好的古磨坊群、清澈靈秀的情人河、獨具特色的石板房民居、綠色宜居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純樸濃郁的民風民俗獲評“中國傳統(tǒng)村落”“2013中國避暑小鎮(zhèn)”“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zhèn)”。
鳳慶縣是“滇紅”茶的故鄉(xiāng),有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鄉(xiāng)名叫“詩禮”,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地名,無意間就把詩禮鄉(xiāng)與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聯系在一起。但更有韻味的是詩禮鄉(xiāng)還有一個名叫“古墨”的村子,乍看字面又會想到是不是古時生產文房四寶——“墨”的地方。但也有當地走出去的文人雅士認為,詩禮——“詩書禮儀之鄉(xiāng)”,古墨——“古代的墨汁”,名字頗有文化內涵,耐人品味。無論是“詩禮”還是“古墨”,我們暫時不去考證這些地名的由來和其中的內涵。據古墨村年長一點的老人說,這里得益于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傳承,自古以來儒家文化就比較濃厚,因此,這里的人慣用“文房四寶”,隨手就能寫副對聯。通常,他們就用石頭制成墨盤,并流傳至今。
古墨之美,美在“古磨坊群”。古磨坊群點綴在情人河的河道上,境內山巒雄偉、河流奔放、古木參天,是古墨人眼里的風景,更是古墨人心靈的皈依。情人河清澈靈秀,流淌情愛。古墨的靈性全在一條情人河,情人河流經古墨全境,將古墨一分為二,因閑暇之余,未婚青年男女常到此約會而得名,楚楚相惜的人們到河邊唱歌、對調、散步,訴說芳意,一條情人河成就了無數佳偶,流淌的都是情,都是愛。因情人河上游生態(tài)植被較好,河水常年清澈見底,就算五、六月份大雨傾盆,也無半點渾濁。古磨坊群與石結緣,吟誦古今。沿河兩岸與“石”有關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磨坊群、碾子坊、榨油坊、造紙坊錯落有致,巧奪天工,逶迤婉轉的石頭路、簡潔精致的石板橋巧妙地連接著古磨坊群,建筑上都采用以石條為基、壘石為墻、青石板為頂、石頭鋪路、石板為橋的風格。古墨盛產玉米和稻谷,祖祖輩輩都靠水磨坊來磨面,最早的古磨坊建于清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現有磨坊33間,其中可用19間,碾子坊1間,榨油坊1間,磨坊遺址14間,造紙坊遺址1間,石橋9座,在情人河上見證古今,歷盡滄桑,容顏卻依舊燦爛。水磨坊對于研究農耕文化,研究傳統(tǒng)米面加工、榨油工藝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村寨依山而建,隱藏于核桃林中。古墨盛產核桃,據聞情人河兩岸及村寨周邊山坡上成片的核桃樹多達6000多畝,樹齡上百的古核桃樹有4000多棵,所以這里又被稱為核桃谷。整個村子都在核桃林中,核桃林就是整個村莊,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的優(yōu)美景致。核桃林中的石板房人家,家家用石頭砌墻堅實厚重,用薄石板蓋屋頂冬暖夏涼,用厚石板鋪地古樸大方。隨處可見的石桌石凳,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讓人倍感親切??芍^戶戶小園庭院,院內花草成行,門前渠水潺潺,屋后鳥鳴清幽,天人合一,美不勝收。
古墨村古樸的田園之美現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一部以滇紅茶為題材的電視劇把古墨村作為主要的拍攝外景地,前來尋幽探秘的游客也紛至沓來。在古墨村,無論老人小孩,十有八九都能吟詩作對,都能揮筆寫對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他們不照搬現成,提筆略一沉思就能書寫出滿含希望和感悟的優(yōu)美對聯來。深厚的文化積淀,教育著古墨人民尊老愛幼、知書達禮;寧靜淡泊的鄉(xiāng)村生活,生養(yǎng)出村民童叟無欺、淳樸善良的品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