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偉+周建
摘 要:本文介紹法國語言學家紀堯姆的心理機械論,解釋了活動時間的概念,分析了語言與話語的區(qū)別以及潛在所指與實在所指的區(qū)別。
關鍵詞:心理機械論 活動時間 語言 話語 潛在所指 實在所指
紀堯姆(Gustave Guillaume,1883-1967)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法國語言學家。他生于1883年,出身貧寒,沒有進過大學,沒有學位。早年以教俄國移民法語謀生,篳路藍縷,鉆研數(shù)學。1909年與法國著名語言學家梅耶結(jié)識,開始從事語言學研究。1911~1913年發(fā)表《比較邏輯語法研究》和《法語邏輯語法研究》,1919年發(fā)表《法語中的冠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1929年發(fā)表《時態(tài)和動詞——體、語式和時態(tài)的理論》,提出了心理機械論(Psychomécanique),1945年發(fā)表《古典語言中時態(tài)的構(gòu)造體系》。1936年梅耶逝世后,根據(jù)梅耶的遺愿,巴黎大學附設的高等學校聘請紀堯姆當講師,這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高職稱。他每周講授一次語言學理論,直到1967年逝世,享年84歲。
紀堯姆在法國語言學界始終沒有地位,他的學生瓦蘭(R.Valin)于1961年將紀堯姆的全部手稿從法國運到加拿大,并于1964年在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語言系成立了“紀堯姆著作保存會”(Le fonds de Gustave Guillaume)。
紀堯姆1967年逝世后,他的學生瓦蘭成為他的法定繼承人。瓦蘭經(jīng)過20年的慘淡經(jīng)營,終于使“心理機械論”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語言理論。
心理機械論認為,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現(xiàn)象,人的心理活動中存在著一套特有的語言機制,它掌管著人的語言活動。其主要論點如下:
一、活動時間的概念
紀堯姆認為,人的語言行為是反映人的思維活動的,而思維活動從發(fā)生到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就叫做“活動時間”(temps opératif)?;顒訒r間是極短暫的,可以是無限小的,根本測量不出來,但這活動時間是確實存在的??隙嘶顒訒r間的存在,就可以將它形象化地在空間上用一條有箭頭的、非逆轉(zhuǎn)的、單方向的直線(即矢量)表示出來。如下圖所示。
由于活動時間的存在,語言就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它不是一堆現(xiàn)成的概念,也不是像索緒爾所說的那樣是一部存放于人們頭腦中的詞典,而是一整套有多種用途的機制。語言是一個反映外在世界的完整體系,這個體系是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地積累、創(chuàng)造和豐富起來的。
二、語言和話語的區(qū)分
紀堯姆提出,言語活動(langage)等于語言(1angue)加上話語(discours),即“1angage=1angue+discours”。這里,紀堯姆不是用索緒爾的言語(parole)而是用話語(discours)。法語中,“discours”一詞的主要意思也是指“parole”,但外延比“paro1e”更廣泛?!皃arole”主要指個人的有聲語言,而“discours”還可包括書面文字、手勢語、個人內(nèi)心的獨白等。
語言和話語之間存在著如下關系:
第一,在共時語言學中,語言的存在先于話語,語言的運用就是從語言過渡到話語,過渡需要的時間就是“活動時間”。
第二,語言是抽象的,是一個經(jīng)常的和連續(xù)存在的常數(shù);而話語是具體的,只是對語言瞬間的和斷續(xù)的利用。語言包括一個“反映系統(tǒng)”(système de representation)和—個“表達系統(tǒng)”(système dexpression),反映系統(tǒng)比表達系統(tǒng)更重要。反映系統(tǒng)內(nèi)恒常存在的觀念,在使用時從心靈深處被召喚到表面上來。從反映系統(tǒng)到表達系統(tǒng)的過渡,就是從語言到話語的過渡。研究語言,主要是研究反映系統(tǒng)對思維活動的反映。
第三,語言限制話語,確定話語。語言是“潛能”(puissance),而話語是“實效”(effet)。實效是說話人從潛能所蘊藏的各種可能性中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
如果用矢量AC表示思維活動,A表示思維活動的起點,B表示進行中的思維活動,C表示思維活動終點,則上述關系可表示為下圖。
紀堯姆認為,要從思維活動發(fā)生的三個階段(開始——進行——終結(jié))來研究各種心理活動,進而確定語言的作用和價值。所以,紀堯姆稱自己的語言學為“位置語言學”(linguistique deposition)。
例如,在反映系統(tǒng)中,存在著人類意識中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動,如從“一般”(universel)到“個別”(singulier)和從“個別”到“一般”的往返運動,就是產(chǎn)生冠詞體系的原因。
三、潛在所指和實在所指的區(qū)分
紀堯姆提出,所指(signifié)加上符號(signe)等于能指(signifiant),即“signifié+signe=signifiant”他又根據(jù)語言和話語的區(qū)分,潛能和實效的區(qū)分,把所指分為“潛在所指”(signifié de puissance)和“實在所指”(signifié deffet)?!皾撛谒浮笔钦Z言中話語所具有的各種可能性的總和,“實在所指”則是話語中某個意義實效(effet de sens)的現(xiàn)實化(actualisation),而符號是聯(lián)系語言和話語之間的中轉(zhuǎn)站。
例如,法語中的“homme”(人)一詞的潛在所指,是指“人”的概念所包含的任何一種可能意義;而它的實在所指,是指說話人說到“人”時,所聯(lián)系到的這個“人”的特定意義,即說話人從“人”具有的全部意義中所選擇到的一種意義。
紀堯姆的心理機械論是一種別出心裁的獨特的語言學理論,應該在現(xiàn)代語言學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L.Tesnièr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Paris,Klinck-sieck,1959.
[2]程曾厚.居斯達夫·紀堯姆的“心理機械論”及其著作保存會[J].國外語言學,1981,(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sycho-mechanics theory of French linguist Gustave Guillaume.The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operative times,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guage and discourse,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ified of puissance and signified of effect.
Key words:psycho-mechanics theory;operative times;language;discourse;signified of puissance; signified of effec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