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實行本科學業(yè)淘汰機制后,18名學生由于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大學生學風的思考。綜觀我國高校,部分學生上到本科之后放松學習,整日渾渾噩噩,考試掛科的情況屢見不鮮。為此,本科教育“嚴進嚴出”迫在眉睫。
華中科技大學教務處表示,“本科轉??啤钡恼咦?018年起施行,是保障本科生培養(yǎng)規(guī)格和質量的重要舉措,針對的就是大學生的學風。在我國教育領域,學生上大學之前經(jīng)歷基礎教育尤其是高考的難熬時光后,一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就信馬由韁,放縱自我,有些學生更是通宵打游戲、逃課、從不自習,四年一晃而過后學到的知識少得可憐。華中科技大學是雙一流高校,能考上該校的學生原本就具備相當強的學習能力,卻依然存在部分學生由于學風不正、疏于學習而從本科轉為專科,更不用說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因此高校針對大學生在本科期間缺乏把控自我能力、學風普遍不理想的現(xiàn)象,應加大力度嚴抓學風建設,不能讓大學生的本科生涯以“寬出”收尾。
首先,在學校層面形成學生考核“嚴進嚴出”的意識。從教育規(guī)律來看,高等教育理所應當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付出相當多的精力,絕不是輕輕松松混過去四年,以往很多高校的做法大多是抱著盡量讓學生“順利”畢業(yè)的目標,從未想過“動真格”。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要求嚴把畢業(yè)出口關,讓嚴格管理成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前奏??梢姡磥砀嗟母咝桓摹皣肋M寬出”的培養(yǎng)模式,“嚴進嚴出”必定成為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標配”規(guī)定。
其次,在制度方面以嚴格的標準推動學風建設。當前很多高校都是處于“寬進寬出”的大眾化發(fā)展階段,這樣的培養(yǎng)制度與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背離的。因此,要針對日常管理、行為管理、考試制度等設定高標準、嚴要求的條款,把控好過程管理,注重對大學生日常學習和就業(yè)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例如,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就要求堅決取消“清考”制度,就是要終結一些大學“寬進寬出”的培養(yǎng)模式;云南大學將“嚴進嚴出”納入日常管理,要求學生平均分必須達到70分才能拿到學位證,而2018年云南大學就有220人因為學分未修滿等原因無法按時畢業(yè)。
再次,教師要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學風。對于不少高校教師來說,如果學生在自己所教的課程中考試通過率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他們習慣于在考試前劃重點或有意無意地“放水”。學生們對此舉也是心照不宣,與任課教師形成“默契”,平日就抱著“反正老師會點重點”的心態(tài)得過且過,在考試的時候則抱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態(tài)度,對待日常的學習極其不認真。只要學生表現(xiàn)不是實在太過分,許多老師也不會追究,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教學,很容易就助長了大學生的不良學風。對此,在學校整頓學風的整體機制作用下,專任教師應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在營造學風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敷衍了事。
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危機意識。高校形成良好的學風,歸根結底關鍵還是在于學生。一些學生習慣了一直有外力推動,一進入相對寬松的大學校園環(huán)境,就會產生茫然無措的感覺,這并不難理解。因此,高校要在大學生入校的起始,就向他們灌輸學業(yè)的危機意識,講清達到畢業(yè)和拿到學位證的條件。要讓學生明白,他們經(jīng)歷艱難才考上大學,承載了家庭的希望,之前的艱苦不是大學墮落的理由,如果對自己放松管理,就會留下遺憾的四年時光,將來還會因能力、資歷不足而無法找到稱心的工作。
總之,高校從嚴治校,提升辦學質量,狠抓學風整頓,對大學生而言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對大學生真正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對教育的擔當,只要建立起人性化、可行性強的管理機制,教師對學生盡到教育責任,相信會幫助莘莘學子加強自我管理,不負大學美好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