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灶風
高中語文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學生對于語文才會有一個更好的學習和運用能力,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和科學文化品質。語言是人們平時生活交際的工具,教師應先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中將感情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差異閱讀
高中語文學習的主體就是學生,而每個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層次是不一樣的,這就會在學生之中產生一些差異,教師應該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更加人性化,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把學生放在主要的地位,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想法,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更加個性化。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保持一個開放的思想,有一個正確的語文閱讀觀,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生之間的差異。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硬把自己的見解或者參考答案中的解讀塞給學生,應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從自己的角度去閱讀,保持自己具有個人特色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每個學生所經歷的生活閱歷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學生對于事物的看法和認識是不同的。對于學生表達的獨特的見解,教師先不管學生說得對錯,光是這個大膽的行為就是值得表揚的。學生對于每篇文章精彩的地方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讓每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不一定要讓學生都得出統一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才能展現出學生之間不同的想法。
二、教師參與課堂,積極引導閱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交流對話??偟膩碚f,教師是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一個中介,教師的思想層次肯定是高于學生的,但是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不能完全掌控學生的閱讀思想,還是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課本上的文章除了起到教育的作用以外,還有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的作用,升華學生對于美的體驗。
語文是一門含有豐富感情的學科,有的人說,讀過《出師表》而不哭的人是不忠的;還有人說,讀《陳情表》而不哭的人是不孝順的;更有人說,讀過《五人墓碑記》而不哭的人是不仁義的。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就是語文是有豐富情感的,它的情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以詩歌《春江花月夜》為例,這首詩“孤片橫絕全唐”,非常不容易解讀,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就更加困難了。但是教師如果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詩歌欣賞的特點,讓學生去理解每一句詩、每一個詞,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全面入手,用圖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看,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之中,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精髓和內涵所在。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不用過分細致地進行講解,重要的是把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之中,這比教師逐字的講解更加重要。把學生引入意境之中,讓學生自己去揣摩理解就可以。這樣學生就可以較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對于文章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
三、注重閱讀感悟,落實有效閱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自然是讀,學生不去讀則不能領會文章的內涵。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之中自己去揣摩領會文章的情感,而不是重復機械的對知識的記憶。這里所說的讀就是指讀文章,閱讀指的就是學生整個閱讀的過程和閱讀后的體驗、感悟。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感悟文章的內容,并且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閱讀一篇文章,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去記憶課本上的知識。
比如說,在讓學生閱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時,文章中有一大段的關于景物的描寫,語句非常優(yōu)美,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反復地去閱讀,第一遍的閱讀是去體會景色的美,第二遍的閱讀就是去體會意境之美,而第三遍的閱讀就是對文章情感的體驗。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閱讀中才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內涵,體會到文章所描述的沉寂、蕭條的地壇之中蘊含著無限的生命氣息,自然中時時刻刻都有著生命的跡象,讓讀者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和震撼。對于這篇文章,學生只有在反復的閱讀中才能讀到生命的氣息,體會到作者對于生命的感慨。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的情感才是最深刻的,而不是教師直接把知識講解給學生聽。否則就減少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思考,讓語文變得沒有趣味。
總的來說,語文閱讀是一個在文章中發(fā)現美、感悟美、體驗美的過程。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自己仔仔細細地去一遍遍閱讀文章,并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思考,才能體會到文章的內涵,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會文章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文章,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342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