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亞翰
摘 要:開發(fā)了一個應急計劃建模、執(zhí)行和管理的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WfMS),可在災難事件發(fā)生前進行應急處理,協(xié)助完成應急計劃的實施。依據(jù)應急計劃與業(yè)務流程類似的思想,構建工作流形式的應急計劃。與傳統(tǒng)的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相比,該系統(tǒng)支持非結構活動以及資源管理,提高了處理災難事件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可應用到消防、公安等部門管理中。
關鍵詞: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災難事件;應急計劃;資源管理
DOIDOI:10.11907/rjdk.172177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8)002-0102-03
0 引言
災難是一種特殊狀況。目前,應急計劃多數(shù)以印刷文本的形式存在于文件中,內(nèi)容是描述員工需要執(zhí)行的措施,但沒有應急計劃的相關建模、執(zhí)行和管理技術。工作人員使用的常用工具有電話等,基于電腦的工具有諸如Word或Excel的辦公軟件。由于現(xiàn)有工具缺乏資源管理及委托功能,所以無法在災難發(fā)生時給員工提供充分的指導。本文主要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模型,對正在發(fā)生的災難事件進行建模、執(zhí)行以及管理,協(xié)助員工完成應急計劃的實施。
1 文獻綜述
工作流模型[1-3]以及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相關文獻很多,但都沒有明確闡述資源管理、委托功能以及狀態(tài)建模內(nèi)容,并且很多WfMS在執(zhí)行過程中缺乏適應性,只有有限的方法適用于本工作流,文獻[4]和[5]的內(nèi)容有局限,而文獻[6]和[7]提出的觀點需要專業(yè)知識,都沒有滿足員工需要。
應急計劃管理項目有ERMA[8]和EUDISMES[9]。ERMA項目開發(fā)的“流程管理模塊”支持 “風險管理流程”中的地理建模和管理,但是ERMA不支持項目的執(zhí)行,也不支持資源管理和委托功能;EUDISMES項目的“協(xié)作任務管理器”支持分層無結構計劃的建模和執(zhí)行。與這兩個計劃相比,本文基于流程導向模型,而EUDISMES模型重點在分層模型上,并且EUDISMES模型沒有明確考慮控制結構建模還是并行分支,會造成計劃可讀性下降,影響當前部署進程。文獻[10]和[11]介紹了改進的災難管理,這個方法同樣可運用在工作流中,但是不支持災難信息調度。
2 問題分析及解決思路
2.1 問題分析
采用印刷文本的應急文件作為管理災難的基礎會產(chǎn)生如下問題:①環(huán)境限制:由于應急文件結構的限制,發(fā)生火災時,職工保持完整的環(huán)境觀念并做出關乎整個流程部署很困難;②不支持資源管理:由于應急處理措施無法在火災發(fā)生前執(zhí)行,所以無法根據(jù)需要提供相應資源。例如,對 “人員受傷”,應急處理措施可提供足夠的救護車以及可支配車輛。目前職工可使用的應急求救渠道通常為電話、廣播、傳真以及網(wǎng)絡;③缺乏靈活性:由于會發(fā)生不可預測以及環(huán)境突變的情況,實際情況與計劃應急文件存在語義差距,應急文件只有做出相應調整才能應對突發(fā)狀況;④不支持委托:目前,電話和傳真支持委托措施,但耗時又易產(chǎn)生歧義,且無法自動跟蹤所提供的信息。
2.2 解決思路
2.2.1 基礎工作
業(yè)務流程、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是重要基礎,工作流管理聯(lián)盟將業(yè)務流程定義為“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共同實現(xiàn)業(yè)務目標的流程或活動”。工作流描述了業(yè)務流程的執(zhí)行過程,在此過程中,活動從一個參與者傳遞到另一個參與者。在表示業(yè)務活動或流程活動時,工作流由決定活動執(zhí)行順序的控制流元素組成。WfMS通過使用軟件,在工作流引擎上運行、創(chuàng)建和管理工作流執(zhí)行。
2.2.2 工作流形式應急計劃
通過對若干應急處理措施的研究和總結,可知業(yè)務流程和應急處理十分相似??蓪⒋胧┮暈樘厥獾臉I(yè)務活動,如在業(yè)務流程中,措施間相互關聯(lián)并實現(xiàn)預期目標,以最佳方式進行災難處理,將應急計劃作為工作流的基礎。因此,可通過WfMS對應急計劃進行建模、執(zhí)行和管理。例:某化工廠發(fā)生爆炸且毒氣蔓延全市,圖1以工作流的形式給出部分應急計劃“安全逃生”的模型。開始,找到措施“發(fā)現(xiàn)情況”和“評估情況”。然后,基于評估結果,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措施去保障傷員安全及逃生。在“安全逃生”示例中,必須同時啟動“實時”逃生通道以及“確定逃生區(qū)域”。否則,員工必須決定是否對人群進行警告。
3 工作流建模
3.1 需求分析
WfMS還需滿足如下需求:①WfMS必須支持資源管理:“資源管理”即災難發(fā)生時,支持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工具,包括必須資源、請求和處理流程以及每個活動的分配;②WfMS必須給出當前部署狀態(tài)、當前工作流狀態(tài),確定每個活動是正在執(zhí)行還是執(zhí)行完畢;③WfMS必須允許流程執(zhí)行前以及執(zhí)行中的工作流修改,以應對發(fā)生在災難中的未知事件(如爆炸或惡劣天氣)并采取必要對策。但是執(zhí)行中的修改必須避免阻礙流程的進一步執(zhí)行。修改措施,即刪除、添加及配置活動、連接和分配資源,只有通過修改才能保證現(xiàn)實流程中應急計劃的施行;④WfMS必須支持委托措施:職工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及采取措施至相應的操作單元,將職責遞交至執(zhí)行區(qū)域,將資源管理遞交至操作單元;⑤WfMS必須支持工作流執(zhí)行:除了對應急計劃建模,WfMS還必須支持其執(zhí)行。執(zhí)行完某個活動后,下個待定任務會自動執(zhí)行。
3.2 數(shù)據(jù)模型
圖2所示模型給出了該工作流實例的內(nèi)部數(shù)據(jù)結構,包含工作流中所有的必要信息及結構組成。
3.3 工作流
應急工作流是對災難事件作出應急處理的一種形式化描述,一個計劃即一個應急工作流類的實例,每個應急工作流包括多個控制流和活動。
3.4 活動
一個活動可以是一個工作項目、開始節(jié)點、結束節(jié)點或子流程。一個工作項目代表一個職工的基本處理方式,包括委托以及資源檢查列表。委托即把措施托管給操作單元,如通過郵箱或者即時信息。每個工作項目可以獲得多個必要的執(zhí)行資源,資源存儲在工作項目資源檢查列表中。工作項目的“運送工具”即一個資源,包括汽車、直升飛機以及大巴等。為了改善應急工作流的可讀性,活動可以由子流程組成。endprint
3.5 控制流元素
控制流元素和連接器可以規(guī)范控制流和應急工作流。不同于ANDSplits和ANDJoins以及XORSplits和XORJoin,每個XORSplits即一個選擇,若市民必須撤離或警告人群,執(zhí)行活動“評估情況”后必須做出決定。
3.6 顯示狀態(tài)管理
為了描述當前部署狀況,需要對每個活動狀況建模。因此,數(shù)據(jù)模型中的應急工作流、節(jié)點、資源檢查列表以及資源均包含其當前狀態(tài)。應急工作流狀態(tài)不能為未啟動、啟動、運行、暫停、失敗或者完成。創(chuàng)建或加載應急工作流后其處于不可激活狀態(tài)。若指派某個職工作為應急工作流的負責人,則應急工作流變更為啟動狀態(tài)。啟動狀態(tài)下的應急工作流會進入運行狀態(tài),處于運行狀態(tài)下的應急工作流可被標記為暫?;蚴顟B(tài),而成功執(zhí)行的工作流即為完成狀態(tài)。圖3為使用UML狀態(tài)圖給出的工作項目狀態(tài)。
若一個工作項目不必執(zhí)行就可以跳過,其它狀態(tài)如未激活、完成以及失敗,都與應急工作流的狀態(tài)對應。啟動指一個工作項目應當執(zhí)行但尚未委托給執(zhí)行單元。進行委托后,員工將工作項目標記為運行——即將被執(zhí)行。工作項目還可以被暫停以及重新提交。若一個工作項目的資源檢查列表處于完全有序狀態(tài),那么這個工作項目就是計劃工作項目,否則就是未計劃狀態(tài)。資源檢查列表和資源的狀態(tài)如圖4和圖5所示。
4 結語
本文使用WfMS對應急計劃進行建模、執(zhí)行和管理,分析了當前使用印刷文本應急計劃進行災難管理的主要問題,描述了WfMS在災難管理領域需滿足的若干要求,給出了依據(jù)WfMS的數(shù)據(jù)流模型。與普通模型相比,給出的模型支持資源的委托和管理。給出了每個活動的明確狀態(tài),且充分反映流程的部署狀態(tài)。使用工作流對應急計劃建模,并使用WfMS執(zhí)行應急計劃。
參考文獻:
[1] DOC NR.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terminology & glossary[Z]. WFMC-TC-1011,1999.
[2] EDER J, GRUBER W. A meta model for structured workflows supporting workflow transforma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6th Ea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02:326-339.
[3] LI C, GOU J, WU H, et al. A process meta-model supporting domain reuse[C]. 2005 International Software Process Workshop,2005:459-461.
[4] WHITTINGHAM K. Openwater white paper[C]. IBM Research Division, 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1999.
[5] NARENDRA N C. Adaptive workflow management-an integrated approach and system architecture[C].Proceedings of the 2000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2000:858-865.
[6] ADAMS M, TER HOFSTEDE A H M, EDMOND D. et al. Facilitating flexibility and dynamic exception handling in workflows through Worklets[C].Proceedings of 17th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05.
[7] FREMANN A, MAXIMINI K, MAXIMIN R, et al. Collaborative agent-based knowledge support for empirical and knowledge-intense processes[C].Third German Conference MATES 2005,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
[8] PEINEL G, ROSE T, BERGER E. Process-oriented risk management for smaller municipalities[C].Proceeding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risis Response and Management,2007.
[9] BORGGRFE B, DRNER C, HE J, et al. EUDISMES-end-user develop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oftware systems[C]. in Statusband Forschungsoffensive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6,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6.
[10] SOMEREN M, NETTEN N, EVERS V, et al. A trainabl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to support crisis management[C].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ISCRAM Conference,2005.
[11] GEORGAKOPULUS D. Collabor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M].International Process Technology Workshop,1999.
[12] 羅海濱,范玉順,吳澄.工作流技術綜述[J].軟件學報,2000,11(7):899-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