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個26歲,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猶太人,被送進了被稱為“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他叫拉爾·索科洛夫,從被送進集中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被徹底改變了……
建造于1940年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在歐洲最大的集中營,也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最重要的執(zhí)行地。
當(dāng)年,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犯年輕力壯的,會被押往勞動營,被迫勞動,為納粹建造更多的關(guān)押犯人的營地,一旦失去勞動能力,就會被送進毒氣室;沒有勞動能力的,會直接送進毒氣室;極少數(shù)雙胞胎或是侏儒,則會被用于醫(yī)學(xué)實驗,最后拋入焚尸爐。
在戰(zhàn)后的紐倫堡審判中,它的首任指揮官魯?shù)婪颉ず狗Q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有多達300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為猶太人,死于了該集中營。
拉爾·索科洛夫是1942年被抓進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但他卻在這個“死亡工廠”中活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此生至愛。
2004年2月21日,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位老人正接受采訪,他整理了一下情緒,開始對著鏡頭說出了下面的話:
“我叫拉爾·索科洛夫,出生時的名字叫路德維?!ぐ瘢↙udwig Eisenberg),曾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紋身師,就是把囚犯的編號紋在他們身上的那種,”他停頓了一下,又繼續(xù)說道,“有一天,我遇見了一個名叫吉塔(Gita)的女囚犯,我把她的編號紋在了她的左臂上,她卻把這個編號紋在了我的心里,直到現(xiàn)在……”
說完這段話,老人的聲音開始哽咽,淚水從臉頰上落了下來……
拉爾·索科洛夫是一名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猶太人。1942年,26歲的他被抓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不幸中的萬幸,他被帶到了勞動營。
所有犯人在入營時,都會被強制剃成光頭,然后被帶到一個名叫Pepan的法國人那里,在手臂上紋一組數(shù)字。拉爾的數(shù)字是32407。從這一刻起,拉爾的名字就變成了32407。囚犯們每天都要從事繁重的勞動,還要小心翼翼的避開那些脾氣暴躁的看守。
不久,拉爾得了傷寒癥,他本以為自己要完了,但看守可能認(rèn)為他是個不錯的勞力,就把他交給了Pepan照顧。不到一個星期,拉爾就恢復(fù)了,也虧他恢復(fù)得快,如果他再病下去的話,很可能就會被送進毒氣室了。
也不知道Pepan是用了什么方法說服了看守,讓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就這樣,拉爾就成了Pepan的助手,并很快就學(xué)會了刺青。
可是有一天,Pepan突然失蹤了,那以后,拉爾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憑著會說斯洛伐克語、德語、俄羅斯語、法語、匈牙利語和一點點波蘭語的優(yōu)勢,拉爾成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新的刺青師,為每一個新來的囚犯在胳膊上刺上編號。
得到這份工作以后,拉爾得到了Pepan留下的全部刺青工具,一個負(fù)責(zé)“保衛(wèi)他安全”的警衛(wèi),一個獨立的房間,一點點工作結(jié)束后的自由時間和一份比以前要多上一些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個能夠活下去的機會。
當(dāng)然,拉爾并沒有把自己當(dāng)作納粹黨的一分子。在死亡集中營,囚犯們總是感激地接受自己能夠得到的一切,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不用提心吊膽的睡去,也不用再擔(dān)心自己是否還能見到第二天的陽光。
之后的兩年,拉爾為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兩個副營——克瑙集中營和莫洛維茨營中成千上萬的囚犯刺了編號。這些被強行刺在他們蒼白的手臂上的紋身,后來都成了納粹大屠殺和這座最致命的集中營無法磨滅的象征。
每天都有數(shù)不清的囚犯在等著被拉爾刺上編號……
1942年7月的一天,同往常一樣,拉爾拿到了一個數(shù)字:34902,但是,當(dāng)他握著那只瘦弱的手臂時,他發(fā)現(xiàn)坐在對面的,是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孩兒。那是他第一次給女性刺青。
也許女孩兒明白,這是集中營殘酷的“登記”過程中的最后一步,被刺上這個數(shù)字后,她就不再擁有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冰冷的數(shù)字。拉爾看到女孩兒明亮的眼睛里充滿了痛苦和恐懼。
拉爾不敢違抗命令,盡管他不愿意,但還是將這個號碼刺在了女孩兒的左臂上,而這個號碼,從此也深深地刺在了他的心上。
女孩兒被關(guān)押在克瑙女囚集中營。拉爾一直忘不了她,于是,在隨身“警衛(wèi)”的幫助下,他開始和那女孩兒秘密地通起了信。有時,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他也會悄悄溜到關(guān)押女孩兒的地方去看望她。
漸漸地,拉爾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兒。
拉爾知道她和自己是不一樣的,自己是陰差陽錯地得到了這份工作,成為了幸存者,而女孩兒的心中卻充滿了絕望,她既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也沒有任何活下去的信心。
拉爾開始在能力范圍內(nèi),給予女孩兒更多的照顧,他將自己多得到的食物偷偷地分給她,還利用自己的特權(quán),把她換到了一個更輕松的地方勞作。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食物就是硬通貨。拉爾開始利用職務(wù)之便和當(dāng)?shù)氐拇迕襁M行珠寶交易,這些珠寶大部分都是來自其他的囚犯,他用珠寶向附近的工人和村民交換更多的食物,用來幫助他心愛的女孩兒和她的朋友。他想能給她希望,雖然不知道該怎么做……
1945年,德國納粹走向滅亡,納粹黨開始向外轉(zhuǎn)移犯人,女孩兒就是被轉(zhuǎn)移的人之一。
自己深愛的女孩兒就這樣離開了,拉爾甚至不知道她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他只打聽到了她的名字——吉塔·富爾曼諾娃。
隨后,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拉爾也踏上了回家鄉(xiāng)的路?;氐郊亦l(xiāng),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他的姐姐也是幸存者,他家鄉(xiāng)的房子,也完好無損。但此刻,他有一個更想見的人,那就是吉塔。
于是,拉爾變賣了從納粹那里偷來的珠寶作為路費,踏上了尋找吉塔的旅途。他并不知道該去哪里找她,他決定先去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因為那是許多幸存者從奧斯維辛返回捷克斯洛伐克的必經(jīng)之地。
拉爾在火車站守了好幾個星期,一無所獲。直到有一天,火車站站長建議他不妨去紅十字會看看,因為有很多集中營出來的人,都在那里工作。
拉爾決定去碰碰運氣,在去紅十字會的路上,他意外地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龐和一雙明亮的眼睛,那不是吉塔又是誰!拉爾不顧一切地了沖過去,吉塔也認(rèn)出了他,他們擁抱在了一起,淚如泉涌。
從那以后,奧斯維辛集中營編號為32407的紋身師和編號為34902的女囚徒,就再也沒有分開過。1945年10月,這對有情人終于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他們婚后的生活并不平靜,拉爾和妻子先開了一家紡織店,生意經(jīng)營得紅紅火火。但他把賺來的大部分錢,都捐給了以色列,支持以色列的獨立戰(zhàn)爭。
這個事被發(fā)現(xiàn)之后,拉爾被軟禁在家,店鋪也被政府沒收了。萬般無奈之下,他和妻子在一個周末逃出斯洛伐克,離開了歐洲,逃到了澳洲。
之后,兩人又在墨爾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直到2003年,吉塔去世,拉爾才決定將自己與妻子的愛情故事分享出來。
在別人眼中,作為納粹集中營里的刺青師,拉爾或許就是一個幫兇。即使他不想自己的過往曝光,但他也知道,經(jīng)歷過那些的人,大多數(shù)都沒有機會活著講述這段過往,他只希望自己的過去可以警醒從未經(jīng)歷過這些恐怖事件的年輕一代珍惜和平,不忘過往,也想通過自己和妻子的故事鼓勵那些生活在絕望中的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生的希望。
噩夢般的歲月雖已逝去,但奧斯維辛這段歷史作為人類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卻永遠不能抹去。遇難者的名字可能會在人類的記憶中淡漠,但他們的苦難卻永遠不會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