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8月馬累召開的港口國監(jiān)控委員會第20次會議上,該委員會完成了有關印度洋諒解備忘錄新檢查機制(NIR)的實施標準,提供更基于風險的系統(tǒng),用于2018年1月1日起對鎖定為非投訴船舶作檢查。按IOMOU的NIR,目標因素矩陣被船舶風險概況所取代?;谕ǔ:蜌v史業(yè)績參數(shù),例如船舶類型、船齡、船旗國業(yè)績、認可組織績效、公司業(yè)績和船舶績效等,SRP將被分為高風險船(HRS)、標準風險船(SRS)或低風險船(LRS)。
每個業(yè)績參數(shù)用適當公式予以評估,并依據(jù)所定義標準將權重點分別針對HRS、SRS和LRS。最后,所有考慮業(yè)績參數(shù)的權重點總和、實時運用的PSC檢查和運行36個月的船舶歷史數(shù)據(jù),將用來判定高的、標準的或低風險的船舶。定期檢查按SRP所確定時間間隔進行。意想不到的因素可能會引出檢查,其被歸為“附加檢查”。有關定期檢查的時間窗口依據(jù)SRP規(guī)定如下:關于HRS - 在上次定期/附加檢查后5~6個月之間;關于SRS - 在上次定期/附加檢查后10~12個月之間;關于LRS - 在上次定期/附加檢查后18~24個月之間。
(劉昭青 編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