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艷
(福建省福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福建 福州 350007)
活血散是福州市盤嶼中醫(yī)骨科醫(yī)院的自制藥品,由乳香、沒藥、赤芍等十幾味中藥經加工制成,具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傷筋及骨折腫痛等?,F行質量標準中沒有含量測定項。赤芍為活血散的主藥,在處方中起祛瘀止痛、涼血消腫之功效,其有效成分為芍藥苷[1]。為了更好地控制該制劑質量,本文參考有關資料[2],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了活血散中芍藥苷的含量測定,操作簡便,重復性好,結果準確。
1.1 實驗儀器 島津LC-20A高效液相色譜系統(tǒng)(紫外檢測器,自動進樣器,柱溫箱)(日本島津公司);KQ-500WDE三頻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公司);Milli-Q-Reference超純水機(法國密理博公司);BP211D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公司)。
1.2 試藥與試劑 芍藥苷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36-201640,含量 96.4%)。乙腈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活血散3批(福州市盤嶼中醫(yī)骨科醫(yī)院,批號:161201、161203、161204)。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C18ODS柱(250 mm×4.6 mm,5 μm,大連依利特);流動相:乙腈-0.1%磷酸(14∶86),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30 nm,柱溫:35 ℃,進樣量:20 μL。
2.2 溶液的制備
2.2.1 對照品的制備 精密稱取芍藥苷對照品20.24 mg,置50 mL棕色量瓶中,加稀乙醇溶解,制成0.39 mg/m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貯備液。精密吸取該貯備液5 mL置50 mL量瓶中,用稀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對照品溶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混勻,取約1.5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250 W,33 kHz)1 h,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2.2.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根據處方制備不含赤芍的陰性樣品,按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得活血散陰性對照溶液。
2.3 專屬性考察 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按“2.1項”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色譜圖見圖1~圖3。結果顯示供試品中芍藥苷分離度好(分離度大于1.5),陰性溶液無干擾。
2.4 線性范圍 精密量取“2.2.1項”下的芍藥苷對照品貯備液,用稀乙醇稀釋成 3.90、7.80、19.51、39.02、58.53、78.04 μg/mL 梯度濃度溶液,分別進樣20 μL。以芍藥苷峰面積對溶液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 A=2.595×104C-1.006×104,r=0.9996。可見芍藥苷溶液濃度在3.90~78.04 μg/mL范圍內具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精密度實驗 取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每次 20 μL,記錄峰面積,RSD=1.52%,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穩(wěn)定性實驗 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每隔2 h進樣1次,共進樣6次,記錄峰面積,RSD=1.52%,由實驗結果可見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是穩(wěn)定的。
2.7 重復性實驗 取同一批號(批號161201)活血散樣品,共6份,按“2.2.2項”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記錄峰面積,結果芍藥苷的平均含量為1.70 mg/g,RSD=1.85%。
2.8 加樣回收實驗 取同一批,6份已知含量的活血散0.75 g,置具塞錐形瓶中,分別精密加入一定量芍藥苷對照品,按“2.2.2項”供試品含量測定法依法測定,計算回收率。見表1。
2.9 樣品測定 取3批樣品,按“2.2.2項”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的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芍藥苷含量,見表2。
3.1 檢測波長的選擇 根據主要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譜,芍藥苷在波長230 nm處有最大吸收,在這一波長下測定,樣品中其他化學成分未見干擾,故本實驗采用230 nm作為測定波長。
注:A芍藥苷。
圖2 供試品HPLC色譜圖
圖3 陰性樣品HPLC色譜圖
表1 芍藥苷回收率實驗結果
表2 3批活血散樣品測定結果(n=3)
3.2 流動相的選擇 比較3種不同流動相,A:乙腈-0.1%磷酸(14∶86),B:甲醇-水(15∶85),C:乙腈-水(15∶85),選擇流動相 A,芍藥苷峰形對稱,與其他成分峰分離良好。
3.3 提取方法的選擇 比較回流提取與超聲波提取,二者差別不大??紤]到超聲波提取操作簡單,受熱溫度低,故選擇超聲波提?。辉约状?、稀乙醇及水超聲提取,結果表明稀乙醇提取芍藥苷含量最高,因此采用稀乙醇提取;考察了不同時間提取效果,發(fā)現1 h提取率最高,故選擇超聲1 h。
[1] 陸小華,馬驍,王建,等.赤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5,46(4):595-602.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