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云南省臨滄市文化館 云南 臨滄 677000)
烏木龍俐米人能歌善歌,打歌是俐米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烏木龍俐米人打歌時以吹蘆笙、吹竹子笛、吹嗩吶和彈奏三弦者為先,男女老少緊跟于后踏歌而舞,邊跳邊唱,帶有明顯的民族打歌特征[1]。
俐米青年男女都非常喜歡以及愛好打歌,并且非常善于唱山歌、對調子。他們喜歡用情歌的方式,表達對彼此的愛慕與思念之情。俐米人打歌的歌詞一般都是七個字,與其它民族的打歌的歌詞大同小異。調子脫口而出,問答內容必須相符,調子必須上下一致。如:
想你想你真想你,請個畫匠來畫你;把你畫在枕頭上,白天想你夜靠你。
花無綠葉不好看,哥無小妹不好玩,怪碌碌呢怪懶在,阿妹一起打歌來。
阿妹阿妹打歌去,阿妹阿妹打歌來;打歌去呀打歌來,仄愣仄愣轉回來。
哥唱只歌把妹逗,看妹抬頭不抬頭;馬不抬頭想吃草,妹不抬頭愛風流,
妹不抬頭愛風流!……我跟小妹配成雙,每頓吃飯我先嘗,
吃個雞蛋留個黃,吃個螞蚱留條腿,吃個螞蚱留條腿!……
想你想你真想你,請個畫匠來畫你,把你畫在枕頭上,又靠枕頭來靠你!
想你想你真想你,白日想你沖瞌睡,晚上想你睡不著!……
如果中途要換內容,從歌調對子中變換出來,如:
仄楞仄楞翻過去,仄楞仄楞翻過來;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床哪里睡!
俐米青年男女打歌時吹蘆笙、竹子笛、嗩吶,彈奏三弦,對的歌調從頭到尾都是激情的、歡快的。在打歌的過程中,他們的步伐、歌調等都比較協(xié)調一致。另外,他們常常會通宵達旦打歌,因為他們在打歌對調上誰也不會服輸,所以整個打歌場景如同鶯歌燕舞一般,富有詩情畫意。
烏木龍俐米人的喜事打歌是指農村婚嫁、祝壽、蓋房豎柱、棺木制成等場合以及火把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期間舉行的打歌。烏木龍俐米人的喜事打歌與喪事打歌的方式、內容完全不同。烏木龍俐米人的喜事打歌,一般由主人事先邀請一名能干的“歌郎頭”來組織、協(xié)調打歌場上的男女對唱活動,將該活動進行到底并維持到天亮。喜歌的歌詞詞一般都是七個字,內容必須一致,調子必須上下相符。如:
來打歌呀來打歌,打起塵灰做得藥,打歌就是團團轉,一個跟著一走喲。
在烏木龍俐米人打歌的人群里,有的人為了取悅大伙與觀眾,經常會出現一些歌詞不要求別人回應,只是打歌時出現停頓或無對歌現象時才會有,如:
不會打歌學打歌,不會打歌踏人腳!穿衣不怕衣裳爛,愛笑不怕牙齒?。?/p>
對歌時如有出現停頓,就會有這樣的調子希望對歌一直持續(xù)下去:
打歌來來打歌來,打歌不要歌聲斷,唱戲不要戲落臺!
如果此時還是沒有人回應,又會有這樣的調子督促所有對歌人開始對歌,直到新的對歌開始:
來來來來打歌來,三個石頭搭個灶,你添水來我加柴!……
打歌來來打歌來,朝獲主人大發(fā)財,金銀財寶滾進去,口舌是非滾出來!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當前的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給烏木龍俐米人的生產、生活等方面均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發(fā)自內心地用歌聲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表達了對黨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熱愛,抒發(fā)了對黨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恩之情。如:
天上星星亮又亮,書記恩情永不忘,扶貧攻堅心里暖,又有吃來又有穿!
天地詩心習近平,扶貧攻堅得人心,我們目前三保障,感謝黨和習近平!
扶貧攻堅真是好,俐米家庭得三保,兒女讀書有保證,開心別墅已建成,
如果沒有共產黨,我們缺吃又缺穿,黨的政策就是好,天天感激掛包辦!
烏木龍俐米人的喜事打歌所要表達的目的往往是在表達喜悅,歌詞大多數都是出自比較有威望的歌手,歌聲歡迎嘉賓貴人、親戚朋友、遠親近鄰,同時祝愿俐米人繁衍生息。
喪事打歌是指喪葬場合的打歌,是只有年過花甲的人才能打的歌。無壽喪身者,一般不舉行打歌。喪事打歌,舞蹈形式不變,唯唱詞不同。唱詞主要是對亡靈的哀悼,對亡者家屬的安慰,希望者亡家屬化悲消愁等言語。亡人年事越高,打歌越熱鬧[2]。喪事打歌的目的一是希望活著的人得到安慰,讓逝者得到安息。二是感謝逝者的養(yǎng)育之恩,讓活著的人能平安生存,因此,對的歌調都是極度悲傷的,絕不會出現高興、快樂之表情。如:
蘆笙吹起歌聲起,大家一起來打歌,主人不要悲傷過,只是家中缺一角。
悲傷心情要放下,逝者升天到天堂,極樂世界享福去,打起精神挺腰桿!
老人只是奔仙去,極樂世界去享樂,極樂世界去享樂!老人享樂奔仙去
我的淚水濕衣裳,你的恩情比天大,你的恩情比海深。打歌來來打歌來,
主人不要太悲哀,老人只是享樂去,極樂世界門已開!
山會,俐米人稱“朝山”。山會一般在春天舉行,以朝賀為主。這種山會,會期因山而異,長短不一。特別有名的大山,人數可達萬眾之余。屆時赴會者從四面八方云集一處,一時間能使空谷喧騰。在這里,除了買賣各種商品和燒香拜佛外,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打歌。這種打歌每年有專人組織,多在白天進行[3]。同時在一座山上,一個場子不夠用,可分三四個場子進行,最熱鬧的場子中吹蘆笙、笛子者不下30人,參加打歌者數百人或千人,圍觀者不計其數,里里外外,層層環(huán)繞。舞蹈腳步聲、歌唱聲、吼叫聲、樂器聲響成一片。這種場合,既是歌場又是情場。每到此時年輕男女就把這里作為對調子、唱情歌、談情說愛、尋伴覓偶的最好場所。誰都不會放棄這種極好的機會,直到日落盡興方散。這種活動有一天結束的,也有連續(xù)進行兩三天的。廟會主要是與會者須到特定的廟宇中燒香拜佛,求神禱告,焚紙化燭,敬酒獻飯,而后自己野餐一頓,才進行打歌。
烏木龍俐米人的打歌是烏木龍俐米人的歷史文化、生活、娛樂的傳承,烏木龍俐米人的打歌具有較高的研究、保留和推廣價值。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烏木龍俐米人打歌是屬于烏木龍俐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