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敏
廣東省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東莞 523000
醫(yī)院不僅是為廣大患病人群提供救治的場所,同時也是培養(yǎng)醫(yī)療科技人才的重要平臺[1]。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也對臨床醫(yī)護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為保證護理安全,對實習護生上崗前進行培訓是其走上臨床實踐的第一步,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技能崗前培訓模式能使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護理專業(yè)技能,在臨床工作中較快的適應護士角色,對提高護理質量及其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幫助[2-3]。為探討有效的崗前培訓模式,我院2017年7月,將綜合病例下站點式培訓模式應用于護理實習生崗前培訓考核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對2017年4~6月到我院的85例新實習護士開展崗前培訓,按照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3)和實驗組(n=42),兩組各含2名男性,其余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18~24歲,中位年齡22.5歲,文化程度:本科5名、大專9名、中專30名;實驗組年齡18~24歲,中位年齡21.5歲,文化程度:本科5名、大專9名、中專29名。收集兩組護生的例數(shù)、年齡、學歷等方面資料,所得數(shù)據(jù)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均衡性較好(P>0.05),數(shù)據(jù)之間可用于比較分析。
表1 兩組學生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比較(x ± s,分)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的崗前培訓模式,常規(guī)授課、操作示范后考核,培訓時間為1周,護生在統(tǒng)一培訓理論知識后,由科室?guī)Ы汤蠋熤笇?,獨立完成操作,課堂采用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形式,培訓方法以講授為主。
實驗組則接受綜合病例下站點式培訓與考核,具體方法包括:(1)培訓計劃:由醫(yī)院護理部與部分科室教學秘書共同負責崗前培訓,負責設計以休克為主題的病例,在設計病例時要求由真實病例改編而成,設計五個場景,多個知識點及操作,要求貼近臨床實際,具有代表性、常見、急危重癥等特點。案例涵蓋護理評估、護理查體、靜脈輸液、皮下注射、吸氧、導尿、心肺復蘇等操作,涉及身份識別、口頭醫(yī)囑執(zhí)行、查對制度等護理核心制度。設立培訓小組,由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8名老師組成,分別擔任醫(yī)生、護士(2名)、患者、患者家屬、提示卡的角色,講解員的角色。(2)培訓流程:①集中培訓:由培訓小組8名老師對護生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前將實習生進行分組,每6人為一組,共7組,每小組內成員分別扮演醫(yī)生、護士(2名)、患者、患者家屬、提示卡的角色。此階段教師的任務一是將案例流程及具體操作進行示范,二是幫助護士盡快適應角色轉換,以期快速進入情景角色。②分組培訓:每小組成員按照角色分工,進行各項流程及護理技能操作,每名老師負責一組護生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加以引導和提示;每一輪回訓練結束后小組成員進行角色互換,以訓練不同的操作及體驗不同的感受。全體成員訓練結束后,教師與護生共同對訓練情況進行分析,護生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總結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對小組其他成員的操作進行評價,教師針對知識點提出問題,引導護生進行思考,發(fā)掘其自主學習能力;最后教師對護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進行總結評價,讓護生從中吸取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
(1)觀察兩組學生崗前培訓后護理理論考試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崗前培訓體會,帶教老師及患者對實習生的綜合評價等內容。理論考核為閉卷形式,內容是與培訓相關的理論知識;臨床技能考核為被考核者從培訓操作項目中隨機抽考1項,各項考核成績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成績越佳[4]。(2)自主學習能力:采用著名學者編制的護理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學習動機(8個條目)、自我管理能力(11個條目)、合作能力(5個條目)、信息素質(6個條目)4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即“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級,總分30~150 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強[5]。調查問卷由教師在崗前培訓當天和實驗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由學生匿名填完后提交。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培訓前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以及臨床技能考核成績較培訓前均有所提高,與同期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各項成績明顯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培訓前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兩組學生的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質以及總分較培訓前均有所提高,與同期對照組相比,除信息素質以外,實驗組各項指標得分均明顯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目前,崗前培訓作為護生從課堂走向臨床的第一步,實習前開展規(guī)范化的崗前培訓已成為護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已在各個大型教學醫(yī)院被廣泛采用[6-7]。在崗前培訓的過程中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在以往傳統(tǒng)的培訓中,往往是注重于護理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由教師親自示范操作過程后,學生自主練習,最后進行抽簽考核,但形式過于局限,護生無法體驗真實的臨床情況,顯然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8-9]。
表2 兩組學生培訓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比較(x ± s,分)
2017年,我院結合臨床實際和當前形勢,探索出一種新的崗前培訓形式:綜合病例下站點式培訓模式,并將其與接受傳統(tǒng)崗前培訓模式的實習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培訓前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實驗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較培訓前及同期對照組均有明顯提高(P<0.05)。分析其原因:傳統(tǒng)的崗前培訓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其他培訓內容由于時間的關系也是提綱挈領,匆匆而過,缺少臨床技能實際操作、指導與考核,這種培訓方式使護生無法適應真正臨床情景,缺乏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限制學生的思維拓展[10-11];而模擬病例下多站點式培訓模式在設置真實的病例后,護生能夠從中對遇到現(xiàn)有知識與不能解決的問題主動尋求答案,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掌握更多知識,靈活運用[12]。并且在經(jīng)過不同方法培訓后,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較培訓前及同期對照組亦得到顯著提升。由于傳統(tǒng)的培訓方法以講授為主,護生被動地接受與機械化操作,導致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13];而在模擬病例下多站點式崗前培訓模式中,通過真實的情景再現(xiàn),使新護士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體驗她們所扮演的角色價值,使培訓內容變得鮮活、具體和形象,脫離了原有單一枯燥的技能訓練,因而調動了新護士的學習興趣[14-15]。
綜上所述,綜合病例下站點式護理崗前培訓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臨床思維,重視護理實習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人文關懷,及臨床思維,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護生的臨床實踐工作能力。
[1] 郭依桂,鄧少華,吳丹,等.雙向評價表發(fā)放時間對護理臨床帶教的影響[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3):316-317.
[2] Michael Block,Jean F. Ehrenworth,Virginia M. Cuce et al.Measuring Handoff Quality in Labor and Delivery: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Handoff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CHEQ)[J].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2013,39(5):213-220.
[3] 黃中英,蔡瑞卿.系統(tǒng)化崗前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全科護理,2013,11(21):1987-1988.
[4] 蘇秀珍.護理技術操作中洗手及戴手套的執(zhí)行情況分析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3):533-535.
[5] 劉姝,林志紅,洪盼盼,等.規(guī)范化臨床帶教管理應用實踐 [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23):132-134.
[6] 洪海蘭,王薇.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護士崗前培訓大綱的構建 [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53-255.
[7] 劉佳,陳靜,邸鐵濤,等.案例分析法在新護士崗前培訓護理規(guī)章制度中的應用[J].貴州醫(yī)藥,2016,40(10):1120,封 3.
[8] 張艷,唐蓮,吳海云,等.加強護生崗前培訓期職業(yè)防護教育在預防針刺傷中的作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12):1447-1449.
[9] 柏曉玲,方茜,李德婕,等.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效果評價與需求分析 [J].重慶醫(yī)學,2013,42(20):2432-2433.
[10] 丁艷萍,郭姍姍,丁艷麗,等.中職護生臨床實習前開展模塊化崗前培訓的探索與實踐[J].護理研究,2012,26(16):1515-1516.
[11] 徐園,焦靜,曹晶,等.以核心能力為理論框架的新護士崗前培訓 [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7):860-863.
[12] 楊陽,周宜芳,李丹,等.行動學習法在護理專業(yè)實習學生崗前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6,36(5):719-722.
[13] 王欣鵑.急救教學案例的編寫在護理本科生崗前培訓中的應用 [J].護理研究,2015,29(20):2558-2559.
[14] 余利霞.PDCA循環(huán)理論在護理??茖W生實習前崗前培訓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5):152-153,155.
[15] Megan Brown,Roberta E Redfern,Katrina Bressler,et al.Effects of an advanced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turnover rate, assistant education program on and clinical outcomes[J].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2013,39(10):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