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賽瓊 朱燕妮 鄭彬娜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脊柱關節(jié)外科,廣東廣州 510900
骨科疾病多為意外事故導致,在經(jīng)過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得到良好的休息。骨科患者的治療恢復時間長,骨傷部位活動功能受限,導致其自理能力下降,影響其正常的生活活動,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一定心理負擔,對于快速康復的需求較為迫切[1]。與此同時,在骨科患者治療恢復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延緩患者康復進程。為了減少或完全消除延緩骨科患者康復進程的負面因素,需要實施有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使其早日回歸到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8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下的骨科護理對于改善病情和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118例骨科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4:25,年齡 19~ 81歲,平均(39.6±5.2)歲;其中各類型骨折34例、頸椎病1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9例以及其他類型骨科疾病5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7:22,年齡20~78歲,平均(38.5±4.9)歲;其中各類型骨折35例、頸椎病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1例以及其他類型骨科疾病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程度比較[n(%)]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治療前對手術、藥物等治療方法進行講解。治療后進行生活護理,叮囑其治療恢復期間在飲食、作息等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注意事項。觀察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護理工作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風險評估:護理人員應詳細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觀察其體征表現(xiàn),積極、主動問詢患者的感受,進而了解其疼痛程度和心理狀態(tài),制定治療方案。根據(jù)既往的骨科護理經(jīng)驗,結合具體病案進行分析,了解骨科患者治療恢復期間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并從實際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中找尋不足,評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進而有針對性的實施預見性護理。(2)心理疏導:骨科患者的心理負擔較重,對于快速康復的心情較為急切,但受到病痛和并發(fā)癥的影響,會加劇患者對于骨科治療的擔憂和顧慮,容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這就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并持續(xù)貫穿于骨科護理的全過程中。骨科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醫(yī)療環(huán)境信息,講解骨科治療的具體方案,幫助患者了解病情現(xiàn)狀、預后以及治療恢復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做好心理準備。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和安慰患者,在情感層面予以支持。(3)安全防護:骨科患者由于存在肢體活動功能障礙,其發(fā)生墜床、跌倒的風險較大,需要實施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床旁增設護欄,保持地面清潔、干燥,清除積水和雜物,并做好防滑處理?;颊咴谙麓不顒訒r,必須由護理人員或家屬進行陪護。(4)生活指導:加強對患者的生活指導,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的飲食、作息,保證營養(yǎng)、均衡和睡眠充足。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予以叮囑,講解用藥、并發(fā)癥防治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進行功能恢復訓練。在功能訓練的過程中,由護理人員進行示范和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學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5)并發(fā)癥預防: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狀態(tài),提高對異常情況的警惕。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保持皮膚清潔。合理、正確的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發(fā)生。在飲食上,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健康,多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發(fā)生便秘。另外,對于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必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以預防發(fā)生感染。
(1)生活質量:參考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恢復效果越好。(2)心理狀態(tài):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效果越好。
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下接受骨科護理后,52.54%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感到十分滿意,42.37%的患者感到滿意;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接受骨科護理后,42.37%的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感到十分滿意,37.29%的患者感到滿意,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9%;對照組出現(xiàn)壓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為(41.29±5.12)分,HAMD評分為(22.06±3.45)分;對照組患者的ADL評分為(42.26±5.33)分,HAMD評分為(21.94±3.39)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和HAMD評分均顯著降低,見表3。
骨科疾病往往具有突發(fā)性,患者傷病部位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且活動功能受限,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而骨科患者的治療恢復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老年患者。而患者的負面情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延緩恢復進程[3-4]。因此,骨科患者治療恢復期間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為了幫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復健康,應著重減少或消除延緩康復進程風險因素,有預見性的實施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5-6]。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一種科學的護理方法,以醫(yī)學理論、護理知識作為基礎,結合臨床實踐經(jīng)驗,制定更為恰當、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及時預見潛在的安全隱患,妥善予以解決,進而為患者快速、安全的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將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應用于骨科護理當中,以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和并發(fā)癥預防作為主要目標[7-8]。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n(%)]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比較(x ± s,分)
骨科傷病的突然發(fā)生,加上漫長的病程,同時受到并發(fā)癥的影響,會極大影響患者心態(tài),對于治療和預后存在顧慮,產(chǎn)生負面情緒[9]。而負面情緒是延緩骨科患者恢復進程的重要因素,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疼痛,不利于骨傷部位的愈合。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受到病痛和并發(fā)癥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與健康知識匱乏有關。這就需要做好疼痛護理工作,同時加強對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的防控,了解骨科患者治療恢復過程中發(fā)生肺部感染、便秘、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有效的預防措施[10]。為患者提供潔凈、安靜、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通風,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并準備好有效的治療藥物,練習擴胸運動和深呼吸[11]。加強對導尿管的護理管理,保持清潔并予以消毒,預防發(fā)生感染。健康飲食,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避免發(fā)生便秘。與此同時,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密切觀察患者的疼痛狀態(tài),及時予以處理,進而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12]。
在骨科護理工作中,不僅要改善其疼痛癥狀,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狀態(tài)。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了解患者的需求,結合其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13]。該過程中,護理人員尊重患者的想法,并與患者及其家屬一起討論病情,治療和護理方案需要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讓患者對于骨科治療方法和風險有著更加全面的認識,了解自身病情,能夠在治療恢復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存在焦慮、煩躁等情緒的患者,則需要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多進行溝通,并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談話氛圍,耐心解答患者擔憂和顧慮的問題,并有效予以處理和解決[14]。
本組研究結果提示,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下接受骨科護理的59例觀察組患者,94.92%對護理感到滿意,1.69%的患者發(fā)生感染并發(fā)癥,ADL評分由護理前的(41.29±5.12)分提升至(88.12±6.18)分,而HAMD評 分 由(22.06±3.45)分 降 低 至(8.56±1.97)分。而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接受骨科護理的59例對照組患者,79.66%的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8.47%的患者發(fā)生感染并發(fā)癥,ADL評分由護理前的(42.26±5.33)分提升至(88.12±6.18)分,而HAMD評分由(21.94±3.39)分降低至(14.85±2.2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了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下的骨科護理效果更好。
魏曉珂研究中[15],65例骨科患者接受預見性護理指引(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13.02±2.9)d的治療和護理后順利出院,9例患者出現(xiàn)壓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便秘等并發(fā)癥狀,其對于護理的滿意率為96.92%;65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患者經(jīng)過(17.23±2.5)d的治療和護理后順利出院,29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狀,其對于護理的滿意率為86.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報道和本研究均采用隨機對照分組的方法,對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和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的骨科護理效果進行對比。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以及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從中反映出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優(yōu)勢作用。而該報道則是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說明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對于加快患者治療恢復具有積極的影響,最終得出了一致性的結論。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減少和消除了影響骨科護理效果的風險因素,能夠更好的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質量,充分滿足患者對于快速康復的需求。
[1] 陶敏,李小立.預見性護理指引在60例骨科患者中的應用 [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22):130.
[2] 井慧珠,周曉佳,聶明明.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內分泌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4):198-199.
[3] 楊利.預見性護理指引應用于骨科手術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0):85-86.
[4] 付靖.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6):57.
[5] 徐愛敬.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4,9(10):159-160.
[6] 曲麗芳.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89,91.
[7] 郭麗丹.在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觀察 [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8):142-144,150.
[8] 潘惠芳.預見性護理對減少骨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意義研究 [J].吉林醫(yī)學,2017,38(6):1184-1185.
[9] 王喜.臨床骨科護理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應用與分析 [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7,30(2):3030,2899.
[10] 錢富敏.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5,35(9):1033-1034.
[11] 陳玉芳,秦秀娟,高毓汶,等.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6,28(b09):229-230.[12] 杜容嬌,郭蘭,王振鵬.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S1):75-76.
[13] 周運彩,夏翠蘭,陸淑仙,等.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6):87-88.
[14] 朱靜.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78-80.
[15] 魏曉珂.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J].中國處方藥,2014,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