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老叔:彭懿又來啦!(從前,他就來過了?。谋酒谄穑覀冇致≈氐匮埖脚碥怖蠋熃o大家講繪本——洗洗耳朵,聽故事吧!
選擇《月光男孩》,倒不是因為作者得過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而是因為它是一本罕見的窄而長的異型開本的書。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從下往上翻看的,上下兩個畫面加起來,就變成一個長長的豎畫面了。依卜·斯旁·奧爾森為什么要別出心裁地選擇這樣一個超長的畫幅呢?
因為這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故事。
月光男孩為了給月亮尋找另外一個月亮,拎著籃子出發(fā)了。他落啊落啊,從天上落了下來,先是穿云而過,然后是飛機、一大群候鳥、風箏、氣球、站在梯子上采蘋果的小女孩、打掃煙囪的黑臉男人、紅磚房、街道,最后“撲通”一聲落到了水里……整個故事就是一個下落的過程。盡管在半道上曾經(jīng)遭遇過狂風,被吹得東倒西歪,但月光男孩基本上還是一條直線落了下來。這下我們明白了,還有什么畫幅,比這種窄長的畫幅更適合表現(xiàn)這個自上往下降落的過程呢?這種拉長的畫面,有效地增加了閱讀時的距離感。如果將這一幅幅長長的畫面連接起來,就宛如一幅長卷,從天上一直垂到了地上,月光男孩的奇異旅程盡收眼底。
有人統(tǒng)計了一下,如果算上封面和封底,畫家一共畫了二十三個形態(tài)各異的月光男孩,有舉著籃子像吊在降落傘下面一樣的,有摔一個屁股蹲兒的,有飛翔的,有橫躺過來的……多數(shù)頁面里月光男孩還不止出現(xiàn)一次,少的兩次,多的甚至達到了三次,就像高速攝影機拍下來的畫面一樣,給人視覺上留下了一種連續(xù)下落的印象。
還有,一開始月光男孩下降得很快,但隨著地面的接近,速度明顯地放慢了,這從背景上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或許是月光男孩來自高處不勝寒的天上,人間的一切更讓他覺得親切吧!看,這時他不是在下落,人好似羽毛一般地浮了起來,飄了起來,慢慢地飄過蘋果樹,慢慢地飄過有孩子的窗戶,慢慢地飄過熙熙攘攘的街道……
不知依卜·斯旁·奧爾森是不是學graphic arts(應用于印刷和圖書設(shè)計的平面造型藝術(shù))出身的緣故,他對色彩與印刷也都十分在行。比如這本《月光男孩》,從封面、正文到封底,背景的底色一律都印成了象征朗夜的湖藍色,給人一種透徹、一碧如洗的視覺效果。有趣的是,這種湖藍色的底色一直延續(xù)到了水下,于是,天空的藍色又變成了大海的藍色。頭一次看這本書時,就被依卜·斯旁·奧爾森的配色迷住了,大面積的藍色,配上月亮、星星的黃色以及月光男孩紅衣服的紅色,冷暖一搭配,畫面立刻就洋溢出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暖與清澄。
再看看他寫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沒有什么情節(jié),但它很特別。松居直在《走進圖畫書的森林》一書里稱它是一個“荒誕故事”,他還舉例子說,你看,也沒有什么鋪墊和交代,月光男孩突然就冒了出來,也不知道他是誰,從哪里來。月光男孩從天上往地下掉的途中,說碰到誰就碰到誰,十分隨意,就仿佛是一個爸爸在信口給孩子編故事。松居直不是在批評,他是由衷地喜歡這個故事。是的,這種隨意性正是這本圖畫書的誘人之處,正如松居直所說的那樣:“如同語言游戲中有‘接尾令一樣,這本書是靠畫面帶來‘接尾令般的樂趣,是奧爾森的一顆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描繪出來的圖畫書的世界。”
節(jié)選自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0年5月版本刊略有刪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