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僅是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同時亦是思維方式轉變的見證[1]。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逐漸被新的教學方法所代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已經逐漸從原來的書本-黑板-書本的傳統(tǒng)方式,變成了電腦-網(wǎng)絡-電腦的新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環(huán)境下,調整舊的思維模式,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模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改革帶來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課堂難度加大,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由于講授的知識不再分屬于原來的兩個知識體系,使得兩門課知識的融合度加大,講課難度增加。教師在講課時如果想做到概念清楚、重點突出、圖文并茂[2],就要求教師在制作PPT時一定要將每一部分內容融會貫通,將力學與結構兩門課程的精髓內容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容易理解,方便記憶。同時,還需要補充部分知識的異同點。這種融合造成的結果是,由于課堂上教學信息量加大,且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使得教學效果不顯著。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制較本科院校的相比較短,且高職院校還在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得理論授課學時相應減少,面對課程知識量大,但課堂時間有限的問題,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手段的豐富化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3]。在學習內容上采用豐富的多媒體學習內容,包括精致思維導圖、動畫、微視頻、音頻等。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回答已經提前布置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預習問題,當學生全部正確回答出預習問題時,基本已經對下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這樣帶著問題去上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
高職教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目的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應用型人才。而采用傳統(tǒng)的教授模式,注重的是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需要增加線上教學部分,通過試驗視頻、動畫或者力學模型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著手,更直觀地理解部分難點。
通過采用線上線下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有所提高,學生學習期間有問題可以隨時在網(wǎng)絡平臺的答疑區(qū)進行提問,并由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進行回答;作業(yè)也可通過電子編輯或者上傳照片的形式提交,這樣可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此外,學生與教師也能相互促進、相互進步。
通過采用線上線下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方法,將學生變成了教與學中的主導部分,教師變成了輔助角色,主要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教師講解知識點、解題方法,也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團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力學與結構課程是高職工科類(建筑、水利等)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習后續(xù)水力計算、建筑材料等專業(yè)課的基礎,并且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廣泛。通過學習力學與結構課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工程概念的認識,掌握部分專業(yè)名詞,還能夠利用嚴謹?shù)倪壿嬓耘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力學主要包括了三大力學的主要內容,即理論力學的靜力學部分、材料力學及結構力學。通過力學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后續(xù)結構課所進行的設計學習部分打好基礎,同時也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重要紐帶。結構主要包括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混合結構。通過結構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基本梁、板設計思路,使學生對設計有進一步的了解。
以鋼筋混凝土外伸梁設計為例說明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線下教學方法在力學與結構課程中的應用。
鋼筋混凝土外伸梁教學包括《建筑力學》中支座約束力、內力圖、應力等知識點;《建筑結構》中受彎構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等知識點。教學過程安排為:首先講解外伸梁受到荷載后的支座約束力怎樣通過平衡方程求解;指定截面的剪力及彎矩;外伸梁的內力圖;受彎構件的強度計算及其應用(應力、許用應力的概念);鋼筋混凝土梁受彎構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內容。
按照鋼筋混凝土外伸梁設計需要的知識點來看,教師需要講授內容較多,課時不夠用,內容中理論公式較多,學生學習較困難。因此,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線下教學方法,教師采用精致的版面設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提前預習;通過在討論區(qū)回答問題,加深學生理解,增強學生記憶,例如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情況下不能使用三力矩式列平衡方程求解支座約束力?舉例說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并解釋,每個學生的想法不同,理解記憶的方式也不同,通過交流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印象、方便記憶。鋼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章節(jié)中分析梁截面的破壞形式,可以在線上提出問題,梁截面的破壞形式分為哪幾種破壞?在線上將三種破壞的試驗視頻上傳,讓學生自行觀看,找出三種破壞形式的特點,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便捷地進行擴展學習,隨時隨地的進行移動學習,真正做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可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及提高主觀能動性的目的。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數(shù)字教材中做閱讀和學習重點批注,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在線上設置任務互動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掌握零碎的知識點;教師在討論區(qū)設置筆記分享、討論互動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方便地記錄學生學習情況,監(jiān)控學生學習,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評價。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經到來,《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改革需要結合課程的教學特點,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手段搜索、學習、掌握知識,學會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參與教與學的過程中,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實現(xiàn)高職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
[1]蔣鑫.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構建[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15):196-197.
[2]段麗萍,牛少儒.《建筑力學與結構》教學方法手段研究[J].四川水泥,2017(6):340.
[3]吳海波.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