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仰芳(濟寧金鄉(xiāng)縣卜集中學 山東 濟寧 272201)
1994年,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后的十年里,關于“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如果團隊合作是出于自覺自愿時,它必將會產(chǎn)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另一種說法就是:“團隊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團隊中,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持合作奮斗的過程?!币驗樗粌H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xiàn)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shù)幕貓蟆?/p>
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他不僅是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關注了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另一點就是它能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們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現(xiàn)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質,最終達到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線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時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孩子剛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很快就開小差,自己玩自己的,這是不合群的一種表現(xiàn),執(zhí)行力度較低;再者另一種現(xiàn)象:學生們從思想上認識不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認為小組活動與個人無關緊要,有沒有自己參與都不影響結果的。導致問題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再者就是在計劃生育的影響下,一些獨生子女成為了家里寵愛的對象,甚至兩代人的喜愛,使得現(xiàn)在孩子性格上的孤傲自大,目中無人的偏激性格,時常以自我為中心,明顯存在不合群的潛意識。
另一方面,在新教改的要求下,素質教育已然成為現(xiàn)在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但在一些城鄉(xiāng)學校,舊的教育思想還不能就此鏟除,升學率依舊是學校的生命線的思想依舊存在,導致成績決定一切的錯誤思想,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在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缺少教育,意識淡漠。甚至有家長認為學生只要成績好就行,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傊?,團隊合作意識在小學生的體育教學中還是比較缺失的,那如何通過在小學籃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呢?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從一定角度上說明了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從學生當前的身心特征、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層次需要出發(fā);還要考慮教學條件、教師自身的素質等因素。如何采取可行而又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如:啟發(fā)式教學法、目標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游戲競爭法等,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
(1)啟發(fā)式教學法。
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室內課向學生傳輸一些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并隨之播放一些集體性的體育競賽,比如籃球賽,足球賽等一些集體性的趣味比賽,向學生灌輸相關的團結協(xié)作的思想,讓學生自覺的建立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讓孩子們了解到一場比賽的輸贏,不僅只是在于個人技術的精湛,更多的還是在于團隊的合作能力的發(fā)揮。比如開展一場拔河比賽,其中讓有些孩子只是參與進去充當人數(shù),而不去用力氣,另一組的同學則是齊心協(xié)力,看結果是怎么樣的就可想而知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了,啟發(fā)式教學更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潛意識。
(2)目標教學法。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合作規(guī)則,小組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所有的小組成員都學會,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學生的身心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分興趣設立不同的目標,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教育最主要的不是讓學生學會什么,而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比較分散,集合緩慢的特點,在集合時,教師采用制定列隊“快靜齊”的目標,結合口令教學法,一邊做集合的手勢一邊倒計時“3、2、1”,看哪一組能把口令喊的響亮又整齊,同時又能迅速的站好隊。
(3)表揚激勵法。
針對小學生喜歡被老師表揚或者贊許的特點,再加上表揚本身具有的激勵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比賽中設置各種獎項,如最佳團隊獎、最佳互助獎等,激發(fā)學生的團隊意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團隊的重要性。
在比賽中,讓學生學會合作探討,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比如在游戲“運障礙物”中,教師給每一小組分發(fā)兩個墊子當障礙,讓學生先相互探討,怎么樣用最快的速度將障礙物從沼澤這頭送到另一頭,讓學生在團結協(xié)作的機智下,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
(4)游戲競賽法。
競賽法是體育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基本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游戲競賽能促成學生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如在籃球運球接力賽中,就需要每組的成員做到團結合作,較好的傳球銜接,能更好的完成比賽。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重視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要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還要結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強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活動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實現(xiàn)的。為了更好的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怎樣把一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怎樣組織好學生?怎樣有效地安排教學時間、利用場地?達到既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也能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的要求,這些都是教學組織形式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體育游戲的教學中,讓愛好相同的學生分在一組,既能激發(fā)運動興趣,又能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他們之間配合更默契。為了系統(tǒng)全面地達到教學目標,我們應根據(jù)教學目的的實際需要,合理地搭配分組。
巧設懸念,強化學生對團隊合作能力的正確認識。要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是生存的需要、團隊精神已經(jīng)成為未來社會人才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體育教學上,教師之間應注意結合體育學科的特征及當前學生們的身體實際,經(jīng)常性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不斷反思、改進,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小組合作的有效形式。小組合作意識不僅僅是通過反復的練習而習得的一個“鞏固的、刻板的連鎖反應”的機械反應過程,學生的體育學習認知策略等內部因素,也是影響運動技能形成的關鍵“自變量”。
激發(fā)學生的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過程,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chǎn)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同學們,NBA籃球比賽中有的球隊球星云集,但是比賽結果卻是輸球了,而沒有大牌明星的球隊卻贏得了比賽,請問這是為什么???由于問題富有趣味性,學生頓時活躍。這樣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從而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
適當?shù)臐M足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應盡量設置一些可以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獲得成功體驗的訓練以及游戲項目,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chǎn)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fā)生,合作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學生就會認為合作是很重要的。正如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比如:以小組成績?yōu)榛A對小組進行獎勵,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物質的獎勵,這樣小組成員會因獎勵機制而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以小組為主,個人為輔,進一步使學生明白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培養(yǎng)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shù)卦u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師生互評已成為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一種常用的評價方式,所以要不斷深化學生已有的合作學習動機,及時糾正合作教學的方法與措施,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課外活動以及家長問題的及時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合作學習真正成為教學策略的推動力。比如在二年級的障礙賽跑的授課中,我讓學生首先自主討論,嘗試自行擺放了障礙,通過一次比賽后再討論再調整,再進行比賽。最后在比賽結束后讓學生們進行自評,互評,最后老師抓住時機對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的情感、態(tài)度、合作精神、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在討論實踐中使我看到學生都積極愉塊的參與其中,積極動腦,使我感覺到學生在用“心”上課,而不是敷衍了事。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這種組織形式已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把學生切實地推向學習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角,而且使個性得以張揚,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體現(xiàn)。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自覺的樹立合作的意識,還能為了更好的完成目標任務而共同努力奮斗,從一定角度上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德育水平,希望通過爭取的引導,進一步強化群體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
[1]王耀超.關于學校體育發(fā)展觀的理論思考[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22(03).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
[3]劉一民.論團隊精神[J].安徽體育科技,2003,4.
[4]王科.在體育教育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J].遼寧教育行政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