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婷
(如東縣逸夫特殊學校,江蘇南通 216400)
融合教育是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相互交流了解、相互幫助并彼此溫暖的教育;通過融合教育,在他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彼此關愛,共同成長。要做好融合教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包容與接納他人不僅是一種與人為善的觀念釋然,而且是融合教育的基本前提。對于特殊兒童,只有多一份包容與理解,多一份信任與友愛,人人接納他們,努力形成包容環(huán)境,才能進一步提升融合教育的實施水平。
(1)教師包容。融合應該從教育開始。但殘疾兒童入園難、入學難仍是不爭的事實。我國普通教育體制一直比較注重甄別和選拔功能,普校教師擔心殘疾兒童的加入會影響教學任務,甚至會影響班級競爭優(yōu)勢。這種教育觀念,使融合教育的價值受到質(zhì)疑。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兒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特殊兒童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也是祖國的花朵。作為公民,他們同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有教無類、有愛無礙”。 無論是普通兒童還是特殊兒童,教師都要以一顆恒愛之心,以善良的本性和教師的責任感來接納和包容他們,確保每一個兒童都獲得公平的教育。
(2)家長包容。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朋友,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因素。特殊兒童家長更加需要正視孩子的不足,克服種種心理障礙,經(jīng)常帶孩子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抱有樂觀心度,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工作,讓孩子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班級。
融合教育中普通兒童家長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普通孩子的家長應該理性審視融合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各種各樣的生命形態(tài),學會尊重、欣賞、接納這一群體,并且力所能及地真誠幫助他們。
(3)社會包容。融合教育需要社會的支持,需要整個社會的理解、認同、幫助、接納;需要整個社會從理念到實踐、從學校到社區(qū)、從學習到生活全方位的支持。
在學習和生活中,特殊兒童獲得他人接納,這種認同的態(tài)度使他們獲得自信,并且快樂地融入集體;在學校和社區(qū)活動中,他們獲得成就感,獲得了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融合和接納。
凝聚社會力量,調(diào)動社會資源,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納入其中,為特殊兒童接受合適的、優(yōu)質(zhì)的教育發(fā)揮力量,提供適當?shù)钠脚_,這樣的融合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殘疾是人類多樣性的自然表現(xiàn),殘疾學生也是普通學生多樣性的自然組成。真正的教育平等是尊重差異,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區(qū)別對待,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人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融合教育就是在不歧視的前提下,盡可能讓所有的殘疾孩子在普通學校就讀。融合教育是最基礎的融合,是殘疾人走向社會并最終融入社會的起步渠道,是每個人從孩提時期就應接受的生命教育的必經(jīng)之路。融合教育教師要把每個兒童都當作獨特的個體來予以尊重,給予平等關懷。這種平等不因為殘疾類型的特殊性和殘疾程度的嚴重性而有所差異。我們要在絕對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尊重每一個特殊兒童的獨特個性和需求。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主動接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營造寬容、溫馨、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 課上,引導普通學生理解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尊重他們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速度。 課下,教師主動關心特殊教育學生,盡量滿足他們的獨特教育需要,保護他們的自尊,不讓他們因殘疾、障礙受到歧視。 其次,普通學生是與特殊教育學生接觸時間最長、頻率最高的群體。他們對特殊教育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特殊教育學生的情緒和班級氛圍。教師可在特殊教育學生入學前向全班同學介紹特殊教育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導普通學生如何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相處,讓普通學生從心里接納特殊教育學生。特殊教育學生在知覺、注意力、思維、記憶、語言、情緒、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學生,他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需求。
只要我們在內(nèi)心理解尊重特殊兒童,在制度設計上有正確的方向,特殊兒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接受的教育就會越來越適合他們成長的需要。堅持發(fā)展融合教育,盡最大可能讓特殊兒童和其他孩子坐在同一間教室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為他們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 “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每一個孩子都能學習”。特殊兒童不是沒有學習能力,而是目前的教育還沒有找到辦法去開發(fā)和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安皇遣焕斫?,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编嚇惴较壬眠@段話解讀殘障人與公眾之間的鴻溝,算得上入木三分。
融合教育是一種實現(xiàn)的過程,它要求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手段,把特殊兒童融人教育活動之中。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兒童之間不斷交流、對話、交往,要時刻發(fā)現(xiàn)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給予適當?shù)慕逃P注。這種關注,出自內(nèi)心深處地對特殊兒童的關愛,是“愛心”和“責任”,是融合教育教師優(yōu)秀品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要建立多種信息渠道,能夠及時地從家長、同學和日常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特殊兒童的各種需要,給予及時關注并提供適當?shù)慕逃?。這種“關注”是基于了解基礎上的關注。每個兒童都有發(fā)展的潛能和可能性,兒童的個體差異呈現(xiàn)多元化,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有多元化的教育思想,給予不同兒童不同的教育理念,來促進有著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身心發(fā)展。例如,對于智力落后程度較嚴重的兒童進行數(shù)學補習時,就應該把課程內(nèi)容難度有所降低、評估標準也有所降低,來對之進行教育支持,增強其學習的信心。
特殊兒童在融合教育成長的歷程中,老師和同學們給予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生活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傳遞著一份關懷的情感。正如諾丁斯所言“只有重視個體性、具體性和學生真實感受的關懷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才能成為有責任感、有關懷意識和關懷能力的關懷者,才能使其獲得人生的幸?!薄?/p>
我們期望的融合教育不是單向的施舍和給予,而是雙向互動的融合,它具有互動、包容、共享、共贏的特點。特殊兒童自己愿意與普通兒童一起學習,且普通兒童能主動接納特殊兒童,在融合班級中,特殊兒童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首先,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不但能包容雙方的共性,而且能包容對方的個性,彼此都能寬容對待對方。其次,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能夠主動接納對方,了解對方的心理世界與精神世界,且能互幫互助。最后,共享共贏,在班級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分享其中的快樂與憂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成長。在融合班級中,特殊兒童能親身感受到“社會公正”的教育,在教育的滋養(yǎng)下,逐漸轉(zhuǎn)變?yōu)椤蔼毩⒌娜恕薄白杂傻娜恕?,“法律的人”和“社會的人”,并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和“高貴的人”。
融合教育理念的價值在于要求關注所有的兒童,倡導普通兒童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共同發(fā)展。特殊兒童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比在特殊教育學校獲得更多的信息刺激、變化性的和回應的經(jīng)驗,在與正常兒童交往時,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模仿,有利于殘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普通兒童在與殘障同伴交往過程中,更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提高對異樣性的理解和尊重,享受助人為樂的成就與自信,克服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品格。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普通兒童的學業(yè)并不會因為安置在同班的特殊兒童而受到影響,相反,在正確的引導下,普通兒童的各項能力也會有明顯提升。
融合教育既是一種思想、理論、理想和追求,同時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它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我們需要大力宣揚和提倡融合教育的理念,促進全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了解、接納及協(xié)助,奉獻愛心,善待生命,關愛他人,讓“普通”與“特殊”兒童在校園里一起快樂學習和成長。
[1]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M].廣西:漓江出版社,2008.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修訂本)[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