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君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益陽 413000)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已經普及,高校的教學目標也越來越清晰。教育向多元化發(fā)展,應用型本科變得十分重要。現(xiàn)在高校的畢業(yè)生大部分從事應用性工作,但目前應用型的人才培養(yǎng)還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不愿承認應用型教育這一形態(tài)。地方本科院校應把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課程教學要圍繞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培養(yǎng)高素質、溝通能力強和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如今教育普及的時代,人們真正需要的知識是社會所需要的,所以,應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大綱,突出課程教學的應用性。
社交禮儀課是實用性課程,教材應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社交禮儀內容體系中加入體現(xiàn)時代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確保學生實踐到位,是我們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近年來,校企合作的指導原則被逐漸運用,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圖片、案例和實踐經驗。有些學校更加重視實訓課程,編寫了自己的禮儀講義,講義為學生的訓練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并給學生按模塊設置了情景模擬學習,使學生很快上手,學以致用。
禮儀在每個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教授禮儀課應從最基本的入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授課時還應加入一些實際案例,使課程更容易理解,學生更容易接受。案例的設置要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心智,提高他們的思考判斷力。搜集并編寫案例要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把握,反復斟酌,力圖案例比較典型,最后建立統(tǒng)一格式的案例資料庫。如在講授公共禮儀這一課時,舉出公共場所有人搶占“綠色通道”和踐踏人工草坪的例子,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舉代表發(fā)言,教師再進行評點。這時學生便意識到在公共場所所應具有的行為,應該起到模范作用,更加具備責任感。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而應用的核心是實踐。市場需要具備深厚理論知識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重視社交禮儀課的訓練。在進行項目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意識和溝通知識,這些能力才是社會的通識能力。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它更加能夠塑造團隊合作精神。
為加強《社交禮儀》實訓練習,可以設立專門的形體訓練室和情景模擬室。這些實驗室的桌椅都是活動的,練座次禮儀時,可以布置成會議室的形式;練接待禮儀時,可以布置成辦公室??傊銐虻目臻g和自由的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實訓練習主要以情景模擬訓練為主,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情景設計,然后分小組演示,總后共同點評,提出改進措施。這樣的氛圍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室采取全面開放的方式,給禮儀教育留夠足夠的空間。如可以開展禮儀培訓,進行面試指導,加強有效溝通,不定期舉辦演講和禮儀風采大賽。這是在講授禮儀課程的基礎上,給大學生一個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展示的平臺。
在實訓項目練習時,究竟采取哪種實訓練習效果更好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必須合理選擇和設計實訓項目,適當實驗,以達到實驗教學效果良好為宜。這既需要課堂教學理論的總結,也需要從實踐中獲取經驗,進而進行調查研究。設計合適的儀表儀態(tài)展示,改進實訓方法,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置,增強實訓效果。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注重他們批判思維、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理論知識必須內化,形成認知、情感、道德和審美的能力。這就要求要把握好訓練中的教育水平。具體操作是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尊重知識的主觀價值、人文蘊含和體驗性特征。在社交禮儀教學中,避免刻板與機械的記憶和訓練,展開人文對話,從而有更深的領悟。
積極地參加實踐活動,比如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事實證明,有意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業(yè)個性的培養(yǎng),即更加樂于嘗試新鮮事物,韌性強,抗壓能力強,對于未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管理者十分有益。
實踐教學對于學生至關重要,但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的教學手段和試卷評定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實踐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
研究表明,討論式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加具有批判性,更有利于解決問題。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自行搜索資料和獲取信息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提升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開展話題討論,“說話看場合和對象是虛偽的行為嗎”,讓學生討論并做出發(fā)言,這些討論上至大型會議的失禮行為,下至身邊生活的糗事。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有印象,教育效果明顯。
情景學習就是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學習。只有將學習置于社會的和物理的情景中時,學習才真正有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分成小組,模擬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提升學生認知,進而進行反思和探索,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進行接待禮儀和面試禮儀訓練時,教師可以反串角色,進行場景模擬,鍛煉禮儀習慣。情景模擬也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更益于接受。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方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則的方法,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一個“項目”的教學方法。即學生分小組親自參與項目的實際操作,讓學生投入到有意義的任務當中鞏固知識和技巧的訓練。具體步驟:第一步,確定項目;第二步,學生以項目為中心分成若干小組實施;第三步,展示明確而具體的成果;第四步,師生共同總結。
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提高應用能力,很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教師僅僅起到輔助作用,可以很好地彌補討論式教學和情景模擬式教學的不足。
課程考核才能檢驗出教學活動的效果。要摒棄一張理論試卷定成績的考核方法,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可以把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折合成分數,進行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價。具體操作時可以采取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公正,而且便于實施。
現(xiàn)如今的世界是網絡的世界,網絡給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以全程指導。要敢于創(chuàng)新,多利用網絡搜集案例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建立博客和公眾號的形式與學生展開網絡互動,發(fā)揮網絡的全程教育功能。
[1]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定位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v.33;No.39512:67-70+83.
[2]農萬賓,陸云.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公共關系學實訓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0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