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權
摘 要 古詩詞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的優(yōu)秀文化沉淀。但是,由于古詩詞的時代背景已很久遠,加上文字形式又比較簡短,對于文化底蘊尚淺的高中生來說,鑒賞古詩詞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困難。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厘清意象,典型分析和規(guī)整意象,深入品味和鑒賞意象。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詞 意象教學
“意象”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外延極廣的概念。古詩詞中的意象是詩人情感的凝聚,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詩人的升華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之象,即情感物化在詩詞中的形象,它是古詩詞的靈魂。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對意象的創(chuàng)設,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意象中。例如,常見的意象“月”“雨”“夢”“花”“山”,在不同的詩詞作品中所指的含義又各不相同。因此,意象教學是學習古詩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過程[1]。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必須從意象入手,這是幫助學生鑒賞古詩詞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古詩詞的時代背景已很久遠,加上文字形式又比較簡短,對于文化底蘊尚淺的高中生來說,鑒賞古詩詞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困難。這就需要圍繞古詩詞意象教學的現(xiàn)狀,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的策略加以研究。
一、鉆進去:厘清意象
1.掃清學習障礙
要學習和鑒賞好古詩詞,首先要將詩中的意象找出來。意象就藏在古詩詞的字里行間,朗讀古詩詞是找出意象的可靠辦法。可以說,在學習課文之初尋找意象,往往都是讀出來的,但通假字是閱讀古詩詞的特別障礙。如果學生沒有注意學習課文中的注釋,將詩中的通假字依然按照自己平常所熟悉的字音來讀,并代入常見的含義,這就會對古詩詞全文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比如《荊軻刺秦王》中的“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表高興、開心。若沒有正確理解此通假字,則會把它當作“說”字來解讀。顯然,這在句譯上就不通,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同時,詩詞的創(chuàng)作一般都是詩人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特定的心境下有感而發(fā)所完成的,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詩人在意象的創(chuàng)設上又受所處時代和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帶有時代的印記,也是當時社會歷史文化的反映。這就需要指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所在的環(huán)境和所寄之物,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拉近遠古與當今世界的距離,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駕馭意象的特點,掃清古詩詞學習的種種障礙。
2.借鑒典型意象
詩歌意象的形成離不開對客觀景物的描寫。這些客觀景物一旦滲透人的主觀情感,就成為詩歌的意象。那些在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典型傳統(tǒng)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因而,這些意象有較為固定的意義,初學者可以學習與借鑒。如在詩詞中,“西風”普遍認為是衰敗、惆悵、落寞、游子思歸的象征?!懊贰庇捎诠糯娙说姆磸瓦\用,這一意象已經(jīng)固定地帶上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及婚嫁有關。日落、夕陽、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時光的流逝等。月能思鄉(xiāng),星能傳恨,水喻愁多;松喻堅貞,荷、蘭喻高潔,菊喻隱逸,竹多勁??;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楊花多有離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顯輕薄,更表惜別懷遠等。
3.把握節(jié)奏和情感
尋找意象還要通過對字詞之間、句與句之間讀法的拆分,來把握古詩詞的節(jié)奏和情感。例如,李白的《蜀道難》開頭的兩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兩句統(tǒng)籌全文,一嘆高,二嘆難,奠定了全詩的基調。因此,在朗讀這兩句時,要讀得大聲、讀得有氣勢。在這之前應該先分析詩中的句子應用什么樣的語氣和聲調來朗讀,才能最大程度地將作者當時的情感還原?!班嬗鯂健北眢@嘆,且是強烈的驚嘆之情。在讀這三個字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聲調和語氣的變化外,如果還增加一些臉部的表情,就會顯得更為完美?!昂酢焙汀霸铡倍际茄娱L音,不能讀得太短促?!笆竦乐y”這四個字則適合用平緩的語氣來朗讀,“難于上青天”應用升調來讀,這樣就能讀出作者對蜀道的敬畏之情。
二、跳出來:梳理意象
古詩詞中的意象較多,比如月、黃昏、長亭、菊花、梅花、柳、鴻雁、山、水、雨、楓葉、夢等等。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詩詞或句子位置中,其含義又各不相同。因此,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意象較為散亂,若不花一番心思去整理和分析,進行合理的分類,難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要將所有的古詩詞意象弄清楚,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先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常見意象進行歸類和總結,這樣學起來效率也高。在此,僅對古詩詞中的“月”“雨”“山”這幾個意象進行梳理。
1.古詩詞意象之“月”
“月”幾乎出現(xiàn)在所有詩人的作品中,是古詩詞中使用率最高的意象。月亮是詩人抒情達意爭相選取的一種意象,它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xiāng)、念親的標志。例如,李煜《虞美人》詞中出現(xiàn)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表現(xiàn)了作者望月思故國和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見,不同的詩詞作品對“月”有著不同的情感表達。盡管同一首作品,不同詩句中的“月”也不一樣。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詩中描寫了五處月亮意象:①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②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③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④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⑤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其中,句①的“月”出現(xiàn)在全詩的開頭部分,描寫的正是作者送別友人的場景,有酒卻無樂,前半句將離別的悲情表達到了極致。此時,作者筆鋒突轉,轉移到江中倒映的月亮之上,把自己與友人的離別悲傷全都寄托在月亮之中。因此句①中的月代表的是離別悲傷之情。句②則描寫的是琵琶女演奏完畢眾人的反應,本來聽得如癡如醉的人們卻突然安靜下來。這種氣氛便將江中的明月變得格外冷清,襯托著琵琶聲響的幽怨和愁苦。句③中的月亮作為美好的事物出現(xiàn),寫琵琶女回憶起當年的熱鬧和繁華,往日的“秋月春風”與今日的“月明江水寒”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出琵琶女如今的孤寂和落寞。句④描寫的是琵琶女在江邊等待丈夫歸來的情景。身為商人的丈夫一去無消息,琵琶女只能在江邊等待,希望能等到丈夫某天的歸來。此時的江邊孤寂冷清,月亮倒映在江中更加凸顯琵琶女的傷心和凄冷。句⑤寫的是作者謫居于潯陽,雖然身邊有春花和秋月這般美好的事物相伴,卻還是難掩心中的寂寞,只能獨自一人喝悶酒,滿腔的苦水不知向誰“吐”。endprint
2.古詩詞意象之“雨”
在我國的詩歌作品中,雨是一個常用的意象。雨,或柔或急,或浪漫或凄苦,詩人常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雨”中。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也不缺含雨的古詩詞作品,學生且將這些作品中“雨”的意象進行分析和歸納,有利于在往后的學習中對其他作品中“雨”的理解。例如,高中語文必修4中柳永的《雨霖鈴》,單看詞牌名就可以看出這首作品的產(chǎn)生與雨有著極大的關系。一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不僅交代了離別的節(jié)令(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天氣(驟雨初歇),而且還渲染了一種悲苦凄涼的氣氛,寫出作者即將別離的痛苦心情?!绑E雨初歇”的雨并不代表作者的心情由陰轉晴,而是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的糾結,既想雨停,自己可以快點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又不想雨停,自己可以多點時間再多看幾眼戀人。雨不僅能帶來自然的寒意,更添加了心理上的凄涼。再如,李清照在《聲聲慢》詞中寫道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它把梧桐和雨聯(lián)系在一起,本來梧桐就是秋天里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細雨在耳邊響起,各種愁苦之情便一并涌上心頭,將作者心中的悲情放到最大化。
3.古詩詞意象之“山”
祖國風光無限好。我國的領土寬廣,山川總能給古代詩人以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山”的意象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很高。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文上,以“山”作為意象,在古詩中有以下多種用途:第一,單純對自然風光中“山”的描寫。例如,屈原所寫的《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其中的“椒丘”就是指長著椒樹的山丘,單純對山的描寫。第二,必修2的《孔雀東南飛》結尾處“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這首詩中的山指代埋葬的地點。第三,曹操的《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人才越多越好,絕不會有“人滿之患”的思想。在此,“山”象征著求賢若渴的明君。第四,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此處的“山”寓意著隱者追求田園生活的心愿。第五,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此詩所描寫的“山”是一座空山,通過空山的意象向我們表達一種空曠、寂寥、悲寂的情感。
三、細品味:鑒賞意象
1.身臨其境,在體驗中鑒賞作者情感
教無定法,在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物用其極,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打開古詩詞鑒賞的大門,更好地感受意象[2]。通過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準確把握意象,有利于提高他們對古詩詞的認識,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其中的情感。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各個學習階段的重要教學輔助工具,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古詩詞意象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學習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可以通過現(xiàn)代技術手段突破時間的局限,打通空間的阻隔,通過對明月共同的愛,將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調歌頭》,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對整首詞的感情基調有一個初步的基本了解。音樂能更直接地將人的情感表達出來,其情感的感染力也是極強的。詞中作者面對仕途的失意和與弟弟的別離,借詞中的諸多意象宣泄心中的不快。作者在詞中問天,其實是在問人生,是在通過意象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容易通過意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把握意象群,在規(guī)整中鑒賞和諧畫面
古詩詞中的意象并非單獨存在的,一般都是一連串的意象穿插連接為一個整體,組成一幅畫面。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可將多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將散亂的景象串聯(lián)成完整的意象,以意象群的形式去窺看作者的情感世界。例如,杜甫在《登高》中的一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將風、天、猿、渚、沙、鳥等意象疊加在一起,渲染了一種秋意悲涼、境遇孤苦的氛圍。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用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如此之多的意象,看似散亂,沒有什么聯(lián)系,實際上它們相互之間形成了對比,渲染悲涼的氣氛,將漂泊游子的活動場景描繪得惟妙惟肖。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意象教學時,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著眼整體,把握意象群,善于用想象力將不同的意象聯(lián)想成一幅和諧的畫面,真正讀懂作者寄托在詩中的情感。否則,就只能理解到只詞片語,而無法整體把握全詩的情感。
3.利用意象組合,在聯(lián)想中鑒賞詩詞意境
我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3]。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指導學生巧用詩歌中的意象組合疊加手法,讓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使多個意象滲透交融成一體。在此基礎上,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用意象教學法去賞析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味詩詞的習慣。例如,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洹屿o咸宜的深幽意境?!霸隆焙汀绑@鵲”“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的。此外,很多詩詞在意象創(chuàng)作中用詞凝練,內涵極深,意猶未盡,也有詩人借此物詠他志之意。如古詩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我們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真正把握和極力鑒賞詩詞意象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和詩人表達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程亞萍.抓住“意象”就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2015(5).
[2] 王林燕.打開思維閘門透視詩詞意象——芻議高中語文詩詞中的意象教學[J].語文天地,2013(11).
[3] 陳家武.怎樣分析詩歌的意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8).
【責任編輯 關燕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