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暮珺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內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形成,本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了不斷的升高。對于疾病的治療,CAG方案是臨床常用的化療措施,其組成包括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但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加之老年人骨髓造血恢復慢、耐受性較差及個體化差異大等因素,導致了CAG方案的療效并不理想[1]。因此需要尋求一種新型有效的治療措施來滿足臨床治療,近年來地西他濱得到了廣泛關注,其聯(lián)合CAG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方案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為深入研究該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我院近期內確診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間接診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排除了存在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及合并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符合標準的入選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62~81歲,平均(71.2 5.1)歲;患者FAB分型,其中6例M2型、5例M4型、15例M5型、12例M6型。根據(jù)入選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每組各19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A組實施單純CAG方案治療,具體藥物為阿克拉霉素20 mg/次,于治療周期內的1、3、5、7日靜脈注射;阿糖胞苷10 mg/m2,每隔12 h皮下注射一次,連續(xù)使用14 d;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1次/d皮下注射,從化療開始前1天使用,白細胞>20×109/L時停止使用。B組實施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方案進行治療,CAG治療方案與A組相同,地西他濱20 mg/m2,1次/d,于治療周期內的第2、4、6天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需配合保心、護肝、護胃治療,并在必要時對患者實施輸血小板、白介素-11及抗感染等治療措施。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癥狀及體征改變,并定期對患者的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進行檢測,并依據(jù)檢測結果適當調整患者的藥物劑量。
1.3臨床觀察:依據(jù)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對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其中經(jīng)治療后癥狀及體征均完全消失、生活基本恢復正常,血常規(guī)男性血紅蛋白>100 g/L,女性或兒童>90 g/L,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中性粒細胞>1.5×109/L,外周血細胞分類中未見白血病細胞;同時骨髓象原始單核細胞、幼稚淋巴細胞以及幼稚單核細胞或原始淋巴細胞比例<5%,紅細胞與巨核細胞均恢復正常者記為完全緩解;治療后臨床癥狀或血常規(guī)有一項未達到上述標準,骨髓象原始單核、幼稚淋巴細胞以及幼稚單核細胞或原始淋巴細胞比例為在5%~20%間者記為部分緩解;治療后臨床癥狀、血常規(guī)及骨髓象均未達到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的標準則記為無緩解。不良反應則參照WHO關于抗癌藥物不良反應及分級標準[2]。
2.1兩組療效比較:積極治療后,組間在療效方面比較,B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73.68%明顯高于A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52.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組間療效比較[例(%)]
項目例數(shù)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緩解總有效A組196(3158)4(2105)9(4737)10(5263)B組1910(5263)4(2105)5(2632)14(7368)①
注:與A組比較,①P<0.05
2.2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B組(10.53%)明顯低于A組(31.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項目例數(shù)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傷肺部感染腹瀉合計A組192(1053)1(526)2(1053)1(526)6(3158)B組191(526)001(526)2(1053)①
注:與A組比較,①P<0.05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常見類型,對其病因目前臨床尚不明確。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形成,本病的發(fā)病率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升高趨勢。對于疾病的治療,由于老年患者其自身的免疫能力較低,身體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標準的化療方案患者多不能耐受,且造血干細胞移植又受到了年齡及配型的限制,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CAG方案包含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與幼稚細胞表達的受體結合,促進粒細胞集落形成,加強藥物的殺傷能力,同時提高幼稚細胞的敏感性;阿糖胞苷可與腫瘤細胞的DNA結合形成破壞作用,最終達到凋亡腫瘤細胞及阻礙惡性增殖的目的;阿克拉霉素為抗腫瘤藥物,其可以通過遏制癌細胞DNA的轉錄及復制,達到阻礙癌細胞的有絲分裂,從而使癌灶的增殖受阻[3]。此種方案為三藥聯(lián)合,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治療老年髓系白血病的方案,其近期療效尚可,但遠期療效不容樂觀,同時該方案的療效也受限于老年人骨髓造血恢復慢、耐受性較差及個體化差異大等因素,因此綜合療效欠佳。伴隨著對血液系統(tǒng)腫瘤不斷的深入研究,學者們發(fā)現(xiàn)DNA甲基化在腫瘤的發(fā)生、轉化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地西他濱屬于脫氧胞苷類似物,它是一種去甲基化藥物,上市期間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MDS)的治療中顯示出明顯優(yōu)勢,這也為其治療其他血液腫瘤奠定了基礎[4]。該藥可以不可逆的抑制DNA甲基轉移酶1,恢復抑癌基因正常去甲基化狀態(tài),并激活失活的抑癌基因,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治療腫瘤的目的[5]。本組研究顯示,實施地西他濱、CAG聯(lián)合治療的B組患者,相比單純實施CAG治療的患者,其臨床療效更佳,不良反應更低。
綜上所述,臨床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患者實施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方案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也可有效遏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示該聯(lián)合方案是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 麗,郝云良,李淑美.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3):233.
[2] 羅 貞.CAG方案與DA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 24):3795.
[3] 蔡艷青.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6,56(5):90.
[4] Kantarjian H,Oki Y,Garcia-Manero G,et al.Results of a ran-domized study of 3 schedules of low-dose decitabine in high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Blood,2007,109(1):52.
[5] 于錦香,蔡冬梅,王曉雪,等.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