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濤,姚 惠,謝金蘭,秦 穎,石純娟,伍 剛
(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1)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脊柱外科手術亦面臨手術方式更加復雜、手術人群高齡的現(xiàn)狀,對手術后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解脊柱手術后感染的高危因素,降低脊柱手術后感染的風險,筆者對脊柱外科1 996例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行脊柱手術的患者1 99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95例,女1 101例;年齡13~94歲,平均(57.5±11.4)歲。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回顧性調查的方法收集患者資料,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類型、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及合并基礎疾病等臨床資料,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2菌株檢測及藥敏實驗:采集感染患者痰液、手術切口分泌物、血液、膿液或穿刺液、尿液等標本,所有菌株鑒定參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培養(yǎng)基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鑒定和藥敏使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VITEK-32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
1.2.3感染診斷標準:49例醫(yī)院感染患者均依據(jù)2001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進行診斷。
1.3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醫(yī)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調查手術1 996例,發(fā)生術后醫(yī)院感染49例次,感染率為2.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1例(42.9%)、尿路感染13例(26.5%)、表淺切口9例(18.4%)、菌血癥5例(10.2%)、器官腔隙1例(2.0%)。
2.2病原菌分布:檢出35株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62.8%;革蘭陽性菌占28.6%;真菌占8.6%。醫(yī)院感染病原體菌分布及構成比:革蘭陽性菌10例(28.6%)[金黃色葡萄球菌2例(20.0%)、人葡萄球菌2例(20.0%)、表皮葡萄球菌2例(20.0%)、其他4例(40.0%)];革蘭陰性菌22例(62.8%)[銅綠假單胞菌6例(27.3%)、肺炎克雷伯菌4例(18.2%)、大腸埃希菌3例(13.6%)、陰溝腸肝菌2例(9.1%)、鮑曼不動桿菌2例(9.1%)、惡臭假單胞菌2例(9.1%)、其他3例(13.6%)]。
2.3易感因素分析:術后易感因素分析顯示住院時間≥30d、使用呼吸機、手術時間≥180 min、有異物植入是脊柱外科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44例感染患者感染因素分析情況詳見表3。
表144例脊柱術后感染患者的因素分析及構成比(例)
相關因素調查例數(shù)感染例數(shù)感染率(%)χ2值P值年齡(歲) ≥653831333924760116 <65161331192住院時間(d) ≥30486125019537<005 <30194838195泌尿道插管 有13371108211240289 無6592030呼吸機 有62333332618<005 無196019097中心靜脈置管 有101109902550614 無18954021手術時間(min) ≥1801971786338612<005 <180179927150糖尿病 有99110102300632 無189743227異物植入 有1650442678238<005 無3460000術前住院時間(d) >28622427819160166 ≤2113420176出血量(ml) ≥150049361219560162 <1500194741211
該院脊柱外科1 996例手術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49例次,感染率為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表淺切口為主,提示該院脊柱手術后感染率不高,但應重點關注以上部位感染的預防。脊柱手術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強手術前后的綜合預防有利于降低感染發(fā)生率[1],綜合起來大致分為術前預防、術中預防、術后預防。術前:應綜合評估患者全身健康情況,對合并有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癥患者應予以糾正。術前行紅細胞沉降率和尿液細菌培養(yǎng),如發(fā)現(xiàn)紅細胞沉降率較高或尿液培養(yǎng)陽性應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2]。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的訓練。術中:術者的手術操作手法對患者傷口的愈合影響極其重要,術中過多的組織損傷和異物會增加切口感染率,盡量選擇創(chuàng)傷小、術程短、出血少的手術方式[3]。觀察發(fā)現(xiàn)臨床醫(yī)生有使用碘伏、雙氧水、洗必泰等沖洗傷口的習慣,但筆者認為該類消毒劑在生產過程中并未經(jīng)滅菌程序,不適宜使用此類消毒劑沖洗無菌傷口,如確需沖洗建議使用0.9% NaCl溶液。術后:傷口敷貼的透氣性、無菌技術及手衛(wèi)生執(zhí)行力對傷口愈合影響很大。目前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病例監(jiān)測相關報道中肺部感染一直高居院內感染首位[4-6],脊柱外科手術患者行動不便,麻醉、使用呼吸機、高齡等都易致患者呼吸道問題,臨床醫(yī)生應制定針對性的感染預防控制措施,同時重視護理工作在感染控制與預防中的作用。脊柱外科手術多有內置物,對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宣教也尤為重要。
該院檢出感染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送檢標本感染菌檢出率低,分析認為與送檢標本采集時機、所采集的標本質量有關,尤其是痰標本、分泌物標本。提示需加強臨床醫(yī)護人員的培訓,認真執(zhí)行標本采集標準操作規(guī)程。
[1] 孟 升,孫則干,陳建梅.脊柱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3,19(21):3934.
[2] Aleissa S, Parsons D, Grant J, et al. Deep wound infection following pediatric scoliosis surgery: incidence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J]. Canadian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Canadien De Chirurgie, 2011, 54(4):263.
[3] 范 萍,刁紅霞,張 琳,等.脊柱術后圍術期內切口感染因素回顧性分析與防護措施[J].中國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40.
[4] 任 南,文細毛,吳安華.2014年全國醫(y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2):83.
[5] 文細毛,任 南,吳安華,等.全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網(wǎng)2012年綜合ICU醫(yī)院感染現(xiàn)患率調查監(jiān)測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8):458.
[6] 王志紅,樂漢娥,劉文杰,等.脊柱術后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