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芳
【摘要】《我與地壇》中描寫了地壇的荒蕪,以及荒蕪地壇之中斑斕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蕪地壇之中、斑斕生命之上、史鐵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戰(zhàn)勝厄運的自由選擇。這樣三重內(nèi)容依次向讀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蕪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這三重層層遞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生命進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關鍵詞】荒蕪之美 ;生命之美; 自由之美 ?;自然生命進程 ;自然之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對文本的深刻解讀是教學成功的基礎,也是教學個性化的基礎。在教學《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時,教師如能領悟文本的獨特之美,并把這種領悟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引領學生去領悟,閱讀教學就有了內(nèi)在的思路和意義,不會流于淺層和一般化。
《我與地壇》的文字是如此沉靜大方,博大深刻,仿佛每一句話都是作者從心窩里掏出的,又正好落在我的心窩里,讀著讀著,我與作者就會分離不清。這篇文章何以讓我如此沉浸呢?本文將從自然之美的角度來探索一下。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中,自然是最美的。天空、大海、森林、草原,各種飛禽走獸,它們所構成的世界是最真的、最美的、最自由的,壯闊而又細致,莊嚴而又靈動,豐富而又細膩,恒久而又瞬息變幻。在《我與地壇》中,關于自然的描寫集中在第一部分。這部分文字始終圍繞著地壇,描寫了地壇的荒蕪,以及荒蕪地壇之中斑斕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蕪地壇之中、斑斕生命之上、史鐵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戰(zhàn)勝厄運的自由選擇。這樣三重內(nèi)容依次向讀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蕪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
一、荒蕪之美
“四百多年里,它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裉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边@樣的文字浸透著歷史的滄桑,一切的繁華都將在時間的滌蕩下褪盡浮夸和炫耀,再現(xiàn)最本真的狀態(tài)——荒蕪?;氖徥且环N坦蕩之美,是一種從容之美,是一種老人的睿智之美。在最狂妄的年齡突然失去雙腿的史鐵生在進入園子的一剎那就被震撼了,正如悲劇一般有著一切被破壞后的莊嚴、古樸。從某種程度上說,荒蕪就是時間的結局,正如死亡是人生的歸宿?;氖徥且环N大美,一種無所不包的美,活著的、死去的,健壯的、殘疾的,這是一個最寬廣的、最自由的、最公正的舞臺,正如道家所言的“無極”。史鐵生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看到了美,感受到了園子對他的完全接納。
二、生命之美
正是因為有了地壇的荒蕪在先,才有繽紛多彩的生命在后;也正是因為有了繽紛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荒蕪的無所不包以及生生不息的大美。
地壇荒蕪了,野地之美在于它沒有人為的肆意雕琢,一切都是原始狀態(tài)。野草不會被拔掉,它們?nèi)我獾貙ふ易约旱耐寥?樹木不會被修剪成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它們的枝丫隨意地舒展著;各類小昆蟲不會被農(nóng)藥噴灑,它們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陽光在這里最公正,“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都被映照得燦爛?!泵恳豢眯〔荨⒚恳恢恍∠x都有著自己尋找陽光的自由。荒蕪的園子成了各種生命的樂園。史鐵生因失去雙腿而痛苦無處可去,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坐著或躺著,一顆人類的高傲的心俯下了,欣賞到了繽紛神奇的自然生命之美?!胺鋬喝缫欢湫§F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這是怎樣精致的生命搏動??!在荒蕪表面掩蓋下的自然生命之美,一般人是難以發(fā)現(xiàn)的,只有一個殘廢了雙腿、傷痛了心的人躲在草叢中舔舐自己的傷口時才能發(fā)現(xiàn)。這種美震撼了面對挫折痛苦絕望的史鐵生,任由園子荒蕪,各種小生命是那樣的弱小卑微,卻依然頑強欣喜地活著。
三、自由之美
史鐵生在與古園的對話和靜默中探尋到他想要的結論:“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边@里,并不想探討這個結論本身的美,只想探討這個過程的美。自由意志(free will)是一個哲學信條。它認為,我們的選擇最終取決于我們自己。史鐵生在失去雙腿的剛開始的日子里,精神近乎崩潰,看著窗外飛過的大雁,想拿起身邊的玻璃瓶往地上砸。當他最初進入地壇的時候,它看到的是滿園的荒蕪,而正是這荒蕪使他覺得園子對他的接納,他們同樣有著輝煌的過去,如今都殘缺并遭人冷落。至此為止,史鐵生的情緒都被突然降臨的災難所左右著,一心想著逃避這災難,以尋求痛苦的解脫,唯有死亡這條路可走。也就是說,它碰到了過不去的一堵墻,然后還準備撞墻而死。如果是這樣,就是被命運牽著鼻子走了。但史鐵生沒有這樣,他在荒蕪中尋覓到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表象荒蕪實質上欣欣向榮。作者寫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闭娴氖枪艌@在等他嗎?古園并未等他,而是他找到了古園,憑著他生的自由意志找到了古園。同理,也并不是古園給了他啟示,而是他賦予古園一個啟示,這一切源于他內(nèi)在的生命的向上的動力!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荒蕪的園子里發(fā)現(xiàn)生命的繽紛神奇,進而得出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結論。這是作為人的自由意志之美,是自然生命的最高境界。
荒蕪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生命進程,是自然之美所在。也正是史鐵生個人遭遇無常心靈痛苦突圍中尋覓到的物我合一的大美,欣賞到了古園的荒蕪之美,也就是接納了自身的不幸,體會到了園中小生命的繽紛,喚醒了自身內(nèi)在的生命動力,進而上升到生命的自由意志境界。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