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點燕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高中體育特長生指的是在某一體育項目上有特長的高中學生,其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既能保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又能促進學校體育的開展,更是高校體育院系和高水平運動隊生源的主要來源。保證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特長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體育特長班是把有一定體育基礎的學生組建在同一個班級中,便于教學管理的一種特殊班級。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升學質量,學校針對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辦起了體育特長班。體育特長班的構建、管理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升學率[2]。筆者通過對六盤水市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高中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的起源、開展現(xiàn)狀以及影響其發(fā)展的因素,探討體育特長班發(fā)展的對策等問題。
通過實地考察得知:截止目前,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有7個體育教師,其中,副教授2個,高級教師1個,一級教師3個,初級教師1個。自建校以來一直用的是200M的煤焦田徑場和6個籃球場,2016年擴修了400M的塑膠田徑場。通過對體育組組長道壽冬副教授的訪談及對實驗二中30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力度不夠;每年只有一個籃球友誼賽,沒有舉辦田徑校運會,這樣使部分被學生淡化了競爭的意識,而且學校從高一至高三每個班每周只有一節(jié)體育課,大多時間還被其他老師“占領了”。這使不愿意運動的學生遠離了學校體育。由于繁重的學習負擔迫使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較少。
2.2.1 訓練目標: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為國家體育事業(yè)輸送人才,使學生在以后參加體育專業(yè)術科考試及格率超全省育專業(yè)術科考試及格率。
2.2.2 體育特長班選拔學生的方式有三種:其一,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到體育組自愿報名,參加特長班訓練。其二,利用體育課,體育競賽等的方式進行選拔。其三,任課老師推薦。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在建校初期就引入了體育特長班。體育特長班至2006年建校以來一直都是一人體育老師帶領,2014年王小學考上了北京體育大學(見表1)。由表1可看出六盤水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至建校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表1 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發(fā)展歷程
通過調查得知85%的學生是因為文化成績差升學壓力大害怕自己考不大學而選擇通過參加體育術科考試考取大學。5%的學生文化成績接近二本線,希望通過體育這條路考上重點大學。5%學生是因為喜歡體育,想在體育這條道路上有所成就而選擇走體育特長。有5%的學生是因為其他原因。其次,學生們普遍認為學校對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調查得知;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的訓練的方式單一,輔助性手段練習相對較少。高三年級加強訓練時間為每年的7月28日-1月中旬,共40周左右,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下午17:00-18:30和星期日下午15:00-17:00共十五節(jié)課三個階段進行練習;1、基礎階段(8月-11月)主要以力量、速度、耐力身體素質,強化階段(11月至學期結束)主要以強化各科術科考試項目的技術動作以及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為主,沖刺階段(開學至考試前三天結束)主要以爆發(fā)力和反應能力為主以及速度素質練習為主;高一高二訓練時間為8月26日—1月10日;2月26日—7月6日,共41周,每周9節(jié)課,主要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如: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練習。
至2010年以來,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體育術科二本上線均在78.89%以上。但文化成績相對較差(見表2,3)。
表2 2015級學生文化成績分類統(tǒng)計(理科)
表3 2015級學生文化成績分類統(tǒng)計(文科)
體育特長生訓練的經費都來自于學生自己所交的訓練費,對這點學生感到極度的不滿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和積極性,以及影響帶隊老師訓練計劃的實施。
通過對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生的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3.1.1 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生文化成績普遍較低,絕大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認識不到文化學習的重要性,思想上不重視。
3.1.2 學校對體育特長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特長班的開展。
3.1.3 場地器材能夠基本滿足訓練需要,但是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體育特長生訓練的經費來源途徑單一。
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到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的開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體育特長班將來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
(1)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念,完善獎勵措施。
(2)建立一套完善的體育教師考核制度和對體育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提高教師的整體師資力量,使每個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更好的開展學校體育,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3)經濟是體育的基礎,決定體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學校應該加大經濟投入滿足學生對體育場地、器材的訓練需要。
[1] 管格,邱晉軍.高中體育特長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9):181.
[2] 劉海濤.學校體育特長班的建設及管理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