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標(biāo)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當(dāng)學(xué)生又一次誦讀起《春江花月夜》這首“孤篇蓋全唐”的絕世名篇時,這首詩中所滲透的美便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持。記不清是第幾次教這首詩,也不知道多少次吟誦它,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美感享受,我會把我的這些體驗傳達(dá)給學(xué)生,讓他們和我一起涵泳,一起感動?!洞航ㄔ乱埂肪拖褚活w碩大的夜明珠,璀璨的光芒散發(fā)出的美讓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一、風(fēng)景之美
未讀全詩,先看詩題,“春江花月夜”五字,如五個連續(xù)不斷的畫面,閃擊著人們的視線,意象組合,神完氣足,又變化多姿。
寫“春”:春江潮水連海平、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水流春去欲盡……絕不單獨去寫,與江水、與明月、與花林……融合在一起,參差錯落,極富美感。這是一個立體的“春”,意境空明,內(nèi)涵豐富,風(fēng)景如夢怡人。
在整個“春夜”的廣袤畫卷中,“月”像一尊美神,占據(jù)著畫面的中心,顧盼生情,姿態(tài)萬千?!昂I稀钡拿髟隆ⅰ盎帧鄙纤砌敝?、“空里”流霜般的月、“明月樓”上的月、“玉戶簾”中的月、“搗衣砧”上的月,高懸之月、西斜之月、“沉沉”落月……一個與一個不同,一個比一個純美,同樣是月,毫無雷同,各具情態(tài),美不勝收。
皎皎明月、潺潺江水、悠悠白云,花林、鴻雁,閑潭、落花,海霧、江樹,再加上扁舟子、樓上人,色彩繽紛,動靜相宜,詩中有畫。這不是一幀單調(diào)的平面圖,更是一幅動感十足的立體畫。
二、人情之美
一首詩只是寫景,肯定單調(diào)。“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痹诤甏髢?yōu)美的背景之上,游子、思婦,兩個年輕主角的上場,給本來靜美至極的畫面陡然增添了靈動的氣韻,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一段繾綣動人的故事已然拉開帷幕。果不其然,“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思婦在樓上徘徊,在妝鏡臺前踟躕,在玉戶簾中相思,在搗衣砧邊走神,教我如何不想他?后悔啊,“悔教夫婿覓封侯”,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在哪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好的詩人必須是多情善感的性情中人,是深諳人情的心理學(xué)家,王昌齡、李白、柳永、李清照想必是,張若虛必然也是。想像著明月清輝之下的這樣一幅思婦悵望的畫面,怎不令人肝腸寸斷,一灑同情之淚?“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當(dāng)一次次落花成陣、千帆過盡、等待成空時,思婦一定是“夢啼妝淚紅闌干”。微情渺思,江郎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人情之凄美動人于此可見一斑。
人情在這首詩中不限于離愁別緒,但唯此“別”情,最是動人。
三、哲理之美
感性的東西可以感動人,但如果停留于此,未免淺??;真正能啟人心智者,莫先乎“理”。面對寥廓宇宙,從古及今,天問不止?!八旃胖酰l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屈大夫仰天長嘯?!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苯?jīng)常
舉頭望月的詩仙不禁傷感?!皢柹n茫大地,誰主沉???”革命者心系蒼生,心憂天下?!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卑堰@幾句單獨摘出來,就是一首完美的哲理詩。宇宙之大,人又何其渺小,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意義與價值何在?“我從何處來,我到何處去?”缺乏對天地人生的思考,是不會多此一問的。張若虛的哲學(xué)思考,代表了古人今人共同的困惑與惆悵,或許永遠(yuǎn)沒有答案,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恰恰是需要這樣的追問與思考。
《春江花月夜》做到了“情”與“理”的高度統(tǒng)一,感性、理性之美并存,我想這也應(yīng)該是她如此明媚動人的原因之一吧?!袄怼笔埂洞航ㄔ乱埂吠瓿闪松疃鹊奶剿?,使詩歌的品位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美的境界。
四、音樂之美
《春江花月夜》一掃六朝宮體之濃妝艷抹,洗凈鉛華,素顏朝天,顯現(xiàn)出這個百廢待興的時代難得一見的秀麗端莊、清雅絕俗之美。春、江、花、月、夜,五個音符,交相觸發(fā),柔和悅耳,熨帖人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位螓首蛾眉的佳人,于風(fēng)花雪月或碧海藍(lán)天之下,因思念那位羈旅天涯的游子,正吹彈起一支如怨如慕聲調(diào)悠遠(yuǎn)的管弦。
《春江花月夜》計三十六句,“逐解轉(zhuǎn)韻”,九次變化,流轉(zhuǎn)自然,舒緩有致,節(jié)奏感強(qiáng),又暢達(dá)婉轉(zhuǎn),音韻和諧,且一貫到底。這首“詩中的詩”,詩中有樂,有如一首宏大的交響樂,至“落月?lián)u情”,其音樂之美已登峰造極,無以復(fù)加矣。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薄洞航ㄔ乱埂肥翘圃娺@串精美項鏈上的一顆明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收獲不同的美。每一遍的讀,每一次的教,都能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名篇的魅力,也是其不朽的原因。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中學(xué)(2119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