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婧秋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讓其在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態(tài)度的同步提升。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這不僅是教學需要,更是素養(yǎng)目標中的重要一項。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要結合文本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充分激發(fā)其探究欲望,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一、遷移性問題——由此及彼,合理猜想
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不斷的認知中批判、超越、創(chuàng)新,逐漸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接觸文本時,能針對要點大膽質疑、合理猜想,在反復對比中得出屬于自己的合理的結論。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注重遷移性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比較延伸,在聯(lián)想思考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
在講解《雨巷》一課時,我圍繞該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的特點設計教學,試圖發(fā)散學生思維,引導其理解、感悟。首先,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尋找意象,嘗試融入氛圍。提出問題:詩人用雨巷、頹墻、丁香等意象營造了怎樣一個意境?傳達出了怎樣的情緒?談談你的理解。以此鼓勵學生分析、探究,結合文本感知體驗。有的學生認為雨巷具有長、寂寥的特點,走在其中的人無不感覺到寂寞、惆悵,營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圍,反映出了內心的孤獨、痛苦;有的則持反對意見,認為作者筆下的丁香美麗、芬芳,含苞待放的樣子像極了青春美好的姑娘,這一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這些回答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抓住了意象與意境之間的關聯(lián),嘗試著遷移聯(lián)想,進而體會詩人的彷徨、失望。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針對要點提出遷移問題,不僅能引導學生將生活認知與文本感悟融合在一起,靈活運用已有經(jīng)驗,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促進其分析、感悟,在合理的猜想中促進自身批判精神的產(chǎn)生,以此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二、個性化問題——打破常規(guī),換位思考
高中語文教學要突出思維培養(yǎng),貫徹“把科學探究式教學作為關鍵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性認知,嘗試跳出常規(guī)圈子,換位思考,大膽表達自身見解。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創(chuàng)新問題設計,針對文本核心內容展開引導,充分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實現(xiàn)個性化的思考。
在講《我與地壇》一課時,我在學生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圍繞主題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談到“我”對母親的愧疚,為何愧疚?說說你的想法。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回到文本靜心思考。片刻之后,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開始交流,第一位學生認為“我”在最張狂的年紀卻成為殘疾人,這是多大的打擊呀?其內心的痛苦不是常人能體會的。他除了母親沒有可發(fā)泄的對象,命運的不公、病痛的折磨打敗了他,也摧殘了母親。當他走出陰影時發(fā)現(xiàn)母親早已衰老,在領會其無私母愛的同時心懷愧疚。第二位學生認為,“我”內心除了愧疚更多的還有遺憾,為人子不僅沒有好好孝順母親,還因為個人遭遇給她帶來很多痛苦,讓她晚年不幸,所以內心倍感痛苦、遺憾,進而產(chǎn)生愧疚。學生結合文本,運用自身經(jīng)驗,給出了不同的見解,我在修正改善之余,給予其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再接再勵,大膽突破,在不斷的挖掘中提升素養(yǎng)。
借助個性化問題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模式,避免了“滿堂灌”的問題,還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平臺,讓他們能基于文本理解大膽表達自身看法,在個性化解讀中領會、感悟。
三、歸納式問題——回顧總結,深化認知
所謂“歸納式問題”,就是回顧總結所學內容,深入其中進一步體驗,站在個性化的角度深化認知,抒發(fā)自身感受。通常,我會在教學尾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融入文本情境,全面、深刻地挖掘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內涵,以此達到共鳴,促進學生批判精神的發(fā)展。
在講《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課時,考慮到文本內涵深遠,光靠講解很難幫助學生理解到位,所以我就重視創(chuàng)作背景、重要字詞的引導,之后借助歸納式問題鼓勵學生鑒賞、分析:“你是怎么看待這首詞的?”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從不同的角度歸納,很快就有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品讀這首詞時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了詞人的孤獨苦悶,體會到了其孤身一人的苦楚。有的學生認為,這首婉約詞不僅傳達出了作者歷經(jīng)家破人亡后孤身漂泊的凄涼之感,還以花寄情,以雨傳意,讓人感同身受。在感受、表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回顧了文本,對內容有了全新的了解,還深入挖掘,對作品內涵有了更加深入、準確的把握。
歸納式問題的設計能幫助學生理清文本思路,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化認知,充分挖掘文本價值,站在一個新的高度體驗、感悟,以此促進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不僅是深化教學、延伸課堂的途徑,更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對此,我們要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結合內容精心安排,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合理假設,在不斷的思辨中提升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阜中學(22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