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東賢,王小璐 ,趙玉坤 ,楊秀麗 ,馬 崗 ,楊麗萍 ,李 楠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山西 臨汾 041000;2.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省旱地麥田占小麥播種總面積的70%以上[1-2],降水偏少且季節(jié)分布不均是限制其高產的主要氣候因素[3-4]。旱地小麥適播期遭遇干旱少雨、表土懸虛等不利條件會形成弱苗、缺苗,導致減產絕收[5]。小麥胚芽鞘的長短與其抗旱性和最終產量密切相關[6-9]。與短胚芽鞘小麥相比,長胚芽鞘小麥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適當深播[10],充分利用土壤耕層深處的水分,避免土壤表層殘留除草劑、上茬作物殘體等對出苗的影響,搶墑播種,保障苗全苗壯,為后期小麥高產奠定基礎[11]。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胚芽鞘與小麥抗旱的相關性研究較多[12-17],而針對不同播深條件下小麥胚芽鞘長度與最終產量的關聯(lián)性研究較少。
本研究選取山西省南部旱地6個冬小麥品種(系)為研究對象,在3~9 cm不同播深條件下調查胚芽鞘長度、產量及相關性狀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旱地小麥育種提供理論借鑒。
試驗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韓村基地進行。6個供試小麥品種(系)分別為:運旱115、晉麥47、臨科6349、臨科 6607、西農 928 和洛旱 23,以 C1,C2,……,C6表示。
每品種播深設置3,6,9 cm等3個梯度,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人工定量條播,播量225 kg/hm2,每小區(qū)長6 m、寬5 m,行距15~20 cm,生育期內田間管理措施與當地大田生產一致。
室內參考文獻[10]的方法測定6個品種的胚芽鞘長度(coleoptile length,CL,cm),田間試驗產量相關性狀的調查參照國家小麥區(qū)域試驗記載標準進行。記錄總生育期天數(growth period,GP,d)、有效分蘗率(effective tillering ratio,ET,%)。收獲后室內考種,測量千粒質量(kilograin weight,KW,g),按小區(qū)面積折合計產(yield,YD,kg/hm2),對上述 5 個性狀指標作統(tǒng)計分析。
各性狀數據處理及統(tǒng)計分析在軟件SPSS16.0,Excel 2007中完成。
表1 不同播深及品種間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表1)顯示,在總處理的不同播深及品種之間,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2可知,在3,6,9 cm的播深條件下,總生育期天數(GP)、有效分蘗率(ET)、千粒質量(KW)、產量(YD)這4個性狀在不同品種間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胚芽鞘長度(CL)因是室內測定性狀,此次不作統(tǒng)計分析。
表2 不同播深下各農藝性狀的方差分析結果
對產量(YD)及相關性狀作通徑分析(表3),可得不同農藝性狀對產量(YD)的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大小,以直接通徑系數和間接通徑系數來反映。在3 cm播深條件下,各性狀對產量(YD)的正向直接效應大小依次為千粒質量(KW)>有效分蘗率(ET),負向直接效應則為總生育期天數(GP)>胚芽鞘長度(CL),而胚芽鞘長度(CL)通過千粒質量(KW)對產量(YD)的間接通徑系數(1.50)為正向效應最大,這種趨勢與6,9 cm播深下直接和間接通徑系數的變化存在差異,這可能與品種在不同播深下的遺傳差異掩蓋了表型性狀差異有關。在6 cm播深時,有效分蘗率(ET)與產量(YD)有最大正向直接通徑系數,胚芽鞘長度(CL)次之;而3,9 cm播深下千粒質量(KW)對產量(YD)有最大正向直接通徑效應。
表3 不同播深下產量相關性狀的通徑分析結果
與相關分析相比,偏相關分析指2個變量同時與多個變量相關時,將其余變量的影響剔除,只分析2個變量的相關程度,在多變量統(tǒng)計分析中更具科學性。由表4可知,播深3 cm時,與產量(YD)關聯(lián)程度大小排序為:總生育期天數(GP)>千粒質量(KW)>有效分蘗率(ET)>胚芽鞘長度(CL),胚芽鞘長度(CL)與千粒質量(KW)的相關系數接近顯著水平(P<0.05),表明胚芽鞘長度(CL)性狀可能更多的作用于小麥千粒質量性狀,間接影響最終產量。胚芽鞘長度(CL)和千粒質量(KW)、總生育期天數(GP)和產量(YD)為相關程度較高的2對性狀(P=0.06)。播深6 cm時,胚芽鞘長度(CL)與千粒質量(KW)之間有最大的偏性關系數0.99(P=0.07),接近顯著相關水平(P<0.05)。產量(YD)相關性狀與播深3 cm時表現(xiàn)出相似的變化趨勢。而在播深9 cm時,因播種深度對小麥種子出苗的影響,各性狀間的關聯(lián)變化表現(xiàn)不規(guī)律,性狀間偏相關系數均達不到顯著水平(P>0.05)。其中,相關程度最大的一對性狀為胚芽鞘長度(CL)和總生育期天數(GP,r=-0.97)。
表4 不同播深下產量相關性狀的偏相關分析
隨播種深度的加大,冬小麥品種(系)產量均表現(xiàn)下降趨勢(表5)。短胚芽鞘的小麥品種(系)下降幅度更大,如洛旱23(CL=5.40 cm),當播深到9 cm時,其產量與播深3cm時相比,下降了19.86%。中等胚芽鞘長度品種晉麥47(CL=6.90 cm)當播種深度由3cm加大到9 cm時,實際田間產量下降19.66%。而最長胚芽鞘品系臨科6349(CL=9.00 cm)在播深9 cm與播深3 cm時的產量下降率僅為4.11%,說明在相同旱作農業(yè)條件下,長胚芽鞘小麥品種比短胚芽鞘小麥品種有更好的適應性,具備更強的穩(wěn)產豐產潛力。
表5 不同品種(系)不同播深條件下產量與胚芽鞘長度變化結果
適當深播是應對小麥苗期干旱脅迫的有效途徑之一,已在山西省旱作麥區(qū)有較大范圍的應用。如何篩選出胚芽鞘長、頂土能力強的小麥新品種(系)是育種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冬小麥胚芽鞘長度這一性狀與其最終田間產量密切相關,也是品種(系)抗旱性快速鑒定的一種手段。利用室內試驗測定并篩選長胚芽鞘冬小麥高世代品系,結合田間產量和農藝性狀綜合比較、分析,能夠有效縮短育種周期,提高旱地小麥育種效率。
在本研究中,通過通徑分析、偏相關分析等方法,比較不同旱地冬小麥品種(系)在不同播種深度條件下產量相關性狀的變化規(guī)律,重點研究不同胚芽鞘長度的小麥品種(系)田間產量因子隨播深變化而變化的趨勢。筆者認為,冬小麥新品系臨科6349與對照品種晉麥47相比,胚芽鞘長度增加了30.43%,在9 cm播深的田間產量是3 cm播深的95.89%,下降了4.11%,遠低于中、短胚芽鞘小麥品種(系)的下降率(>10%),可作為耐深播長胚芽鞘小麥新品系在旱作麥區(qū)進一步推廣應用。胚芽鞘長度性狀與千粒質量有較大的偏相關系數和通徑系數,說明小麥胚芽鞘可能通過影響千粒質量來間接作用于田間產量。在旱地小麥育種工作中,應注重對胚芽鞘長度這一小麥特定性狀的室內試驗篩選,同時兼顧生育期、有效分蘗率、千粒質量等性狀指標的選擇,充分考慮各性狀間的交互、間接通徑作用,科學統(tǒng)籌,才能更科學地指導旱地小麥高效育種實踐。
[1]池寶亮.山西旱地農業(yè)發(fā)展的水問題分析 [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0,38(1):31-34.
[2]崔歡虎,張鴻杰,馬愛萍,等.山西旱地小麥栽培技術體系的形成及其發(fā)展戰(zhàn)略[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01(3):154-158.
[3]張建國,晉京串,肖寧月.山西旱地農業(yè)降水高效利用技術探討[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9,36(1):52-54.
[4]劉新月,裴磊,衛(wèi)云宗,等.氣溫變化背景下中國黃淮旱地冬小麥農藝性狀的變化特征:以山西臨汾為例 [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5,48(10):1942-1954.
[5]馮偉森,張園,羅煜良,等.黃淮冬麥區(qū)不同年代旱地小麥萌發(fā)期抗旱性與根系活力研究 [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3):30-34.
[6]潘前穎,文學飛,潘田園,等.小麥胚芽鞘與耐深播抗旱研究進展[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2,30(3):51-57,62.
[7]袁倩倩,李卓坤,田紀春,等.不同水分脅迫下小麥胚芽鞘和胚根長度的 QTL分析[J].作物學報,2011,37(2):294-301.
[8]關周博,王士強,陳亮,等.模擬干旱脅迫下冬小麥胚芽鞘長度變化及與抗旱性的關系研究 [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9,27(4):125-130.
[9]王瑋,鄒琦.胚芽鞘長度作為冬小麥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研究[J].作物學報,1997,23(4):459-467.
[10]寧東賢,趙玉坤,楊秀麗,等.72份冬小麥品種(系)胚芽鞘長度的聚類分析[J].作物雜志,2016(2):27-31.
[11]寧東賢,趙玉坤,楊秀麗,等.長胚芽鞘小麥種質資源及育種應用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6,44(7):1037-1040.
[12]劉源霞,蘭進好,林琪.利用胚芽鞘長度法鑒定冬小麥抗旱性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51-54.
[13]曹勇,姬虎太,寧東賢,等.模擬土壤環(huán)境下測量小麥胚芽鞘長度的方法[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3,41(2):143-145.
[14]文學飛,潘前穎,潘田園,等.長胚芽鞘小麥品種耐深播出苗好[J].小麥研究,2011,32(2):16-29.
[15]王瑋,鄒琦,楊興洪,等.低水勢下冬小麥胚芽鞘長度與葉片的滲透調節(jié)能力及大田產量關系的研究 [J].植物學通報,1997(Z1):56-60.
[16] MORGAN J M.The use of coleoptile responses to water stress to differentiate wheat genotypes for osmoregulation,growth and yield[J].Annals of Botany,1988,62(2):193-198.
[17]REBETZKE GJ,RICHARDSR A,F(xiàn)ETTELLNA,et al.Genotypic increases in coleoptile length improves stand establishment,vigour and grain yield of deep-sown wheat[J].Field Crops Research,2007,100(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