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zhèn)中心小學 段 艷
語言是一種藝術,它隨時都在向人們綻放它的光芒,展現(xiàn)它的美。盡管現(xiàn)在教育的手段和途徑豐富多樣,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同時也是教師基本功是否扎實的體現(xiàn)。成功的教師能靠一個聲音和一支粉筆就能讓課堂動起來,我們教師正是和這種藝術天天打交道的語言工作者,只有不斷探索這種藝術奧秘,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語言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谡Z表達這一主要的有聲語言手段是教師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谡Z借助語音、語調、停頓等使說話內容更豐富,從而產生言語的特殊表現(xiàn)力。而教師的板書、體態(tài)語、空間距離、禮儀等無聲語言和口語表達相輔相成,共同發(fā)揮著作用。
一位法國演講家曾經(jīng)說過:“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有時候聽別人講話是一種享受,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有一位教幼兒園的老師,她的聲音猶如出谷黃鶯,聲音很柔和,每次聽她講課都會很舒服,隨著她講課的思路走。有時候一句幽默的笑話會引起我們的哄堂大笑;一句名人哲理,讓我們體會人生百態(tài)。老師的一顰一笑都牽引著我們。有效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讓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使之集中于言語所指向的內容
2.能擴大教師教學信息的發(fā)射量,增加學生對有用信息的接受量
恰當使用有聲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聽覺系統(tǒng),不僅擴大了教師教學信息的發(fā)射量,尤其擴大了對學生感官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增強他們信息接受系統(tǒng)的攝取功能,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向學生發(fā)射信息
可輔助、補充、加強有聲語言的講授,使教學內容更加明確、有力
4.可以增強所講內容的形象性
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能看到生動的形象,便于理解和記憶
5.改變課堂氣氛
生動、具體的有聲語言使整個課堂教學由靜到動,克服了“教師口干舌燥”造成的沉悶、單調的教學氣氛。
6.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對講授內容的熱情和興奮
有時候“無聲勝有聲”,對學生來說這種教育會比不斷地說教更具影響力。課堂上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出樂學的氛圍,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發(fā)生作用,這便是“無聲語言”的獨到之處。
有人說過: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我們順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腦袋,豎起的一根大拇指……這對孩子們都很敏感,他們能從我們這一舉手一投足間感受我們對他的關愛,而這些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心靈。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神態(tài)語,可使學生感到親切中嚴肅,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勵,容忍中有警告。
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學生都關注著,這時候,手勢語起到作用。當學生回答問題很出色時,我會豎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贊賞,又如上課時,學生在開小差,我會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對他的警告。好動,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用肢體語言讓學生跟著模仿,將會大大刺激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一旦喜歡上老師,就必然會喜歡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讓同學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
它是通過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一種體態(tài)語言。馬卡連軻說:“做教師的一定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老師的。”面部表情使用最廣泛、表現(xiàn)里最豐富的是微笑語和目光語。在課堂上,教師興致勃臉部表情微笑大方學生受其影響就會輕松自如,課堂氣氛就會活躍,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而好的老師,往往善于用眼神的交流來維持課堂秩序,組織課堂教學。
可以這樣說,沒有豐富的、協(xié)調的體態(tài)語言,就不可能有生動的,感人的課堂效果。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要讓課堂“活”起來,老師就要不斷地修煉提高語言藝術。有聲語言注意語調語速,吐詞清晰,聲音響亮。無聲語言如板書、神態(tài)語、手勢語等運用要注意節(jié)奏。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把口語、板書、體態(tài)語結合起來運用,可以一面講授,一面運用表情和動作,既刺激學生的聽覺,又作用于學生的視覺,使口語、書面語和體態(tài)語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發(fā)揮作用,這樣才能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根據(jù)上課內容和學生特點,對語言使用進行瞬間控制把握,做到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的和諧統(tǒng)一,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知識的殿堂,生命的狂歡”,我們何樂而不為呢!